便携式制氧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4115476 阅读:30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7-12 02:2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医疗制氧设备技术领域,具体是一种便携式制氧装置,包括壳体,壳体为中空的圆柱体结构,壳体顶部延伸出第一出氧接口,第一出氧接口设置万向旋转接头,第一出氧接口连接U形的第一出氧管道,第一出氧管道连接加湿水管,加湿水管上端设置接头并通过接头连接第一出氧管道,加湿水管下端伸入水壶内底部,第一出氧管道与加湿水管连接的一端设置为可伸缩管道结构,所述水壶设置在壳体顶部的凹腔内,水壶的顶部连接有第二出氧管道,所述壳体的顶部铰接有盖体,盖体可将第一出氧管道罩设在其内部,盖体上转动连接有遮挡板,遮挡板可旋转至第二出氧管道的上部。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外部形状优化,适合外出时使用。适合外出时使用。适合外出时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便携式制氧装置


[0001]本技术涉及医疗制氧设备
,具体是一种便携式制氧装置。

技术介绍

[0002]目前,在一些特殊情形下,人们对吸氧的需求越来越多,例如在高原地区旅游过程中,或者使用者外出时,均需要一款携带方便的氧气供应装置。现有技术多采用氧气袋、氧气瓶等可携带的供氧装置,但是氧气瓶、氧气袋的容量有限,如果需求较大的话,需要携带大量氧气袋或氧气瓶,反而增加了使用者的负担。
[0003]针对上述问题,现有技术中存在小型的制氧装置,现有的小型制氧装置多数适合在室内使用,在户外使用时,多数制氧装置无法对出氧口及加湿口进行有效防护,使得各个接口容易收到外界污染。
[0004]另外,现有制氧装置多数为方形或圆柱形,对于手较小的使用者,不方便手拿携带。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现有技术的缺陷,提供一种便携式制氧装置。
[0006]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提供了如下的技术方案:
[0007]一种便携式制氧装置,包括壳体,壳体内部分别设置有电源、空压机构、制氧机构及增压机构,空压机构、制氧机构及增压机构依次连接。
[0008]所述壳体为中空的圆柱体结构,壳体顶部延伸出第一出氧接口,第一出氧接口通过管道与内部的增压机构连接,将氧气送出。第一出氧接口设置万向旋转接头,第一出氧接口通过万向旋转接头连接U形的第一出氧管道,第一出氧管道连接加湿水管,加湿水管上端设置接头并通过接头连接第一出氧管道,加湿水管下端伸入水壶内底部,水壶内可装纯净水,为氧气加湿,提高使用者的舒适度。第一出氧管道与加湿水管连接的一端设置为可伸缩管道结构,在更换纯净水时,拆掉第一出氧管道,并旋转至一侧,方便将水壶取出换水。所述水壶设置在壳体顶部的凹腔内,水壶的顶部连接有第二出氧管道,使用者将氧气管道与第二出氧管道连接,即可吸氧。
[0009]所述壳体的顶部铰接有盖体,盖体可将第一出氧管道罩设在其内部,在正常使用时,盖体保护其不受外部的污染。盖体上转动连接有遮挡板,遮挡板可旋转至第二出氧管道的上部,在不吸氧时,遮挡板将第二出氧管道的出口遮挡住,避免受外界污染。
[0010]所述第一出氧管道上连接有单向阀,防止水壶内的水倒流进入增压机构,损坏重要部件。
[0011]所述壳体表面设置有内凹抓握部,对于手较小的使用者,可方便抓握。
[0012]所述壳体表面及壳体内凹抓握部表面设置有多个防滑凸条。
[0013]所述壳体表面均匀开设有多个进气孔,进气孔位于内凹抓握部的下部,所述内凹
抓握部下部的壳体开设有弧形孔,弧形孔内设置有过滤棉,过滤棉设置在进气孔的内侧。过滤棉可过滤空气中的粉尘颗粒,对氧气的源头进行净化。
[0014]所述壳体外部连接有U形挂耳,U形挂耳可连接绑带,方便使用者将本技术绑在腰间或手臂上。
[0015]所述电源包括电池,电池容量较大,可延长续航时间。
[0016]所述电源、空压机构、制氧机构及增压机构分别与控制机构电连接,控制机构包括CPU、通讯模块等模块,可实现多元功能。
[0017]本技术所达到的有益效果是:
[0018]本技术的外部形状优化,方便使用者手握或绑缚在身体上,适合外出时使用。
[0019]并且,本技术可将大部分关键部件罩在盖体内,避免污染,第二出氧管道在不使用时,也可遮挡起来,防止弄脏或堵塞。
[0020]另外,本技术的管道结构优化,方便拆卸及更换纯净水。
附图说明
[0021]附图用来提供对本技术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本技术的实施例一起用于解释本技术,并不构成对本技术的限制。在附图中:
[0022]图1是本技术结构示意图;
[0023]图2是盖体的结构示意图。
[0024]图中:1、遮挡板;2、盖体;3、壳体;4、第一出氧接口;5、第一出氧管道;6、单向阀;7、加湿水管;8、第二出氧管道;9、水壶;10、U形挂耳;11、防滑凸条;12、弧形孔;13、进气孔。
具体实施方式
[0025]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优选实施例进行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优选实施例仅用于说明和解释本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技术。
[0026]实施例:
[0027]如图1、图2所示,一种便携式制氧装置,包括壳体3,壳体3内部分别设置有电源、空压机构、制氧机构及增压机构,具体的,
[0028]电源包括电池,适配有充电器;
[0029]空压机构选用空气压缩机;
[0030]制氧机构采用分子筛制氧装置,分子筛制氧装置的原理为变压吸附空气分离技术,即利用沸石分子筛在高压时吸附氮气,低压时解析氮气的原理制取氧气,上述分子筛制氧方式及制氧装置是现有技术中可直接购买获得的;
[0031]增压机构选用气体增压机。
[0032]空压机构、制氧机构及增压机构依次连接。
[0033]所述电源、空压机构、制氧机构及增压机构分别与控制机构电连接,控制机构包括CPU、通讯模块等模块,方便操作及控制。
[0034]所述壳体3为中空的圆柱体结构,壳体3顶部延伸出第一出氧接口4,第一出氧接口4通过管道与内部的增压机构连接,将制出的氧气送出。第一出氧接口4设置万向旋转接头,第一出氧接口4通过万向旋转接头连接U形的第一出氧管道5,万向旋转接头可保证第一出
氧管道360
°
旋转,万向旋转接头可在市场购买。
[0035]第一出氧管道5连接加湿水管7,加湿水管7上端设置接头并通过接头连接第一出氧管道5。加湿水管7下端伸入水壶9内底部,水壶9内可装纯净水,为氧气加湿,提高使用者的舒适度。第一出氧管道5与加湿水管7连接的一端设置为可伸缩管道结构,具体的,第一出氧管道5该端设置为套接的两节管道,从而实现可伸缩。在更换纯净水时,通过可伸缩结构,将第一出氧管道5与加湿水管7分离,然后第一出氧管道5旋转至一侧,方便将水壶9取出换水。
[0036]第一出氧管道5上连接有单向阀6,单向阀6保证氧气流向水壶,防止水倒流。
[0037]所述水壶9设置在壳体3顶部的凹腔内。水壶9的顶部连接有第二出氧管道8,使用者将氧气管道与第二出氧管道8连接,即可吸氧,吸氧管道在现有技术中可获取。
[0038]所述壳体3的顶部通过铰链连接有盖体2,盖体2可将第一出氧管道5罩设在其内部,在正常使用时,盖体2保持关闭,只有在水壶9更换纯净水时,才将盖体2打开。
[0039]盖体2上通过旋转轴转动连接有遮挡板1,遮挡板1可旋转至第二出氧管道5的上部,在不吸氧时,遮挡板1将第二出氧管道8的出口遮挡住,在吸氧时,将其打开即可。
[0040]所述壳体3表面设置有内凹抓握部,壳体3表面及壳体内凹抓握部表面设置有多个防滑凸条11。
[0041]所述壳体3表面均匀开设有多个进气孔13,进气孔13位于内凹抓握部的下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便携式制氧装置,包括壳体(3),壳体(3)内部分别设置有电源、空压机构、制氧机构及增压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3)为中空的圆柱体结构,壳体(3)顶部延伸出第一出氧接口(4),第一出氧接口(4)设置万向旋转接头,第一出氧接口(4)连接U形的第一出氧管道(5),第一出氧管道(5)连接加湿水管(7),加湿水管(7)上端设置接头并通过接头连接第一出氧管道(5),加湿水管(7)下端伸入水壶(9)内底部,第一出氧管道(5)与加湿水管(7)连接的一端设置为可伸缩管道结构,所述水壶(9)设置在壳体(3)顶部的凹腔内,水壶(9)的顶部连接有第二出氧管道(8),所述壳体(3)的顶部铰接有盖体(2),盖体(2)可将第一出氧管道(5)罩设在其内部,盖体(2)上转动连接有遮挡板(1),遮挡板(1)可旋转至第二出氧管道(8)的上部。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便携式制氧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晓
申请(专利权)人:山东工业职业学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