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抗淤功能的雨排口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4107958 阅读:12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7-12 00:4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用于抗淤功能的雨排口结构,包括雨排板、连接管、连接块和对接板,所述雨排板的底部安装有连接管,所述连接管的顶部开设有第一开口,所述连接管的右侧开设有第二开口,连接管表面的四周固定安装有连接块,所述雨排板的四周开设有、第一对接槽,雨排板的左侧开设有第二对接槽,所述第二对接槽的内部活动安装有对接板,所述对接板的底部固定设置有连接壳,所述连接壳的右侧固定设置有第一网板,连接壳的顶部开设有第四开口。该用于抗淤功能的雨排口结构在使用时能够对淤泥和杂物过滤,而且方便后续对收集的杂物取出,提升了装置的使用效果,解决了现有的雨排结构在使用时不具备抗淤功能的缺陷。在使用时不具备抗淤功能的缺陷。在使用时不具备抗淤功能的缺陷。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用于抗淤功能的雨排口结构


[0001]本技术涉及雨排口
,具体为一种用于抗淤功能的雨排口结构。

技术介绍

[0002]雨排口是市政施工中常用的构筑物,安装于道路的一侧,雨排口直接与排水管道相连,用于雨天排水,避免道路积水过多导致行车困难,保障了人们出行的安全。
[0003]目前市面上的一些雨排口:
[0004](1)现有的雨排口在淤泥较多的路段使用时容易发生堵塞导致路面积水过多,影响行车的安全;
[0005](2)现有的排雨口在使用时,不便于快速对装置内部积累的淤泥进行处理,使用很不方便。
[0006]所以我们提出了一种用于抗淤功能的雨排口结构,以便于解决上述中提出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7]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用于抗淤功能的雨排口结构,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提出的目前市场上的雨排板不具备抗淤功能,而且不便于快速对淤泥和杂质取出的问题。
[0008]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用于抗淤功能的雨排口结构,包括雨排板、连接管、连接块和对接板,所述雨排板的底部安装有连接管,所述连接管的顶部开设有第一开口,所述连接管的右侧开设有第二开口,连接管表面的四周固定安装有连接块,所述雨排板的四周开设有、第一对接槽,雨排板的左侧开设有第二对接槽,所述第二对接槽的内部活动安装有对接板,所述对接板的底部固定设置有连接壳,所述连接壳的右侧固定设置有第一网板,连接壳的顶部开设有第四开口。
[0009]优选的,所述连接管的底部固定安装有第一延伸管,所述第一延伸管的右侧固定连接有第二延伸管。
[0010]优选的,所述连接管、第一延伸管和第二延伸管之间互相连通,所述第二延伸管的右侧开设有第三开口。
[0011]优选的,所述连接块和第一对接槽之间一一对应,所述连接块的外壁与第一对接槽的内壁互相贴合。
[0012]优选的,所述第二对接槽的内壁与对接板的外壁互相贴合,所述对接板的上表面与雨排板的上表面平齐。
[0013]优选的,所述第二延伸管的内部螺栓固定有内板,所述内板的表面固定设置有第二网板,所述第二网板和第一网板的倾斜角度相同,第二网板对称分布在内板的前后两侧。
[0014]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该用于抗淤功能的雨排口结构:
[0015](1)在装置上设置有连接壳和第一网板,通过连接壳和第一网板使得装置在使用
时可以通过上下拉动对接板使得装置能够快速对装置内的淤泥和堆积的杂物取出和清理,提升了装置的实用性,而且通过对接板和第二对接槽使得装置能够在安装雨排板后自动对连接壳进行固定;
[0016](2)通过装置上的第二开口和内板,使得装置不仅能够通过第二开口出水还能够通过内板出水,避免淤泥堆积导致装置整体堵塞,提升了装置的功能性,解决了现有的雨排板在使用时不具备抗淤功能的缺陷。
附图说明
[0017]图1为本技术第一延伸管和第二延伸管连接结构示意图;
[0018]图2为本技术雨排板和连接管连接结构示意图;
[0019]图3为本技术对接板和连接壳连接结构示意图;
[0020]图4为本技术雨排板正剖视结构示意图。
[0021]图中:1、雨排板;2、连接管;3、第一开口;4、第二开口;5、连接块;6、第一对接槽;7、第二对接槽;8、对接板;9、连接壳;10、第一网板;11、第一延伸管;12、第二延伸管;13、第三开口;14、内板;15、第二网板;16、第四开口。
具体实施方式
[0022]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0023]请参阅图1

4,本技术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用于抗淤功能的雨排口结构,包括雨排板1、连接管2、连接块5和对接板8,雨排板1的底部安装有连接管2,连接管2的顶部开设有第一开口3,连接管2的右侧开设有第二开口4,连接管2表面的四周固定安装有连接块5,雨排板1的四周开设有、第一对接槽6,雨排板1的左侧开设有第二对接槽7,第二对接槽7的内部活动安装有对接板8,对接板8的底部固定设置有连接壳9,连接壳9的右侧固定设置有第一网板10,连接壳9的顶部开设有第四开口16,通过装置上的连接壳9使得装置在使用时能够对淤泥和筛除的杂物收集,以便后续一次性处理,提升了装置使用的便捷性。
[0024]连接管2的底部固定安装有第一延伸管11,第一延伸管11的右侧固定连接有第二延伸管12,通过装置上的延伸管使得装置能够从多个位置出水,避免其中一处堵塞导致装置整体堵塞。
[0025]连接管2、第一延伸管11和第二延伸管12之间互相连通,第二延伸管12的右侧开设有第三开口13,通过装置上互相连通的管道使得装置进水时,水会首先进入延伸管中,能够利用延伸管内的网板对淤泥和杂质过滤,避免出现堵塞的情况。
[0026]连接块5和第一对接槽6之间一一对应,连接块5的外壁与第一对接槽6的内壁互相贴合,通过装置上的连接块5对雨排稳定安装,同时也方便后续拆卸。
[0027]第二对接槽7的内壁与对接板8的外壁互相贴合,对接板8的上表面与雨排板1的上表面平齐,使得装置在安装雨排后,第二对接槽7能够使得对接板8稳定固定。
[0028]第二延伸管12的内部螺栓固定有内板14,内板14的表面固定设置有第二网板15,
第二网板15和第一网板10的倾斜角度相同,第二网板15对称分布在内板14的前后两侧,通过网板对雨水中的淤泥和杂质进行筛除,以便后续一次性处理,提升了装置使用的便捷性。
[0029]工作原理:在使用该用于抗淤功能的雨排口结构时,如图1

2所示,在下雨时,雨水通过雨排板1流进连接管2上方的第一开口3内,然后雨水会首先沿着第一网板10的斜面流进第一延伸管11内的连接壳9中,通过互相贴合的第一网板10和第二网板15对雨水过滤,使得装置不仅具备抗淤功能,而且还能够利用第二开口4和内板14使得装置能够从多个位置出水;
[0030]如图2

4所示,装置在安装时,连接壳9通过对接板8与雨排板1上的第二对接槽7对接,雨排板1上的第一对接槽6与连接块5对接,完成对连接壳9的固定工作,雨水通过第四开口16落进连接壳9中,通过第一网板10和第二网板15对雨水中的杂质过滤,使得杂质和淤泥停留在连接壳9的内部,后续可以通过向上拉动对接板8将连接壳9提起,从而对连接壳9中的杂物进行清除。
[0031]以上便是整个装置的工作过程,且本说明书中未作详细描述的内容均属于本领域专业技术人员公知的现有技术。
[0032]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抗淤功能的雨排口结构,包括雨排板(1)、连接管(2)、连接块(5)和对接板(8),其特征在于:所述雨排板(1)的底部安装有连接管(2),所述连接管(2)的顶部开设有第一开口(3),所述连接管(2)的右侧开设有第二开口(4),连接管(2)表面的四周固定安装有连接块(5),所述雨排板(1)的四周开设有、第一对接槽(6),雨排板(1)的左侧开设有第二对接槽(7),所述第二对接槽(7)的内部活动安装有对接板(8),所述对接板(8)的底部固定设置有连接壳(9),所述连接壳(9)的右侧固定设置有第一网板(10),连接壳(9)的顶部开设有第四开口(16)。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抗淤功能的雨排口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管(2)的底部固定安装有第一延伸管(11),所述第一延伸管(11)的右侧固定连接有第二延伸管(12)。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用于抗淤功能...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段湘林朱晓琳许艳瑾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水诺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