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竖炉内部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4101439 阅读:43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7-11 23:3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竖炉内部结构,包括竖炉本体,所述竖炉本体由第一炉体和第二炉体组成,所述第一炉体位于第二炉体的顶部,所述第一炉体的内径为1829mm,所述第二炉体的内径为1667mm,所述竖炉本体的表面设置有粘黏层,所述粘黏层的表面设置有隔热层。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将现有竖炉本体的内径现改为1829mm到1667mm。使其炉膛直径缩小305mm,能够达到在满足生产使用效果的同时,使热的利用效率得到提高的效果,而竖炉本体表面的隔热层,能够对竖炉本体内部热量进行阻隔,进一步防止热量散发,解决了现有原厂设计的竖炉炉内直径为2134mm变径为1905mm,二次变径为1674mm,整体炉膛较大,烧嘴出火后会因烟囱效应出现热流失的问题。的问题。的问题。

An internal structure of shaft furnac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竖炉内部结构


[0001]本技术涉及竖炉
,具体为一种竖炉内部结构。

技术介绍

[0002]随着连铸连轧铜生产线越来越多,降低能耗和提高热效率成为生产成本下降的重要因素,也成为企业设备先进性的体现,但是现有原厂设计的竖炉炉内直径为2134mm变径为1905mm,二次变径为1674mm,整体炉膛较大,烧嘴出火后会因烟囱效应出现热流失的现象。

技术实现思路

[0003]为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竖炉内部结构,具备减少热流失的优点,解决了现有原厂设计的竖炉炉内直径为2134mm变径为1905mm,二次变径为1674mm,整体炉膛较大,烧嘴出火后会因烟囱效应出现热流失的问题。
[0004]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竖炉内部结构,包括竖炉本体;
[0005]所述竖炉本体由第一炉体和第二炉体组成,所述第一炉体位于第二炉体的顶部,所述第一炉体的内径为1829mm,所述第二炉体的内径为1667mm,所述竖炉本体的表面设置有粘黏层,所述粘黏层的表面设置有隔热层。
[0006]作为本技术优选的,所述隔热层的表面设置有阻燃层,所述阻燃层的表面固定连接有外套,所述外套的外侧设置有防护层。
[0007]作为本技术优选的,所述阻燃层包括固定连接在粘黏层外侧的隔热膜,所述隔热膜的外表面固定连接有吸热棉。
[0008]作为本技术优选的,所述阻燃层包括固定连接在吸热棉表面的阻燃板,所述阻燃板的外侧固定连接有岩棉板,所述岩棉板的外侧与外套的内表面固定连接。
[0009]作为本技术优选的,所述防护层包括涂覆在外套表面的抗腐蚀层,所述抗腐蚀层的表面设置有耐候层。
[0010]作为本技术优选的,所述吸热棉的内部开设有环形槽,所述环形槽的内部设置有束环,所述束环环绕设置在竖炉本体的表面。
[0011]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如下:
[0012]1、本技术通过将现有竖炉本体的内径现改为1829mm到1667mm。使其炉膛直径缩小305mm,能够达到在满足生产使用效果的同时,使热的利用效率得到提高的效果,而竖炉本体表面的隔热层,能够对竖炉本体内部热量进行阻隔,进一步防止热量散发,解决了现有原厂设计的竖炉炉内直径为2134mm变径为1905mm,二次变径为1674mm,整体炉膛较大,烧嘴出火后会因烟囱效应出现热流失的问题。
[0013]2、本技术通过设置阻燃层、外套和防护层,能够进一步提高竖炉本体的外部防护效果,防止操作人员被烫伤,而且可以提高竖炉本体的使用寿命。
[0014]3、本技术通过设置隔热膜和吸热棉,能够对竖炉本体热量进行聚集,避免热量出现溢散的现象。
[0015]4、本技术通过设置阻燃板和岩棉板,能够对热量进行二次阻隔,同时可以提高竖炉本体的防火效果。
[0016]5、本技术通过设置抗腐蚀层和耐候层,可以减少烟气对竖炉本体等结构造成的伤害,提高竖炉本体使用寿命。
[0017]6、本技术通过设置环形槽和束环,能够提高吸热棉与竖炉本体之间的连接稳定性,同时可以利用环形槽的空间达到对热量进行储存的效果。
附图说明
[0018]图1为本技术结构示意图;
[0019]图2为本技术局部结构主视示意图;
[0020]图3为本技术竖炉本体俯视结构示意图。
[0021]图中:1、竖炉本体;2、第一炉体;3、第二炉体;4、粘黏层;5、隔热层;6、阻燃层;7、外套;8、防护层;9、隔热膜;10、吸热棉;11、阻燃板;12、岩棉板;13、抗腐蚀层;14、耐候层;15、环形槽;16、束环。
具体实施方式
[0022]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0023]如图1至图3所示,本技术提供的一种竖炉内部结构,包括竖炉本体1;
[0024]竖炉本体1由第一炉体2和第二炉体3组成,第一炉体2位于第二炉体3的顶部,第一炉体2的内径为1829mm,第二炉体3的内径为1667mm,竖炉本体1的表面设置有粘黏层4,粘黏层4的表面设置有隔热层5。
[0025]参考图2,隔热层5的表面设置有阻燃层6,阻燃层6的表面固定连接有外套7,外套7的外侧设置有防护层8。
[0026]作为本技术的一种技术优化方案,通过设置阻燃层6、外套7和防护层8,能够进一步提高竖炉本体1的外部防护效果,防止操作人员被烫伤,而且可以提高竖炉本体1的使用寿命。
[0027]参考图2,阻燃层6包括固定连接在粘黏层4外侧的隔热膜9,隔热膜9的外表面固定连接有吸热棉10。
[0028]作为本技术的一种技术优化方案,通过设置隔热膜9和吸热棉10,能够对竖炉本体1热量进行聚集,避免热量出现溢散的现象。
[0029]参考图2,阻燃层6包括固定连接在吸热棉10表面的阻燃板11,阻燃板11的外侧固定连接有岩棉板12,岩棉板12的外侧与外套7的内表面固定连接。
[0030]作为本技术的一种技术优化方案,通过设置阻燃板11和岩棉板12,能够对热量进行二次阻隔,同时可以提高竖炉本体1的防火效果。
[0031]参考图2,防护层8包括涂覆在外套7表面的抗腐蚀层13,抗腐蚀层13的表面设置有耐候层14。
[0032]作为本技术的一种技术优化方案,通过设置抗腐蚀层13和耐候层14,可以减少烟气对竖炉本体1等结构造成的伤害,提高竖炉本体1使用寿命。
[0033]参考图2,吸热棉10的内部开设有环形槽15,环形槽15的内部设置有束环16,束环16环绕设置在竖炉本体1的表面。
[0034]作为本技术的一种技术优化方案,通过设置环形槽15和束环16,能够提高吸热棉10与竖炉本体1之间的连接稳定性,同时可以利用环形槽15的空间达到对热量进行储存的效果。
[0035]本技术的工作原理及使用流程:将现有竖炉本体1的内径现改为1829mm到1667mm。使其炉膛直径缩小305mm,能够达到在满足生产使用效果的同时,使热的利用效率得到提高的效果,而竖炉本体1表面的隔热层5,能够对竖炉本体1内部热量进行阻隔,进一步防止热量散发,阻燃层6可以提高竖炉本体1安全性,同时防止外部施工者被竖炉本体1烫伤,防护层8可以提高外层的整体寿命,减少外部环境腐蚀对竖炉本体1表面结构造成的影响。
[0036]综上所述:该竖炉内部结构,通过将现有竖炉本体1的内径现改为1829mm到1667mm。使其炉膛直径缩小305mm,能够达到在满足生产使用效果的同时,使热的利用效率得到提高的效果,而竖炉本体1表面的隔热层5,能够对竖炉本体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竖炉内部结构,包括竖炉本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竖炉本体(1)由第一炉体(2)和第二炉体(3)组成,所述第一炉体(2)位于第二炉体(3)的顶部,所述第一炉体(2)的内径为1829mm,所述第二炉体(3)的内径为1667mm,所述竖炉本体(1)的表面设置有粘黏层(4),所述粘黏层(4)的表面设置有隔热层(5)。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竖炉内部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隔热层(5)的表面设置有阻燃层(6),所述阻燃层(6)的表面固定连接有外套(7),所述外套(7)的外侧设置有防护层(8)。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竖炉内部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阻燃层(6)包括固定连接在粘黏层(4)外侧的隔热膜(9),所述隔热膜(...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祖祥汤雪林朱志忠蒋宗彬吕建祥王振乾何东伟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久立电气材料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