一种光伏建筑一体化的装配式光伏墙体安装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4116377 阅读:10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7-12 02:4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的光伏建筑一体化的装配式光伏墙体安装结构,涉及光伏建筑一体化领域,包括光伏组件、设置有若干光伏组件安装位的光伏墙体和用于将光伏组件连接至光伏墙体的连接部;其中,连接部包括预埋在光伏墙体的若干第一预制件和可拆卸连接在光伏组件上的若干第二预制件;第一预制件上预设有缺口卡槽,第二预制件上预设有固定挂钩,固定挂钩与其对应的第一预制件上的缺口卡槽适配固连。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安装过程除紧固螺丝过程需要利用工具外,其他安装过程不需要任何工具,只需手动旋转和移动装置,因此安装简单快捷,无需在光伏墙体上打孔,不会破坏建筑原有防水层,墙壁后期也不会发生渗水的现象。后期也不会发生渗水的现象。后期也不会发生渗水的现象。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光伏建筑一体化的装配式光伏墙体安装结构


[0001]本技术涉及光伏建筑一体化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光伏建筑一体化的装配式光伏墙体安装结构。

技术介绍

[0002]现有的光伏建筑一体化主要采用在建筑的外立面打相应数量的孔安装光伏发电板的安装方式,这种方式存有明显弊端;首先,安装时费时费力;其次,外立面打孔会破坏建筑原有防水层,导致屋顶或者墙壁后期发生渗水的现象。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技术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光伏建筑一体化的装配式光伏墙体安装结构,通过在光伏墙体预埋第一预制件与光伏组件上可拆卸安装的第二预制件拼装实现光伏建筑的一体化,无需破坏建筑墙体,不会导致墙壁后期发生渗水的现象,并且安装简单快捷、拆卸方便。
[0004]为达成上述目的,本技术提出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光伏建筑一体化的装配式光伏墙体安装结构,包括光伏组件、光伏墙体和用于将光伏组件连接至光伏墙体的连接部;
[0005]所述连接部包括预埋在光伏墙体外立面的若干第一预制件和设置在光伏组件上的若干第二预制件,所述第二预制件可拆卸连接于光伏组件;
[0006]所述光伏墙体外立面上设置有若干光伏组件安装位,所述第一预制件在光伏组件安装位内均匀且间隔布置;所述光伏组件上设置的第二预制件的数量与光伏组件安装位内第一预制件的数量相等,并且位置一一对应;
[0007]所述第一预制件上预设有缺口卡槽,并且光伏组件安装位内任一第一预制件上的缺口卡槽位置相同;所述第二预制件上预设有固定挂钩,所述固定挂钩与其对应的第一预制件上的缺口卡槽适配固连。
[0008]进一步的,所述光伏组件包括光伏板和用于包裹光伏板外围周圈的光伏板外框,所述第二预制件包括分设于光伏组件一相对侧边的一对上固定框和一对下固定框,所述上固定框和下固定框分别可拆卸连接于光伏板外框;
[0009]定义光伏组件上分设第二预制件的两侧分别为左右侧、光伏组件靠近光伏墙体侧为前侧,则所述光伏板外框侧边与上固定框和下固定框对应位置分别设置有一内挖槽,所述内挖槽向内侧光伏板延伸,并且位于左侧的内挖槽开口朝向左侧、位于右侧的内挖槽开口朝向右侧;
[0010]所述上固定框和下固定框靠近内挖槽开口侧分别设置有一凸出于该侧面的内嵌块,所述内嵌块插入内挖槽,并能够在所述内挖槽内旋转90
°
后限位于内挖槽内;所述固定挂钩位于所述上固定框或下固定框上邻接于内嵌块设置面的侧面上,当所述上固定框或下固定框经内嵌块在所述内挖槽内旋转90
°
时,所述上固定框或下固定框上固定挂钩的设置面旋转为上固定框或下固定框的前端面,所述固定挂钩朝向缺口卡槽。
[0011]进一步的,所述内挖槽设置为两段式槽体,该两段式槽体自内挖槽开口向内分别记为第一构造和第二构造;所述第一构造设置为沿槽深方向的截面为第一长方形,该第一长方形截面在竖直方向的两侧边设计为开口朝向相对的第一弧形边;所述第二构造设置为沿槽深方向的截面为第二长方形,该第二长方形截面的上侧边设计为开口朝下的第二弧形边;其中,第一长方形在竖直方向的长度等于第二长方形在前后方向上的宽度,第二长方形的底边低于第一长方形的底边,并形成台阶限位结构;
[0012]所述内嵌块底部设置有台阶过渡区,当所述内嵌块伸入第二构造内并旋转 90
°
时,所述台阶限位结构卡合于内嵌块底部的台阶过渡区。
[0013]进一步的,所述内嵌块设置为两段式结构,该两段式结构自靠近内挖槽开口端向另一端延伸分别记为第三构造和第四构造,所述第四构造连接至第三构造的中心位置;所述第三构造结构适配于第一构造,并经第四构造的支撑作用伸入第二构造内;所述第四构造设置为圆柱结构,该圆柱结构的直径不超过第一长方形在前后方向上的宽度,使得所述圆柱结构的外壁与所述第三构造的连接面周圈形成所述台阶过渡区。
[0014]进一步的,定义上固定框或下固定框旋转90
°
后与所述光伏板外框固定方向为其正方向,则所述上固定框的上端设置有上限位块,所述下固定框的下端设置有下限位块;
[0015]当所述上固定框或下固定框的内嵌块与其对应内挖槽底部的台阶限位结构限位后,所述内嵌块设置面贴合于光伏板外框上内挖槽开口所在侧面,所述上限位块抵接贴合于光伏板外框上端面,所述下限位块抵接贴合于光伏板外框下端面。
[0016]进一步的,所述光伏板外框上位于同侧的上固定框下端固连于下固定框上端;
[0017]所述上固定框下端靠近光伏板外框侧设置有一第一方形缺口,所述第一方形缺口上平行于光伏板外框侧面的壁面上设置有若干第一螺栓孔;所述下固定框上端远离光伏板外框侧设置有一第二方形缺口,所述第二方形缺口上平行于光伏板外框侧面的壁面上设置有若干第二螺栓孔,所述第二螺栓孔与第一螺栓孔位置一一对应且相互适配;
[0018]所述上固定框下端插入第二方形缺口内,所述下固定框上端插入第一方形缺口内,并采用螺栓依次固连第一螺栓孔和第二螺栓孔。
[0019]进一步的,当所述上固定框或下固定框经内嵌块嵌入内挖槽与所述光伏板外框充分固定时,所述内嵌块上第三构件旋转后的底面抵接于内挖槽第二构造的底面。
[0020]进一步的,所述第一预制件凸出于光伏墙体的部分设置为立方体结构,所述缺口卡槽设置在所述立方体结构的上部左侧位置,并且所述缺口卡槽沿左右方向的截面为上部为方形、底部为直角梯形的拼接结构;所述直角梯形的上底边重合于方形的底边;
[0021]所述固定挂钩形状契合于缺口卡槽,并当所述固定挂钩适配契合于缺口卡槽时,所述固定挂钩与所述缺口卡槽组合成完整的立方体结构。
[0022]进一步的,所述第一预制件立方体结构的左端面设置有一旋转固定构件;当所述固定挂钩与所述缺口卡槽契合安装后,旋转所述旋转固定构件,并使其一侧端部抵靠于固定挂钩的左端面。
[0023]进一步的,所述光伏组件安装位设置为方形区域,其内对应于方形区域的四个直角区域内阵列分布有四个第一预制件。
[0024]由以上技术方案可知,本技术的技术方案获得了如下有益效果:
[0025]本技术公开的光伏建筑一体化的装配式光伏墙体安装结构,包括光伏组件、
设置有若干光伏组件安装位的光伏墙体和用于将光伏组件连接至光伏墙体的连接部;其中,连接部包括预埋在光伏墙体外立面的若干第一预制件和可拆卸连接在光伏组件上的若干第二预制件;第一预制件在光伏组件安装位内均匀且间隔布置,光伏组件上设置的第二预制件的数量、位置与光伏组件安装位内的第一预制件一一对应;第一预制件上预设有缺口卡槽,第二预制件上预设有固定挂钩,固定挂钩与其对应的第一预制件上的缺口卡槽适配固连。具体的,第二预制件包括分设于光伏组件一相对侧边的一对上固定框和一对下固定框,上固定框和下固定框分别可拆卸连接于光伏板外框,并且同一侧的上固定框螺栓连接于下固定框;上固定框或下固定框分别设置有一固定挂钩。
[0026]本技术一方面通过在光伏墙体上埋设第一预制件与光伏组件安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光伏建筑一体化的装配式光伏墙体安装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光伏组件、光伏墙体和用于将光伏组件连接至光伏墙体的连接部;所述连接部包括预埋在光伏墙体外立面的若干第一预制件和设置在光伏组件上的若干第二预制件,所述第二预制件可拆卸连接于光伏组件;所述光伏墙体外立面上设置有若干光伏组件安装位,所述第一预制件在光伏组件安装位内均匀且间隔布置;所述光伏组件上设置的第二预制件的数量与光伏组件安装位内第一预制件的数量相等,并且位置一一对应;所述第一预制件上预设有缺口卡槽,并且光伏组件安装位内任一第一预制件上的缺口卡槽位置相同;所述第二预制件上预设有固定挂钩,所述固定挂钩与其对应的第一预制件上的缺口卡槽适配固连。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伏建筑一体化的装配式光伏墙体安装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光伏组件包括光伏板和用于包裹光伏板外围周圈的光伏板外框,所述第二预制件包括分设于光伏组件一相对侧边的一对上固定框和一对下固定框,所述上固定框和下固定框分别可拆卸连接于光伏板外框;定义光伏组件上分设第二预制件的两侧分别为左右侧、光伏组件靠近光伏墙体侧为前侧,则所述光伏板外框侧边与上固定框和下固定框对应位置分别设置有一内挖槽,所述内挖槽向内侧光伏板延伸,并且位于左侧的内挖槽开口朝向左侧、位于右侧的内挖槽开口朝向右侧;所述上固定框和下固定框靠近内挖槽开口侧分别设置有一凸出于该侧面的内嵌块,所述内嵌块插入内挖槽,并能够在所述内挖槽内旋转90
°
后限位于内挖槽内;所述固定挂钩位于所述上固定框或下固定框上邻接于内嵌块设置面的侧面上,当所述上固定框或下固定框经内嵌块在所述内挖槽内旋转90
°
时,所述上固定框或下固定框上固定挂钩的设置面旋转为上固定框或下固定框的前端面,所述固定挂钩朝向缺口卡槽。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光伏建筑一体化的装配式光伏墙体安装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内挖槽设置为两段式槽体,该两段式槽体自内挖槽开口向内分别记为第一构造和第二构造;所述第一构造设置为沿槽深方向的截面为第一长方形,该第一长方形截面在竖直方向的两侧边设计为开口朝向相对的第一弧形边;所述第二构造设置为沿槽深方向的截面为第二长方形,该第二长方形截面的上侧边设计为开口朝下的第二弧形边;其中,第一长方形在竖直方向的长度等于第二长方形在前后方向上的宽度,第二长方形的底边低于第一长方形的底边,并形成台阶限位结构;所述内嵌块底部设置有台阶过渡区,当所述内嵌块伸入第二构造内并旋转90
°
时,所述台阶限位结构卡合于内嵌块底部的台阶过渡区。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光伏建筑一体化的装配式光伏墙体安装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内嵌块设置为两段式结构,该两段式结构自靠近内挖槽开口端向另一端延...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屈俊峰王骁睿潘卓兮毛洪山徐正宏徐涵刘春燕周乃
申请(专利权)人:江苏龙腾工程设计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