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乏燃料贮存系统的卸料球管的负压度调整方法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34108766 阅读:20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7-12 00:58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基于乏燃料贮存系统的卸料球管的负压度调整方法,包括如下步骤:卸料元件由卸料装置流出至二次卸料管中;气体分离器将位于第一预设位置处的气流进行分流;所述卸料元件随着第一气流流动并在重力的作用下进入卸料元件罐;通过第一回气阀对所述第一气流进行抽吸,通过第二回气阀对所述第二气流进行抽吸以及对气流的分流;经过抽吸后的第一气流和第二气流汇聚在一起流动至罗茨风机;经过罗茨风机的部分气流由排气阀外排至大气中,另一部分气流回流至所述二次卸料管中。本发明专利技术的一个技术效果在于,设计合理,有助于保持二次卸料管具有一个较好的负压环境,从而能够防止石墨粉尘等物质外溢。石墨粉尘等物质外溢。石墨粉尘等物质外溢。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基于乏燃料贮存系统的卸料球管的负压度调整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属于高温气冷堆卸料
,具体涉及一种基于乏燃料贮存系统的卸料球管的负压度调整方法。

技术介绍

[0002]高温气冷堆采用不停堆换料模式,高温气冷堆的堆芯根据燃料装载状态,可以分为初装堆芯、过渡堆芯和平衡堆芯。目前高温气冷堆的堆芯在处于初装堆芯建立过程中时,需要按照燃料球:石墨球=7:8的比例装入堆芯,同时将堆芯底部的燃料球或石墨球等卸料元件卸出,卸出的卸料元件经过一次卸料贮存在卸料装置,当卸料装置内的卸料元件数达到3800个时,进行卸料元件的二次卸料。二次卸料流程是将卸料装置内的卸料元件经过二次卸料管道移动至卸料元件罐。
[0003]目前高温气冷堆的燃料球以及石墨球外层均包覆着0.5mm厚的石墨层,燃料球以及石墨球在堆芯内部靠重力向下流动进入燃料装卸系统,在燃料装卸系统内部的球路管道长度达几十米,且卸料元件在进行二次卸料之前经过了多次的碰撞摩擦,会在球流管道内部产生且积累少量石墨粉尘。而卸料元件在二次卸料过程中,石墨粉尘会随着气流和二次卸料管道进入卸料元件罐。在这个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基于乏燃料贮存系统的卸料球管的负压度调整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步骤S1,卸料元件由卸料装置流出至二次卸料管中,发射器将卸料元件提升至第一预设位置;步骤S2,气体分离器将位于第一预设位置处的气流进行分流,形成第一气流和第二气流;步骤S3,所述卸料元件随着第一气流流动并在重力的作用下进入卸料元件罐;步骤S4,通过第一回气阀对所述第一气流进行抽吸,通过第二回气阀对所述第二气流进行抽吸以及对气流的分流;步骤S5,经过抽吸后的第一气流和第二气流汇聚在一起流动至罗茨风机,所述罗茨风机用于对气流的流量进行提升;步骤S6,经过罗茨风机的部分气流由排气阀外排至大气中,另一部分气流回流至所述二次卸料管中。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乏燃料贮存系统的卸料球管的负压度调整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步骤S1中,所述二次卸料管的第一端设置有卸料电动阀,通过所述卸料电动阀控制所述卸料元件由卸料装置的流出情况。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基于乏燃料贮存系统的卸料球管的负压度调整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卸料电动阀包括第一卸料电动阀和第二卸料电动阀,所述第一卸料电动阀和所述第二卸料电动阀串联设置在所述二次卸料管上,所述第二卸料电动阀位于所述第一卸料电动阀的远离所述卸料装置的一侧。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乏燃料贮存系统的卸料球管的负压度调整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步骤S3中,所述二次卸料管包括重力下降管段,所述重力下降管段的一端与第一预设位置连通,另一端与卸料元件罐以及第一回气阀连通,所述第一预设位置的高度大于所述卸料元件罐的高度;所述卸料元件经...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震王赛李洪磊李景善陈立强
申请(专利权)人:华能山东石岛湾核电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