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双层金属屋面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4106156 阅读:36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7-12 00:2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双层金属屋面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二收集槽、第一收集槽、梁架、设置在所述梁架上的支架、设置在所述梁架上的第一屋面、设置在所述支架上的第二屋面和收集雨水的收集机构;所述第一收集槽两侧向所述第一屋面延伸;所述第二收集槽两侧向所述第二屋面延伸;所述收集机构分别连通所述第一收集槽和所述第二收集槽。解决了现有方案中金属屋面导热率较高使得正对阳光照射时间长,屋面胶缝相对于墙面胶缝老化速度更快,降低了金属屋面的防水能力,使得金属屋面始终存在渗水漏水的问题。问题。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双层金属屋面结构


[0001]本技术涉及金属屋面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双层金属屋面结构。

技术介绍

[0002]在当代,建筑造型设计已经呈现多元化的发展趋势,许多极具想象力和视觉冲击效果的建筑造型也越来越多的呈现在我们面前。金属屋面板是金属薄板经辊压冷弯成各种波型的压型板材,现已被广泛推广应用。随着社会的发展,金属屋面使用得越来越广泛。现有的金属屋面是通过单体的金属屋面板逐个安装在屋顶框架上形成的。钢结构铝镁锰合金板金属屋面功能要求是保温和防水,而防水是首要的功能。铝镁锰特殊的构造特征导致其接头处、端头处极易渗水漏水的,且维修十分困难。在暴雨时,常因为排水沟积水渗透至室内。金属屋面导热率较高使得正对阳光照射时间长,屋面胶缝相对于墙面胶缝老化速度更快,降低了金属屋面的防水能力,使得金属屋面始终存在渗水漏水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3]针对上述现有技术的缺点,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双层金属屋面结构,以解决现有技术中金属屋面导热率较高使得正对阳光照射时间长,屋面胶缝相对于墙面胶缝老化速度更快,降低了金属屋面的防水能力,使得金属屋面始终存在渗水漏水的问题。
[0004]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的技术方案如下:
[0005]一种双层金属屋面结构;
[0006]包括第二收集槽、第一收集槽、梁架、设置在所述梁架上的支架、设置在所述梁架上的第一屋面、设置在所述支架上的第二屋面和收集雨水的收集机构;所述第一收集槽两侧向所述第一屋面延伸;所述第二收集槽两侧向所述第二屋面延伸;所述收集机构分别连通所述第一收集槽和所述第二收集槽。
[0007]进一步的技术方案为:所述梁架包括主梁、副架和第一支撑架;所述副架和所述第一支撑架设置在所述主梁上;所述支架设置在所述副架上;所述第一支撑架围绕所述第一收集槽设置。
[0008]进一步的技术方案为:所述支架包括底架、连接件和第二支撑架;所述底架设置在所述梁架上;所述第二屋面设置在所述第二支撑架上;所述连接件分别连接所述底架和所述第二支撑架。
[0009]进一步的技术方案为:所述底架包括夹板和设置在所述副架上的底件;所述第一屋面上设置有凸起的延伸部;所述底件穿过所述第一屋面,所述底件置于所述延伸部内;所述夹板上穿过有固定件;所述固定件上螺纹连接有第一锁紧件;所述第一锁紧件推动所述夹板夹紧所述延伸部。
[0010]进一步的技术方案为:一侧所述夹板设置有凸部;另一侧所述夹板开设有凹部;所述凸部嵌入所述凹部。
[0011]进一步的技术方案为:所述第二屋面包括相互拼接的板件、密封相邻所述板件的
密封件和设置在所述支架上的槽件;围绕所述板件设置的折边;相邻所述板件的所述折边铆接在所述槽件内;所述密封件置于所述槽件内所述折边之间。
[0012]进一步的技术方案为:所述第一收集槽内设置有支撑块;所述第二收集槽置于所述第一收集槽内;支撑块支撑住所述第二收集槽。
[0013]进一步的技术方案为:所述收集机构包括集水管和设置在所述集水管内的水斗;所述水斗连通所述第二收集槽;所述集水管连通所述第一收集槽。
[0014]进一步的技术方案为:还包括夹紧收集机构的夹件;穿过所述夹件两侧的栓件;所述栓件连接所述梁架。
[0015]进一步的技术方案为:所述栓件上所述梁架两侧螺纹连接有第二锁紧件;所述第二锁紧件压紧所述梁架。
[0016]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技术效果如下:(1)凸部设置在一侧夹板上端靠近另一侧夹板的位置,凹部开设在另一侧夹板上端靠近一侧夹板的位置,夹板相互靠近时凸部嵌入凹部,使得夹板之间可以定位夹紧,避免夹板之间出现松动;(2)通过底件置于延伸部内,并通过夹板夹紧延伸部完成,使得底架可以牢靠连接第一屋面,通过第二支撑架完成第二屋面的固定安装,使得支架可以完成对第一屋面和第二屋面的固定安装;(3)通过槽件与折边的铆接,完成相邻板件的固定,通过密封件密封相邻板件之间,提高了第二屋面的防水能力,减少了第二屋面的漏水几率;(4)通过第一收集槽完成第一屋面上雨水的收集,通过第二收集槽完成第二屋面上雨水的收集,通过收集机构对第一收集槽内雨水和第二收集槽内雨水进行收集,并通过收集机构将雨水排出,避免雨水渗透到室内,提高了双层金属屋面结构的防水能力;(5)通过夹件和栓件完成对收集机构的固定,避免收集机构的松动,使得收集机构完成对第一收集槽和第二收集槽牢靠的连通,保证了收集机构的排水能力。
附图说明
[0017]图1示出了本技术第一实施例双层金属屋面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0018]图2示出了图1中A处的放大结构图。
[0019]图3示出了图1中B处的左视结构图。
[0020]图4示出了本技术第二实施例双层金属屋面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0021]附图中标记:1、梁架;11、主梁;12、副架;13、第一支撑架;2、支架;21、底架;22、连接件;23、第二支撑架;24、夹板;25、底件;26、固定件;27、第一锁紧件;28、凸部;29、凹部;3、第一屋面;31、延伸部;4、第二屋面;41、板件;42、密封件;43、槽件;44、折边;5、第一收集槽;51、支撑块;6、第二收集槽;7、收集机构;71、集水管;72、水斗;8、夹件;81、栓件;82、第二锁紧件。
具体实施方式
[0022]为了使本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技术提出的装置作进一步详细说明。根据下面说明,本技术的优点和特征将更清楚。需要说明的是,附图采用非常简化的形式且均使用非精准的比例,仅用以方便、明晰地辅助说明本技术实施方式的目的。为了使本技术的目的、特征和优点
能够更加明显易懂,请参阅附图。须知,本说明书所附图式所绘示的结构、比例、大小等,均仅用以配合说明书所揭示的内容,以供熟悉此技术的人士了解与阅读,并非用以限定本技术实施的限定条件,故不具技术上的实质意义,任何结构的修饰、比例关系的改变或大小的调整,在不影响本技术所能产生的功效及所能达成的目的下,均应仍落在本技术所揭示的
技术实现思路
能涵盖的范围内。
[0023]图1示出了本技术第一实施例双层金属屋面结构的结构示意图。图2示出了图1中A处的放大结构图。图3示出了图1中B处的左视结构图。结合图1、图2和图3所示,本技术公开了一种双层金属屋面结构。图中X的方向为本技术结构示意图的上端,图中Y的方向为本技术结构示意图的右端。
[0024]双层金属屋面结构包括第二收集槽6、第一收集槽5、梁架1、设置在梁架1上的支架2、设置在梁架1上的第一屋面3、设置在支架2上的第二屋面4和收集雨水的收集机构7。第一收集槽5两侧向第一屋面3延伸。第二收集槽6两侧向第二屋面4延伸。收集机构7分别连通第一收集槽5和第二收集槽6。
[0025]第一屋面3左右方向设置在梁架1上。第二屋面4左右方向设置在支架2上。第一屋面3位于第二屋面4的下方。第一收集槽5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双层金属屋面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二收集槽、第一收集槽、梁架、设置在所述梁架上的支架、设置在所述梁架上的第一屋面、设置在所述支架上的第二屋面和收集雨水的收集机构;所述第一收集槽两侧向所述第一屋面延伸;所述第二收集槽两侧向所述第二屋面延伸;所述收集机构分别连通所述第一收集槽和所述第二收集槽。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层金属屋面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梁架包括主梁、副架和第一支撑架;所述副架和所述第一支撑架设置在所述主梁上;所述支架设置在所述副架上;所述第一支撑架围绕所述第一收集槽设置。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双层金属屋面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架包括底架、连接件和第二支撑架;所述底架设置在所述梁架上;所述第二屋面设置在所述第二支撑架上;所述连接件分别连接所述底架和所述第二支撑架。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双层金属屋面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底架包括夹板和设置在所述副架上的底件;所述第一屋面上设置有凸起的延伸部;所述底件穿过所述第一屋面,所述底件置于所述延伸部内;所述夹板上穿过有固定件;所述固定件上螺纹连接有第一锁紧件;所述第一锁紧件推动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韩国波邵斌彬陈辉
申请(专利权)人:江苏恒尚节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