隔膜的气密性检测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4105556 阅读:29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7-12 00:2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隔膜的气密性检测装置,包括:氧侧检测单元和氢侧检测单元;对隔膜进行气密性检测时,隔膜竖向设置、且被夹在氧侧检测单元中的氧侧容器的开口和氢侧检测单元中的氢侧容器的开口之间,并且氧侧容器的开口和氢侧容器的开口密封对接,隔膜将氧侧容器的内腔和氢侧容器的内腔分隔。该气密性检测装置能模拟隔膜在水电解制氢装置中的工作条件,采用该气密性检测装置对待检测隔膜进行检测,能检测出待检测隔膜适用的安全工作压力范围,且能够通过平行实验判断在安全工作压力范围内待检测隔膜和用以比对的隔膜的气密性能的优劣。劣。劣。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隔膜的气密性检测装置


[0001]本技术属于隔膜气密性检测
,具体涉及用于水电解制氢装置中的隔膜的气密性检测装置。

技术介绍

[0002]隔膜通常用在制氢装置或过滤装置中。用于水电解制氢装置中的隔膜的材质通常为石棉布,这种材质的隔膜的气密性目前采用中华人民共和国建材行业标准JC/T211

2009 隔膜石棉布中的气密性测定装置来测定。该装置包括:上下两端开口、底端设有底部法兰的上部圆筒,顶端开口并设有顶部法兰、底端封闭的下部圆筒,下部圆筒的下端侧壁上设置有进水管和出水管,进水管上设有进水阀、出水管上设有出水阀,下部圆筒的上端侧壁上设置有一个U形的压力指示管。当需检测新研发出的隔膜的气密性能的好坏时,将待检测的隔膜夹在上部圆筒的底部法兰和下部圆筒的顶部法兰之间,并且上部圆筒和下部圆筒通过底部法兰和顶部法兰密封对接,隔膜将上部圆筒和下部圆筒的内腔分隔。进水阀、出水阀均关闭,在待检测的隔膜和上部圆筒形成的上部空间中加入定量的水,打开进水阀,水进入下部圆筒与待检测的隔膜形成的下部空间中,随着下部空间中的气体的体积逐渐减少,下部空间中的压力逐渐变大,U形的压力指示管中也会出现液位差,当上部空间的水中出现第一个气泡时,记录此时的U形的压力指示管中的液位差为H1;然后再做平行实验,将已知气密性能的隔膜夹在上部圆筒的底部法兰和下部圆筒的顶部法兰之间,重复上述的检测步骤,当上部空间的水中出现第一个气泡时,记录此时的U形的压力指示管中的液位差为H2,当H1大于H2时,判断待检测隔膜的气密性能比已知气密性能的隔膜好,反之,当H1小于H2时,判断待检测隔膜的气密性能比已知气密性能的隔膜差。
[0003]目前,工业上常用的水电解制氢装置包括:两端连接电源的制氢电解槽,制氢电解槽中安装有:将制氢电解槽分成阳极区域和阴极区域的隔膜,阳极区域中安装有电极阳极,阴极区域中安装有电极阴极,制氢电解槽工作时,槽中装有电解液,电解液通常为氢氧化钾溶液或氢氧化钠溶液。接通电源后,阳极区域中产生氧气,阴极区域中产生氢气,水电解制氢装置工作的过程中,制氢电解槽中的隔膜需要满足水电解制氢装置的气密性要求,防止阴极区域中的氢气和阳极区域中的氧气互串而造成危险。
[0004]水电解制氢装置工作时,是将电解液中的水电解成氧气和氢气,氢气的产量是氧气产量的2倍,隔膜竖向放置并且始终浸没在制氢电解槽中的电解液中。根据水电解制氢装置采用的电源不同,制氢装置中的压力有额定压力和可变压力两种。若水电解制氢装置采用稳定电压的电源,则制氢装置中的压力有1.6 MPa和3.2 MPa两种额定压力;如电源是由可再生能源如风能、太阳能提供,由于可再生能源产生的电能一直在发生变化,制氢装置中电功率因此需要高频可调,则水电解制氢装置中的压力在0.1~3.2MPa的压力范围内变化,而且水电解制氢装置工作时,隔膜两侧的阴极区域和阳极区域的压差不超过0.1kPa。
[0005]由上可知,水电解制氢装置中隔膜的工作条件和JC/T211

2009标准中的气密性测定装置的工作条件不同:一、水电解制氢装置工作的压力范围在0.1~3.2MPa之间,隔膜两
侧阴极区域和阳极区域中的压差不超过0.1kPa,而JC/T211

2009标准中的气密性测定装置工作时,上部空间中的压力为常压,下部空间中的压力会大于上部空间中的压力,隔膜两侧的压差较大。二、工业上的水电解制氢装置中的隔膜竖向放置、且始终被浸没在电解液中,而JC/T211

2009标准中的气密性测定装置中的隔膜水平放置、且上面和水接触、下面和空气接触。可见,由于隔膜气密性测定装置的检测工作条件与隔膜实际使用时的工作条件存在较大差异,导致隔膜在气密性测定装置中所表现的气密性能与在水电解制氢装置中所表现的气密性能也会存在较大差异,根据JC/T211

2009标准中的气密性测定装置测定的待检测的隔膜的气密性结果来判断该隔膜是否能用在水电解制氢装置中,也就会存在较大的误差。

技术实现思路

[0006]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隔膜的气密性检测装置,该气密性检测装置能模拟隔膜在水电解制氢装置中的工作条件,采用该气密性检测装置对待检测隔膜进行检测,能检测出待检测隔膜适用的安全工作压力范围,且能够通过平行实验判断在安全工作压力范围内待检测隔膜和用以比对的隔膜的气密性能的优劣。
[0007]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是:隔膜的气密性检测装置,包括:氧侧检测单元和氢侧检测单元;氧侧检测单元包括:一端开口、另一端封闭的氧侧容器, 氧侧容器上设置有氧侧压力检测器以及和氧侧容器内腔连通的氧侧进气管,氧侧进气管上设置有氧侧进气阀,氧侧进气管的进口端能连接氧气气源,氧分离器通过氧气输送管与氧侧容器连通,氧分离器上设置有氧侧排放管道,氧侧排放管道上设置有氧侧压力调节阀,在氧侧压力调节阀和氧分离器之间的氧侧排放管道上连通有氧侧检测管,氧侧检测管上设置有氧检测阀和氢气含量分析仪;氢侧检测单元包括:一端开口、另一端封闭的氢侧容器, 氢侧容器上设置有氢侧压力检测器以及和氢侧容器内腔连通的氢侧进气管,氢侧进气管上设置有氢侧进气阀,氢侧进气管的进口端能连接氢气气源,氢分离器通过氢气输送管与氢侧容器连通,氢分离器上设置有氢侧排放管道,氢侧排放管道上设置有氢侧压力调节阀,在氢侧压力调节阀和氢分离器之间的氢侧排放管道上连通有氢侧检测管,氢侧检测管上设置有氢检测阀和氧气含量分析仪;对隔膜进行气密性检测时,隔膜竖向设置、且被夹在氧侧容器的开口和氢侧容器的开口之间,并且氧侧容器的开口和氢侧容器的开口密封对接,隔膜将氧侧容器的内腔和氢侧容器的内腔分隔。
[0008]进一步地,前述的隔膜的气密性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氧侧容器和氢侧容器均呈卧式水平放置状态。
[0009]进一步地,前述的隔膜的气密性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氧侧容器和氢侧容器均为一端封闭、另一端开口的管材,氧侧容器和氢侧容器的开口处分别设置有连接法兰。
[0010]进一步地,前述的隔膜的气密性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氧侧压力检测器为氧侧压力变送器,氢侧压力检测器为氢侧压力变送器,氧侧压力调节阀、氢侧压力调节阀均为电动调节阀,氧侧压力变送器、氢侧压力变送器、氧侧压力调节阀、氢侧压力调节阀、氢气含量分析仪、氧气含量分析仪均和控制器电信号连接。
[0011]进一步地,前述的隔膜的气密性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氧侧进气管的出口端伸入氧侧容器的内腔底部,氢侧进气管的出口端伸入氢侧容器的内腔底部。
[0012]进一步地,前述的隔膜的气密性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氢分离器内腔上端和氧分离器的内腔上端分别设置有捕滴网;氧侧排放管道连通于捕滴网上方的氧分离器的顶部,氢侧排放管道连通于捕滴网上方的氢分离器的顶部。
[0013]进一步地,前述的隔膜的气密性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氧气输送管的出口端从氧分离器的底部连通氧分离器的内腔,且氧气输送管的出口位于氧气输送管的入口的上方,使得被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隔膜的气密性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氧侧检测单元和氢侧检测单元;氧侧检测单元包括:一端开口、另一端封闭的氧侧容器, 氧侧容器上设置有氧侧压力检测器以及和氧侧容器内腔连通的氧侧进气管,氧侧进气管上设置有氧侧进气阀,氧侧进气管的进口端能连接氧气气源,氧分离器通过氧气输送管与氧侧容器连通,氧分离器上设置有氧侧排放管道,氧侧排放管道上设置有氧侧压力调节阀,在氧侧压力调节阀和氧分离器之间的氧侧排放管道上连通有氧侧检测管,氧侧检测管上设置有氧检测阀和氢气含量分析仪;氢侧检测单元包括:一端开口、另一端封闭的氢侧容器, 氢侧容器上设置有氢侧压力检测器以及和氢侧容器内腔连通的氢侧进气管,氢侧进气管上设置有氢侧进气阀,氢侧进气管的进口端能连接氢气气源,氢分离器通过氢气输送管与氢侧容器连通,氢分离器上设置有氢侧排放管道,氢侧排放管道上设置有氢侧压力调节阀,在氢侧压力调节阀和氢分离器之间的氢侧排放管道上连通有氢侧检测管,氢侧检测管上设置有氢检测阀和氧气含量分析仪;对隔膜进行气密性检测时,隔膜竖向设置、且被夹在氧侧容器的开口和氢侧容器的开口之间,并且氧侧容器的开口和氢侧容器的开口密封对接,隔膜将氧侧容器的内腔和氢侧容器的内腔分隔。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隔膜的气密性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氧侧容器和氢侧容器均呈卧式水平放置状态。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隔膜的气密性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氧侧容器和氢侧容器均为一端封闭、另一端开口的管材,氧侧容器和氢侧容器的开口处分别设...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成王朝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氢迈工程技术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