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隧道的雾帘喷水降尘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4108746 阅读:21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7-12 00:5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一种用于隧道的雾帘喷水降尘装置,其包括支架、调节结构、喷头和水管;所述支架上设置多组所述调节结构,所述水管设置在支架上,所述喷头可转动式连接在支架上;所述调节结构包括电机、第一螺杆、活动块和连杆;所述电机的输出端与第一螺杆固定;所述第一螺杆可转动式连接在所述支架上;沿第一螺杆的轴向所述第一螺杆与活动块之间可调节式连接;所述活动块与连杆转动连接,所述连杆远离所述活动块的一端与喷头转动连接;所述水管包括主管和支管;所述主管连接外部水源;所述支管一端连接主管,另外一端连接喷头。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采用独特的调节装置和喷头的结合,实现大面积的隧道内的喷雾降尘。积的隧道内的喷雾降尘。积的隧道内的喷雾降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用于隧道的雾帘喷水降尘装置


[0001]本技术涉及隧道机械
,具体涉及一种用于隧道的雾帘喷水降尘装置。

技术介绍

[0002]在隧道内掌子面附近或出洞口处会漂浮着大量的灰尘,不利于安全文明施工、同时严重影响一线作业工人的身体健康,甚至影响可视距离造成安全隐患,为了解决上述问题,需要使用到降尘装置喷洒雾气,使雾气与空气中灰尘进行混合,从而落在地面上及时清理,对隧道内及隧道周围的环境进行保护,然而目前尚无专业的隧道用降尘除尘装置,或者一些降尘装置上喷头角度调节范围较小,喷头覆盖范围较小,使得喷头上的喷嘴喷出来的雾气只能喷洒较小的范围,造成降尘效果较差,需要利用现有技术进行一些列改进,做出适合隧道所用的降尘除尘设备。
[0003]综上所述,急需一种喷洒范围大的喷雾降尘装置。

技术实现思路

[0004]为了实现隧道内大范围的喷雾降尘,本技术提出了一种用于隧道的雾帘喷水降尘装置,具体技术方案如下:
[0005]一种用于隧道的雾帘喷水降尘装置,包括支架、调节结构、喷头和水管;所述喷头通过调节结构可转动式连接在支架上。
[0006]具体的,所述调节结构包括电机、第一螺杆、活动块和连杆;所述电机的输出端与第一螺杆固定;所述第一螺杆可转动式连接在所述支架上;沿第一螺杆的轴向所述第一螺杆与活动块之间可调节式连接;所述活动块与连杆转动连接,所述连杆远离所述活动块的一端与喷头转动连接。
[0007]具体的,所述喷头上设置多个雾化喷嘴。
[0008]具体的,所述水管设置在支架上,且其包括主管和支管;所述主管连接外部水源;所述支管一端连接主管,另外一端连接喷头。
[0009]进一步地,所述调节结构还包括限位块,所述限位块设置在所述第一螺杆上且位于所述电机和活动块之间。
[0010]进一步地,所述调节结构还包括安装块,所述安装块设置在支架上,所述安装块上带有安装孔,所述第一螺杆转动连接在所述安装孔上。
[0011]优选的,所述活动块与所述连杆铰接;所述喷头上设置C形板,所述C形板和所述连杆远离所述活动块的一端铰接。
[0012]优选的,所述活动块上设置通孔,所述通孔带有匹配所述第一螺杆的内螺纹,所述活动块与所述第一螺杆螺纹连接。
[0013]优选的,所述电机为减速电机,不同减速电机之间并联设置。
[0014]优选的,所述主管为硬管,所述支管为软管。
[0015]另外,本技术提出的雾帘喷水降尘装置还包括防尘结构,所述防尘结构包括第一防尘板、转筒、防尘布和第二防尘板。
[0016]具体的,所述第一防尘板和第二防尘板设置在所述雾化喷嘴两边;所述第一防尘板和第二防尘板之间设置有转筒;所述防尘布缠绕在所述转筒上形成遮盖所述雾化喷嘴的结构。
[0017]进一步地,所述防尘结构还包括滑板、滑套、马达和第二螺杆。
[0018]具体的,所述第二螺杆为马达的输出轴;所述滑套连接滑板且套设在第二螺杆上;所述第一防尘板上设置导槽,所述第二螺杆和导槽并行设置,所述滑板穿过导槽与防尘布远离所述转筒的一端连接。
[0019]进一步地,所述防尘结构还包括设置在转筒上的弹性件;弹性件为弹簧,弹簧缠绕在转筒上对转筒施加用于拉回防尘布的作用力。
[0020]应用本技术的技术方案,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0021]本技术中,采用独特结构的驱动结构,驱动结构采用电机驱动带动喷头调整角度,从而达到了扩大喷雾面积的效果,进而具备良好的除尘效果;喷头以及雾化喷嘴的结合实现喷雾降尘,节约用水的同时还能起到良好的降尘效果。进一步地,驱动结构采用螺杆传动实现喷头角度的缓慢调整,通过开关电机能够更加精准地调整喷头到达使用者想要的喷雾角度。本技术在支架上设置了多组驱动结构和喷头的组合,同时驱动结构中的电机并联设置,实现了每个喷头单独调整角度的功能,通过多组喷头不同角度同时进行喷雾降尘,能够实现大面积的隧道内的喷雾降尘。本技术不仅能够在隧道口喷雾降尘,在施工现场使用也能达到很好的降尘效果。
[0022]本技术中,防尘结构上的第一防尘板、第二防尘板和防尘布能够实现对雾化喷嘴的全方位防尘。进一步地,防尘结构还具有马达驱动的防尘布伸缩设计,能够较好地将防尘布从转筒上拉出或者收回。转筒上还带有弹性件,用于绷直防尘布,防止收回防尘布的时候所述防尘布无法缠绕上转筒。防尘布从转筒中拉出时,能够覆盖住雾化喷嘴的出水口,在不使用本技术的时候能够防止隧道内的粉尘污染雾化喷嘴。
[0023]除了上面所描述的目的、特征和优点之外,本技术还有其它的目的、特征和优点。下面将参照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附图说明
[0024]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技术的进一步理解,本技术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技术,并不构成对本技术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0025]图1是用于隧道的雾帘喷水降尘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0026]图2是图1中A处的放大示意图;
[0027]图3是调节结构的放大示意图;
[0028]图4是防尘结构的放大示意图;
[0029]图5是图4中B处的放大示意图。
[0030]其中,1

支架,2

调节结构,201

电机、202

第一螺杆、203

活动块、204

连杆、205

限位块,206

安装块,3

喷头,301

雾化喷嘴,302

C形板,4

水管,401

主管,402

支管,5


尘结构,501

第一防尘板,502

转筒,503

防尘布,504

滑板,505

滑套,506

马达,507

第二螺杆,508

弹性件,509

第二防尘板。
具体实施方式
[0031]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实现隧道内降尘的雾帘喷水降尘装置,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实施例进行详细说明,但是本技术可以根据权利要求限定和覆盖的多种不同方式实施。
[0032]如图1所示,一种用于隧道的雾帘喷水降尘装置,包括支架1、调节结构2、喷头3、水管4和防尘结构5;所述喷头3通过调节结构2可转动式连接在支架1上;所述水管4设置在支架1上。
[0033]如图3所示,所述调节结构2包括电机201、第一螺杆202、活动块203、连杆204、限位块205和安装块206;所述电机201的输出端与第一螺杆202固定,所述电机201驱动带动所述第一螺杆202转动;所述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隧道的雾帘喷水降尘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支架(1)、调节结构(2)、喷头(3)和水管(4);所述喷头(3)通过调节结构(2)可转动式连接在支架(1)上;其中,所述调节结构(2)包括电机(201)、第一螺杆(202)、活动块(203)和连杆(204);所述电机(201)的输出端与第一螺杆(202)固定;所述第一螺杆(202)可转动式连接在所述支架(1)上;沿第一螺杆(202)的轴向所述第一螺杆(202)与活动块(203)之间可调节式连接;所述活动块(203)与连杆(204)转动连接,所述连杆(204)远离所述活动块(203)的一端与喷头(3)转动连接;所述喷头(3)上设置多个雾化喷嘴(301);所述水管(4)设置在支架(1)上且其包括主管(401)和支管(402);所述主管(401)连接外部水源;所述支管(402)一端连接主管(401),另外一端连接喷头(3)。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雾帘喷水降尘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调节结构(2)还包括限位块(205),所述限位块(205)设置在所述第一螺杆(202)上且位于所述电机(201)和活动块(203)之间。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雾帘喷水降尘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调节结构(2)还包括安装块(206),所述安装块(206)设置在支架(1)上,所述安装块(206)上带有安装孔,所述第一螺杆(202)转动连接在所述安装孔上。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雾帘喷水降尘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活动块(203)与所述连杆(204)铰接;所述喷头(3)上设置C形板(302),所述C形板(302)和所述连杆(204)远离所述活动块(203)的一端铰接。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雾...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德洲靳俊奇徐志学余隆友罗勋曾斌黄福斌杜志化顾磊张乙刘河清莫荣智黎显江吴冬英
申请(专利权)人:贵州路桥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