具有自清洁功能的清洁系统及清洁方法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34101495 阅读:14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7-11 23:32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具有自清洁功能的清洁系统即清洁方法,包括集尘组件和气流发生组件;气流发生组件包括进气端和出气端,集尘组件包括第一壳体、过滤件、盖体以及弹性复位结构,过滤件设置在第一壳体内,过滤件具有开口,在吸尘状态,进气端配置为提供负压气流,使盖体被抽吸至贴合在开口上;在自清洁状态,出气端配置为提供正压气流,使盖体被吹至脱离开口。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专利技术能实现对待清洁面的高效清洁,还能够实现清洁系统的自清洁功能,实现过滤件以及第一壳体内部的自清洁,使过滤件保持气流通透,避免过滤件以及第一壳体堵塞,进一步保证清洁系统的吸力,且无需多次停机拆除第一壳体以及取出过滤件清洗更换,能延长清洁系统的使用寿命。统的使用寿命。统的使用寿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具有自清洁功能的清洁系统及清洁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清洁器具
,具体是涉及具有自清洁功能的清洁系统及清洁方法。

技术介绍

[0002]现有技术中,存在能够对地面、墙面、桌面或其他待清洁面进行自动吸尘的吸尘器,但现有技术中的吸尘器存在缺陷,例如:
[0003]现有技术中的吸尘器只能对地面、墙面、桌面或其他待清洁面进行吸尘实现清洁,在吸尘一段时间后,吸尘器内的过滤件很容易被灰尘堵塞,使吸尘器的吸力下降,影响吸尘器的吸尘功能,且容易使吸尘器内的电机温度上升,导致电机烧毁,缩短吸尘器的使用寿命;
[0004]用户在对过滤件进行清洁时,通常需要将尘杯从吸尘器上拆下,再将尘杯内的过滤件取出进行清洗晾干、以及对尘杯进行清洗晾干才行,这个过程用户难免会吸入些许灰尘,且尘杯和过滤件上的灰尘容易再次掉至清洁后的地面、墙面或桌面上;当用户需要再次使用吸尘器时需要将清洗晾干后的过滤件放回尘杯内并将清洗晾干后的尘杯装回吸尘器上才能继续使用;这种清洁过滤件和尘杯的方式十分麻烦,且过滤件和尘杯的清洗过程十分不便,晾干也需要一定的时间,容易降低吸尘器的清洁效率,用户完成一次对待清洁面的清洁工作需要耗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使用户的使用体验降低。

技术实现思路

[0005]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本专利技术提供了具有自清洁功能的清洁系统及清洁方法,具体技术方案如下所示:
[0006]具有自清洁功能的清洁系统,包括集尘组件和气流发生组件;
[0007]所述气流发生组件包括进气端和出气端,所述气流发生组件配置为产生气流并使所产生的气流从所述进气端流入、从所述出气端流出;所述集尘组件包括第一壳体、过滤件、盖体以及弹性复位结构,所述过滤件设置在所述第一壳体内,且所述过滤件具有开口,所述弹性复位结构设置在所述过滤件上并连接所述盖体;
[0008]所述第一壳体配置为连接所述进气端、用于构成吸尘状态;或者,所述第一壳体配置为连接所述出气端、用于构成自清洁状态;
[0009]在所述吸尘状态,所述进气端配置为向所述第一壳体内部提供负压气流,使所述盖体被抽吸至贴合在所述开口上、以及使外部垃圾被吸入所述第一壳体内且不进入所述开口中;
[0010]在所述自清洁状态,所述出气端配置为向所述第一壳体内部提供正压气流,使所述盖体被吹至脱离所述开口、使所述正压气流能对所述过滤件进行自清洁以及使所述正压气流能通过所述开口对所述第一壳体内部进行自清洁;
[0011]所述弹性复位结构配置为在所述吸尘状态时使所述盖体复位。
[0012]在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所述弹性复位结构包括弹簧和支架;所述支架设置在所述开口上,所述弹簧的一端连接所述支架,所述弹簧的另一端连接所述盖体;
[0013]所述弹簧配置为当所述出气端向所述第一壳体内部提供所述正压气流时拉伸、辅助所述盖体脱离所述开口;
[0014]或者,所述弹簧配置为当所述进气端向所述第一壳体内部提供所述负压气流时压缩、使所述盖体复位贴合在所述开口上。
[0015]在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所述过滤件底部呈中空的锥柱状结构,所述中空的锥柱状结构构成所述开口,所述盖体包括锥柱体状结构;
[0016]所述盖体配置为当所述进气端向所述第一壳体内部提供所述负压气流时、向上被抽吸至贴合在所述开口上;
[0017]或者,所述盖体配置为当所述出气端向所述第一壳体内部提供所述正压气流时、向下被吹至远离所述开口。
[0018]在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所述气流发生组件包括第二壳体、动力组件和风叶组件;所述进气端位于所述第二壳体的进风口,所述出气端位于所述第二壳体的出风口;
[0019]所述动力组件和所述风叶组件均设置在所述第二壳体内,所述动力组件传动连接所述风叶组件、用于驱动所述风叶组件转动;
[0020]所述风叶组件通过转动生成所述负压气流、使所述盖体被抽吸至贴合在所述开口上;或者,所述风叶组件通过转动生成所述正压气流、使所述盖体被吹至脱离所述开口。
[0021]在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所述进气端呈平展结构,且所述平展结构上设置有第一通风孔;
[0022]所述出气端呈内凹结构,且所述内凹结构上设置有第二通风孔;
[0023]所述第一通风孔的内径小于所述第二通风孔的内径。
[0024]在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所述第一通风孔包括多个竖纹分布的第一通孔;
[0025]所述第二通风孔包括多个网状分布的第二通孔。
[0026]在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所述气流发生组件的进气端设置有第一连接件,所述气流发生组件的出气端设置有第二连接件,所述第一壳体上设置有第三连接件;
[0027]所述第三连接件用于插接所述第一连接件、使所述气流发生组件的进气端可拆卸地连接所述第一壳体;或者,所述第三连接件用于插接所述第二连接件、使所述气流发生组件的出气端可拆卸地连接所述第一壳体。
[0028]在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还提供清洁方法,使用上述所述的具有自清洁功能的清洁系统,包括:
[0029]在所述吸尘状态,所述第一壳体连接所述气流发生组件的进气端,所述气流发生组件向所述第一壳体内部提供所述负压气流,所述盖体向上被抽吸至贴合在所述开口上,外部垃圾被抽吸至所述第一壳体内且不进入所述开口中;
[0030]在所述自清洁状态,所述第一壳体连接所述气流发生组件的出气端,所述气流发生组件向所述第一壳体内部提供所述正压气流,所述盖体向下被吹至脱离所述开口,所述正压气流对所述过滤件进行自清洁并通过所述开口对所述第一壳体内部进行自清洁。
[0031]在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在所述自清洁状态还包括:所述正压气流吹向所述盖体,所述盖体向下脱离所述开口,所述盖体带动所述弹性复位结构中的弹簧向下拉伸;
[0032]在所述吸尘状态还包括:所述弹簧向上收缩带动所述盖体复位贴合在所述开口上。
[0033]在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所述盖体具有中空的第四连接件,所述第四连接件上设置有止挡件,所述弹性复位结构中的支架上设置有止挡槽;
[0034]在所述自清洁状态还包括:所述盖体向下移动,所述盖体带动所述第四连接件在所述支架内向下移动至所述止挡件抵接所述止挡槽的底部;
[0035]在所述吸尘状态还包括:所述弹簧带动所述盖体向上复位,所述盖体带动所述第四连接件在所述支架内向上移动至所述止挡件抵接所述止挡槽的顶部。
[0036]相对于现有技术,本专利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0037]本专利技术提供的具有自清洁功能的清洁系统及清洁方法,能够实现对待清洁面的高效清洁,还能够实现清洁系统的自清洁功能,实现过滤件以及第一壳体内部的自清洁,使过滤件保持气流通透,避免过滤件以及第一壳体堵塞,进一步保证清洁系统的吸力,且无需多次停机拆除第一壳体以及取出过滤件清洗更换,能够延长清洁系统的使用寿命。
[0038]为使本专利技术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更明显易懂,下文特举较佳实施例,并配合所附附图,作详细说明如下。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具有自清洁功能的清洁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集尘组件和气流发生组件;所述气流发生组件包括进气端和出气端,所述气流发生组件配置为产生气流并使所产生的气流从所述进气端流入、从所述出气端流出;所述集尘组件包括第一壳体、过滤件、盖体以及弹性复位结构,所述过滤件设置在所述第一壳体内,且所述过滤件具有开口,所述弹性复位结构设置在所述过滤件上并连接所述盖体;所述第一壳体配置为连接所述进气端、用于构成吸尘状态;或者,所述第一壳体配置为连接所述出气端、用于构成自清洁状态;在所述吸尘状态,所述进气端配置为向所述第一壳体内部提供负压气流,使所述盖体被抽吸至贴合在所述开口上、以及使外部垃圾被吸入所述第一壳体内且不进入所述开口中;在所述自清洁状态,所述出气端配置为向所述第一壳体内部提供正压气流,使所述盖体被吹至脱离所述开口、使所述正压气流能对所述过滤件进行自清洁以及使所述正压气流能通过所述开口对所述第一壳体内部进行自清洁;所述弹性复位结构配置为在所述吸尘状态时使所述盖体复位。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具有自清洁功能的清洁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复位结构包括弹簧和支架;所述支架设置在所述开口上,所述弹簧的一端连接所述支架,所述弹簧的另一端连接所述盖体;所述弹簧配置为当所述出气端向所述第一壳体内部提供所述正压气流时拉伸、辅助所述盖体脱离所述开口;或者,所述弹簧配置为当所述进气端向所述第一壳体内部提供所述负压气流时压缩、使所述盖体复位贴合在所述开口上。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具有自清洁功能的清洁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过滤件底部呈中空的锥柱状结构,所述中空的锥柱状结构构成所述开口,所述盖体包括锥柱体状结构;所述盖体配置为当所述进气端向所述第一壳体内部提供所述负压气流时、向上被抽吸至贴合在所述开口上;或者,所述盖体配置为当所述出气端向所述第一壳体内部提供所述正压气流时、向下被吹至远离所述开口。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具有自清洁功能的清洁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气流发生组件包括第二壳体、动力组件和风叶组件;所述进气端位于所述第二壳体的进风口,所述出气端位于所述第二壳体的出风口;所述动力组件和所述风叶组件均设置在所述第二壳体内,所述动力组件传动连接所述风叶组件、用于驱动所述风叶组件转动;所述风叶组件通过转动生成所述负压气流、使所述盖体被抽吸至贴合在所述开口上;或者,所述风叶组件通过转动生成...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林松陈时雨李德智胡定国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市倍思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