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叉桩与卸荷板相结合的岸壁式支挡结构及施工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4100791 阅读:18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7-11 23:23
本申请涉及一种叉桩与卸荷板相结合的岸壁式支挡结构及施工方法,涉及支挡结构技术领域。其包括插设至岸边土层内部的叉桩及设置于岸边土层顶部的底梁,叉桩的顶部与底梁固定连接,底梁的端部固定连接有前墙;前墙远离底梁的侧面设置有缓冲组件,缓冲组件包括中空的缓冲气囊及连接在缓冲气囊内壁的复位弹簧;底梁连接有压土组件,压土组件包括出气管及压土管,出气管的一端与出气口相连通、另一端与压土管相连通,压土管侧壁贯穿开设有若干压土孔,若干压土孔的高度均位于岸边土层顶面以下。一方面,缓冲气囊可对水浪的冲击进行吸能,另一方面,缓冲气囊反复压缩、复原的过程中,可增加叉桩周边土层的密实度。增加叉桩周边土层的密实度。增加叉桩周边土层的密实度。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叉桩与卸荷板相结合的岸壁式支挡结构及施工方法


[0001]本申请涉及支挡结构的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叉桩与卸荷板相结合的岸壁式支挡结构及施工方法。

技术介绍

[0002]支挡结构是一种设置于岸边以加固岸边土层的防护结构。
[0003]现有授权公告号为CN205662894U的中国专利,公开了一种叉桩与卸荷板相结合的岸壁式支挡结构,其包括插设至岸边土层内部的叉桩及设置于岸边土层顶部的底梁,叉桩的顶部与底梁固定连接,底梁的端部固定连接有前墙,前墙位于岸边土层的侧方且前墙的顶部高于岸边土层的顶部。
[0004]在实现本申请过程中,专利技术人发现该技术中至少存在如下问题:岸边土层的土质常较为疏松,在水浪的冲击作用下,前墙、底梁及叉桩均会收到冲击,从而易出现叉桩与岸边土层之间接触不紧密的情况,故有待改善。

技术实现思路

[0005]为了改善叉桩与岸边土层之间接触不紧密的问题,本申请提供一种叉桩与卸荷板相结合的岸壁式支挡结构。
[0006]第一方面,本申请提供的一种叉桩与卸荷板相结合的岸壁式支挡结构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一种叉桩与卸荷板相结合的岸壁式支挡结构,包括插设至岸边土层内部的叉桩及设置于岸边土层顶部的底梁,叉桩的顶部与底梁固定连接,底梁的端部固定连接有前墙,前墙位于岸边土层的侧方且前墙的顶部高于岸边土层的顶部;所述前墙远离底梁的侧面设置有缓冲组件,所述缓冲组件包括中空的缓冲气囊及连接在缓冲气囊内壁的复位弹簧,所述缓冲气囊具有进气口及出气口,所述进气口处设置有单向进气阀,所述出气口处设置有单向出气阀;所述底梁连接有压土组件,所述压土组件包括出气管及压土管,所述出气管的一端与出气口相连通、另一端与压土管相连通,所述底梁贯穿设置有预留孔,所述压土管穿设预留孔且插设至岸边土层内部并且位于相邻叉桩之间,所述压土管侧壁贯穿开设有若干压土孔,若干所述压土孔的高度均位于岸边土层顶面以下,所述压土管外侧壁固定连接有若干压土橡胶囊,若干所述压土橡胶囊与若干压土孔一一对应且相连通。
[0007]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水浪反复拍打缓冲气囊的过程中,一方面,缓冲气囊可对水浪的冲击进行吸能,另一方面,缓冲气囊反复压缩、复原的过程中,缓冲气囊内部的气体随出气口进入出气管,且随出气管喷射至压土管内,高速气流最终穿过压土孔喷射至压土管外侧,且迅速向压土橡胶囊内部充气,使得压土橡胶囊迅速膨胀,即可将若干压土孔处的土层实现压实,进而增加叉桩周边土层的密实度。
[0008]可选的,所述压土孔内壁设置有单向喷气桶,所述单向喷气桶为橡胶材质的锥形
桶且尖端朝向压土管外侧设置,所述喷漆桶侧壁贯穿设置有喷气缝,所述喷气缝相对的两内侧壁相贴合。
[0009]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压土管插设至土层内部的过程中,若压土像胶囊损坏,单向喷气桶可使得土层内的泥土不易进入压土管内部,提升了压土管在安装过程中的稳定性,防止安装过程中泥土灌满压土管内部,进而无法实现后续的喷气、将土压实的过程。此外,在实际实用过程中,单向喷气桶可使得喷射至压土橡胶囊内的气体不易回流至压土管内,实现气路的单向限制,使得压土橡胶囊膨胀后的压土的状态得以稳定。
[0010]可选的,所述压土管内部设置有若干导向锥桶,所述导向锥桶的尖端朝向底梁设置,所述导向锥桶侧壁贯穿开设有一对让位缺口,两所述让位缺口以导向锥桶轴向为中心线对称设置,且相邻所述导向锥桶上的让位缺口交错设置;若干所述压土孔分为若干对,每对所述压土孔之间匹配一个导向锥桶,两所述让位缺口的连线与成对的两所述压土孔的连线相垂直。
[0011]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气流在流动过程中,一部分气流随导向锥桶的侧壁流向相对应的压土孔,另一部分气流穿过让位缺口继续向下流动,且刚好与后一个导向锥桶的侧壁方向相对应,从而气流的分配、导向互不影响,从而气流的整体稳定性更高。
[0012]可选的,所述导向锥桶的边缘固定设置有两引流板,所述引流板与压土孔一一对应,所述引流板为弧形板且所述引流板远离导向锥桶的一端朝靠近底梁的方向倾斜设置,所述压土孔远离引流板的一端也朝靠近底梁的方向倾斜设置。
[0013]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将气流的喷射方向调整为倾斜向上喷射,从而使得若干次喷气过程中,压土管不易逐渐相对于土层上行,从而提升了压土管相对于土层的稳定性。
[0014]可选的,所述出气管设置有增压组件,所述增压组件包括增压板,所述出气管侧壁贯穿开设有滑孔,所述增压板适配插设至滑孔内且可沿滑孔深度方向滑动,所述增压板贯穿设置有增压孔,所述增压孔孔径小于出气管的壁厚,所述增压板封堵出气管的内部通道;所述增压组件还包括增压气囊,所述增压气囊与出气管连通设置且增压气囊与出气管的连通处位于前墙与增压板之间。
[0015]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缓冲气囊反复压缩、复原的过程中,缓冲气囊内部的气体随出气口进入出气管,且暂时停留在存压气囊及位于前墙与增压板之间的一段出气管内,且气压逐渐升高,当达到所需值时,人工滑动增压板,使得增压孔与出气管内部通道相连通,即可将高压气流进行喷射,增压后的气流,对土层的压实效果更好。
[0016]可选的,所述增压组件还包括触发杆、驱动杆、驱动齿条、驱动齿轮及从动齿条,所述前墙贯穿设置有驱动孔,所述驱动杆适配插设至驱动孔内并可沿驱动孔深度方向滑动,所述触发杆的一端与驱动杆转动连接、另一端与缓冲气囊转动连接,所述前墙侧壁固定设置有延伸板,所述驱动齿轮与延伸板转动连接,所述驱动齿条位于前墙远离缓冲气囊的一侧且驱动齿条与驱动杆固定连接,所述驱动齿条与驱动齿轮相啮合,所述从动齿条与增压板固定连接且从动齿条与驱动齿轮相啮合,当驱动齿条远离前墙运动时从动齿条朝向出气管运动。
[0017]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缓冲气囊反复压缩、复原的过程中,触发杆带动驱动杆往复滑动,从而驱动杆上相连的驱动齿条带动驱动齿轮往复转动,驱动齿轮再带动从动齿条及增压板往复滑动,在往复运动过程中,每一次缓冲气囊的小幅压缩(增压板往复移动但增
压孔不与出气管内部流道相连通)将会增大位于前墙与增压板之间的一端出气管内的气压,当缓冲气囊大幅压缩(增压板移动至增压孔与出气管内部流道相连通)将会将增压后的气流喷射至压土管内,从而可自动增压,并间歇性的进行高压气流的喷射。
[0018]可选的,所述驱动齿轮端部固定有与其同轴线的棘轮,所述延伸板转动连接有棘爪,所述棘爪的端部插设至棘轮的齿槽内,所述棘爪与延伸板之间连接有用于将棘爪朝向棘轮推动的弹性件。
[0019]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可实现驱动齿轮的单向转动,在混重庆那个反复压缩、复位的过程中,驱动齿轮间歇性的转动,从动齿条及增压板整体间歇性的单向滑动,因此,即使缓冲气囊每次都是小幅压缩(增压板往复移动但增压孔不与出气管内部流道相连通),依旧可以使得增压板最终移动至增压孔与出气管内部流道相连通,从而使得装置运行更稳定。不会出现每次都是小幅压缩(增压板往复移动但增压孔不与出气管内部流道相连通)从而使得位于前墙与增压板之间的一段出气管因气压过高而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叉桩与卸荷板相结合的岸壁式支挡结构,包括插设至岸边土层(1)内部的叉桩(11)及设置于岸边土层(1)顶部的底梁(12),叉桩(11)的顶部与底梁(12)固定连接,底梁(12)的端部固定连接有前墙(13),前墙(13)位于岸边土层(1)的侧方且前墙(13)的顶部高于岸边土层(1)的顶部,其特征在于:所述前墙(13)远离底梁(12)的侧面设置有缓冲组件(2),所述缓冲组件(2)包括中空的缓冲气囊(21)及连接在缓冲气囊(21)内壁的复位弹簧(22),所述缓冲气囊(21)具有进气口(23)及出气口(24),所述进气口(23)处设置有单向进气阀(231),所述出气口(24)处设置有单向出气阀(241);所述底梁(12)连接有压土组件(3),所述压土组件(3)包括出气管(31)及压土管(32),所述出气管(31)的一端与出气口(24)相连通、另一端与压土管(32)相连通,所述底梁(12)贯穿设置有预留孔(120),所述压土管(32)穿设预留孔(120)且插设至岸边土层(1)内部并且位于相邻叉桩(11)之间,所述压土管(32)侧壁贯穿开设有若干压土孔(320),若干所述压土孔(320)的高度均位于岸边土层(1)顶面以下,所述压土管(32)外侧壁固定连接有若干压土橡胶囊(33),若干所述压土橡胶囊(33)与若干压土孔(320)一一对应且相连通。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叉桩与卸荷板相结合的岸壁式支挡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压土孔(320)内壁设置有单向喷气桶(42),所述单向喷气桶(42)为橡胶材质的锥形桶且尖端朝向压土管(32)外侧设置,所述喷漆桶侧壁贯穿设置有喷气缝(420),所述喷气缝(420)相对的两内侧壁相贴合。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叉桩与卸荷板相结合的岸壁式支挡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压土管(32)内部设置有若干导向锥桶(4),所述导向锥桶(4)的尖端朝向底梁(12)设置,所述导向锥桶(4)侧壁贯穿开设有一对让位缺口(40),两所述让位缺口(40)以导向锥桶(4)轴向为中心线对称设置,且相邻所述导向锥桶(4)上的让位缺口(40)交错设置;若干所述压土孔(320)分为若干对,每对所述压土孔(320)之间匹配一个导向锥桶(4),两所述让位缺口(40)的连线与成对的两所述压土孔(320)的连线相垂直。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叉桩与卸荷板相结合的岸壁式支挡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导向锥桶(4)的边缘固定设置有两引流板(41),所述引流板(41)与压土孔(320)一一对应,所述引流板(41)为弧形板且所述引流板(41)远离导向锥桶(4)的一端朝靠近底梁(12)的方向倾斜设置,所述压土孔(320)远离引流板(41)的一端也朝靠近底梁(12)的方向倾斜设置。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叉桩与卸荷板相结合的岸壁式支挡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出气管(31)设置有增压组件(5),所述增压组件(5)包括增压板(51),所述出气管(31)侧壁贯穿开设有滑孔(310),所述增压板(51)适配插设至滑孔(310)内且可沿滑孔(310)深度方向滑动,所述增压板(51)贯穿设置有增压孔(510),所述增压孔(510)孔径小于出气管(31)的壁厚,所述增压板(51)封堵出气管(31)的内部通道;所述增压组件(5)还包括增压气囊(52),所述增...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高国威张阳李峰王赟
申请(专利权)人:盐城市水利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