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高能效加热锅炉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4115908 阅读:16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7-12 02:3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高能效加热锅炉,包括:燃烧炉膛,外侧设有储水壁;第一加热水箱,设在燃烧炉膛上方,包括第一水箱壳、第一热交换介质腔和第一蜂窝状火道;第二加热水箱,设在第一加热水箱上方,包括第二水箱壳、第二热交换介质腔和第二蜂窝状火道;加热壳体,设在燃烧炉膛上方,包裹第一加热水箱第二加热水箱;入水口,设在储水壁底部,与储水壁相通;出气口,设在第二加热水箱上,连接第二热交换介质腔。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采用加热壳体设在燃烧炉膛上方,包裹第一加热水箱第二加热水箱,从而使得水可以受热面积加大,进一步的提高了加热的效率和速度。解决了传统锅炉热效率低和加热速度慢的问题。速度慢的问题。速度慢的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高能效加热锅炉


[0001]本技术涉及锅炉设计领域,主要涉及一种高能效加热锅炉。

技术介绍

[0002]锅炉在工业运用中多祈祷了将水加热到蒸汽状态,而锅炉加热原理也多采用燃烧耗材来进行对水的加热。传统的加热方式多采用下火上水的结构进行加热,这种加热方式使得水的加热面只有底部一个接触面,加热速度和能量转化效率都比较低。对此公开号为CN201344618的中国技术专利公开了一种水火管式高效节能常压水暖锅炉。该锅炉包括炉体、炉膛、水套和烟道,其特征在于烟道出口与炉膛之间设有热交换管和蜂窝状火道,所述的热交换管为至少两层横向并列的换热管组成,蜂窝状火道包含热交换介质腔,热交换介质腔上设有蜂窝状的火道,并且所述火道与烟道相通。相对于传统单面加热方式,水火管式高效节能常压水暖锅炉通过蜂窝状火道实现增大受热面积大,可以较充分地进行热交换。但水火管式高效节能常压水暖锅炉依旧无法实现对水箱的四周进行加热,因此热效率转化和加热速度依旧不足。
[0003]针对上述问题,急需在原有的锅炉热效率转化和加热速度技术上进行改进。

技术实现思路

[0004]1、技术的目的
[0005]本技术提供一种高能效加热锅炉,用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传统锅炉热能转化效率低和加热速度慢的技术难题。
[0006]2、技术方案
[0007]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0008]一种高能效加热锅炉,包括:
[0009]燃烧炉膛,外侧设有储水壁;
[0010]第一加热水箱,设在所述燃烧炉膛上方,包括第一水箱壳、第一热交换介质腔和第一蜂窝状火道;
[0011]第二加热水箱,设在所述第一加热水箱上方,包括第二水箱壳、第二热交换介质腔和第二蜂窝状火道;
[0012]加热壳体,设在所述燃烧炉膛上方,包裹所述第一加热水箱第二加热水箱;
[0013]入水口,设在所述储水壁底部,与所述储水壁相通;
[0014]出气口,设在所述第二加热水箱上,连接所述第二热交换介质腔;
[0015]所述燃烧炉膛通过第一通口连接所述第一蜂窝状火道入口处,第一蜂窝状火道出口处与所述加热壳体内腔之间相连,所述加热壳体的内腔通过第二通口连接所述第二蜂窝状火道的入口处,所述第二蜂窝状火道出口处设有出烟口;
[0016]所述储水壁通过第一水通道连接所述第一热交换介质腔,所述第一热交换介质腔通过第二水通道连接所述第二热交换介质腔。
[0017]优选的,所述燃烧炉膛包括:
[0018]第一舱门,设在所述燃烧炉膛的一端;
[0019]入料口,设在所述燃烧炉膛的另一端;
[0020]燃烧台,设在所述燃烧炉膛底部,下方设有鼓风腔室,表面设有若干气孔贯穿至鼓风腔室;
[0021]鼓风口,设在所述燃烧炉膛的所述入料口一端,连接所述鼓风腔室。
[0022]优选的,所述第一蜂窝状火道的内壁与第一热交换介质腔之间无接触,所述第一加热水箱为柱体结构。
[0023]优选的,所述第二蜂窝状火道的内壁与第二热交换介质腔之间无接触,所述第二加热水箱为柱体结构。
[0024]优选的,所述第一通口和所述第一蜂窝状火道入口处之间设有第一管腔,所述第一管腔一侧为所述第一加热水箱另一侧设有第二舱门。
[0025]优选的,所述第二通口和所述第二蜂窝状火道的入口处之间设有第二管腔,所述第二管腔一侧为所述第二加热水箱另一侧设有第三舱门。
[0026]优选的,所述第二蜂窝状火道的出口处与所述出烟口之间设有第三管腔,所述第三管腔一侧为所述第二加热水箱另一侧完全封闭。
[0027]优选的,所述储水壁一侧设有第一开口贯穿所述储水壁后与所述燃烧炉膛相通,所述加热壳体一侧的底部设有第二开口与所述加热壳体内腔相通。
[0028]优选的,所述储水壁内部设有储水腔,所述第一水通道与所述储水腔相通。
[0029]3、有益效果
[0030]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
[0031]本技术通过采用第一加热水箱设在燃烧炉膛上方,包括第一水箱壳、第一热交换介质腔和第一蜂窝状火道,第二加热水箱设在第一加热水箱上方,包括第二水箱壳、第二热交换介质腔和第二蜂窝状火道,从而使得水可以通过蜂窝状火道进行内部的多加热面积,从而提高了加热的效率和加热的速度,也是的在双加热水箱的作用下,水可以有更合理的加热时间。
[0032]本技术通过采用加热壳体设在燃烧炉膛上方,包裹第一加热水箱第二加热水箱,从而使得火焰燃烧也通过在加热壳体对加热水箱的外壳进行进行加热,从而使得水可以受热面积加大,进一步的提高了加热的效率和速度。
附图说明
[0033]图1为一种高能效加热锅炉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0034]图2为一种高能效加热锅炉的剖视图一;
[0035]图3为一种高能效加热锅炉的剖视图二。
[0036]附图标记
[0037]燃烧炉膛—1,第一舱门—11,入料口—12,燃烧台—13,鼓风腔室—14,气孔—15,鼓风口—16,储水壁—2,储水腔—22,第一水通道—21,第一加热水箱—3,第一水箱壳—31,第一热交换介质腔—32,第一蜂窝状火道—33,第一通口—34,第二水通道—35,第一管腔—36,第二舱门—37,第二加热水箱—4,第二水箱壳—41,第二热交换介质腔—42,第二
蜂窝状火道—43,第二通口—44,第二管腔—45,第三舱门—46,加热壳体—5,入水口—6,出气口—7,出烟口—8,第三管腔—81,第一开口—91,第二开口—92。
具体实施方式
[0038]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页”、“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
[0039]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技术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0040]在本技术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设有”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的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技术中的具体含义。
[0041]实施例1<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高能效加热锅炉,其特征在于,包括:燃烧炉膛(1),外侧设有储水壁(2);第一加热水箱(3),设在所述燃烧炉膛(1)上方,包括第一水箱壳(31)、第一热交换介质腔(32)和第一蜂窝状火道(33);第二加热水箱(4),设在所述第一加热水箱(3)上方,包括第二水箱壳(41)、第二热交换介质腔(42)和第二蜂窝状火道(43);加热壳体(5),设在所述燃烧炉膛(1)上方,包裹所述第一加热水箱(3)第二加热水箱(4);入水口(6),设在所述储水壁(2)底部,与所述储水壁(2)相通;出气口(7),设在所述第二加热水箱(4)上,连接所述第二热交换介质腔(42);所述燃烧炉膛(1)通过第一通口(34)连接所述第一蜂窝状火道(33)入口处,第一蜂窝状火道(33)出口处与所述加热壳体(5)内腔之间相连,所述加热壳体(5)的内腔通过第二通口(44)连接所述第二蜂窝状火道(43)的入口处,所述第二蜂窝状火道(43)出口处设有出烟口(8);所述储水壁(2)通过第一水通道(21)连接所述第一热交换介质腔(32),所述第一热交换介质腔(32)通过第二水通道(35)连接所述第二热交换介质腔(42)。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高能效加热锅炉,其特征在于:所述燃烧炉膛(1)包括:第一舱门(11),设在所述燃烧炉膛(1)的一端;入料口(12),设在所述燃烧炉膛(1)的另一端;燃烧台(13),设在所述燃烧炉膛(1)底部,下方设有鼓风腔室(14),表面设有若干气孔(15)贯穿至鼓风腔室(14);鼓风口(16),设在所述燃烧炉膛(1)的所述入料口(12)一端,连接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汪慧兵陶宝玉郭春发
申请(专利权)人:芜湖能量热能设备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