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除尘掸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4100050 阅读:16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7-11 23:1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属于清洁用具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除尘掸。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的除尘掸,包括除尘纤维层和第一基材层,除尘纤维层附设于第一基材层的表面,除尘纤维层中具有多股除尘纤维;除尘纤维层和第一基材层通过一次或多次压合连接在一起,除尘纤维层和第一基材层之间最终压合形成的图案称为第一压合图案;第一压合图案包括多个第一压点组成的第一压点阵和一组第一压线。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的除尘掸,具有整体柔软、中央无连续硬条、纤维开散良好、纤维错落有致、除尘效率高等优势,并且制造时,在除尘纤维摆放角度存在偏差时仍能确保除尘纤维被全部压合,从而降低了制造的难度和成本,提高了生产效率。了生产效率。了生产效率。

A dust duster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除尘掸


[0001]本技术属于清洁用具
,具体涉及一种除尘掸。

技术介绍

[0002]除尘掸是一类广泛使用的清洁用具,用于掸除灰尘等附着物,清洁物件。常规的除尘掸主要包括基材层和复合于基材层上的除尘纤维层,除尘纤维层用于与待清洁表面接触以掸除附着物,基材层为除尘纤维层的复合提供载体,并直接或间接地与手柄连接以便使用者持握。
[0003]目前,多数除尘掸的除尘纤维层与基材层之间通过中央连续压线压合连接,这种连接方式虽然能将除尘纤维层有效地压合在基材层上,但是会导致除尘掸中央存在连续硬条,对除尘掸的柔性造成较大影响。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我们开发了一种基材层与除尘纤维层之间采用点阵压合连接的除尘掸,详见专利CN 212307748 U。
[0004]基材层与除尘纤维层之间采用点阵压合连接的除尘掸因具有柔性佳、除尘纤维开散良好等优点而在市场中表现出有力的竞争力。但是,我们在实践中发现,该除尘掸对制造工艺的要求比较严格,导致生产成本较高。具体来讲,压合时除尘纤维的方向必须严格控制,如果除尘纤维在压合时角度误差过大,会导致少量除尘纤维从相邻压点间穿过而未被压合在基材层上。

技术实现思路

[0005]为了解决我们在实践中发现的上述问题,本技术进一步提供一种新的除尘掸。
[0006]本技术提供的除尘掸,包括除尘纤维层和第一基材层,除尘纤维层附设于第一基材层的表面,除尘纤维层中具有多股除尘纤维;除尘纤维层和第一基材层通过一次或多次压合连接在一起,除尘纤维层和第一基材层之间最终压合形成的图案称为第一压合图案;第一压合图案包括多个第一压点组成的第一压点阵和一组第一压线。
[0007]将除尘纤维的排列方向记为X方向,沿第一基材层且垂直于X的方向记为Y方向;除尘掸沿X方向分为头部区域和非头部区域。
[0008]第一压点在非头部区域内的分布满足以下规则:所有沿Y方向延伸的除尘纤维都至少与一个第一压点连接。
[0009]第一压合图案在非头部区域内满足以下规则:任意一股与Y方向存在夹角的除尘纤维必然与第一压合图案有连接。
[0010]本技术提供的上述除尘掸,采用点阵和压线相结合的方式将除尘纤维层和第一基材层压合连接在一起,避免在除尘掸中线上形成连续的硬条,使除尘掸柔软蓬松。
[0011]其中,非头部区域内,点阵压合作为主要的压合方式,在除尘纤维都严格按照Y方向延伸的理想条件下,能够将所有除尘纤维压合在第一基材层上;压线压合作为辅助的压合方式,当除尘纤维摆放角度稍有偏差时仍能确保除尘纤维被全部压合。
[0012]此外,在头部区域内的除尘纤维除了要向两侧开散,还要向前开散,可以采用更加灵活的压合方式,而不必受到上述两条规则的限制。
[0013]本技术提供的除尘掸,固定手柄的方式可以有多种,例如在第一基材层上增设第二基材层形成插合间隙供手柄插合连接。也可根据需要在现有技术中选择合适的固定方式,例如可以使用胶黏剂将手柄粘贴在第一基材层上,可以使用胶黏剂将与手柄可拆卸套接的套接部粘贴在第一基材层上,也可以使用缝线将手柄缝合在第一基材层上等等。
[0014]在一些实施方案中,所有第一压线在非头部区域内都沿着Y方向延伸,避免第一压线对除尘纤维层的开散造成影响;此外,每一根第一压线都至少与一个第一压点相连接,从而提高压线的利用效率,避免纤维从第一压线与第一压点间斜向穿过。
[0015]在一些实施方案中,在头部区域内,中央第一压线存在沿X方向延伸的宽度在0.2

1mm范围内的第一压线,并且在该第一压线两侧分布有第一压点。该压合方式使得头部区域中央不存在较宽的压点或压线,充分保证除尘掸头部区域中央的柔性。
[0016]在一些实施方案中,第一压线的宽度在0.2

2mm范围内,该宽度范围内的压线较柔较细,而且还能将除尘纤维压住。进一步优选地,第一压线的宽度为0.3mm。
[0017]在一些实施方案中,第一压合图案中至少存在一条与所有除尘纤维都连接的连续路径。这种方式对第一压线和第一压点的分布做了进一步的限定,由于存在一条大体沿X方向曲折蜿蜒延伸的连续路径,因此,无论除尘纤维与Y方向的夹角有多大,都会被该连续路径所压合,从而确保所有纤维都能够得到固定。
[0018]在一些实施方案中,第一压点阵中包括三排第一压点,每排第一压点都大体沿X方向排布且在X方向上相互错开,相邻排的第一压点在Y方向上间隔一段距离;其中有一排第一压点位于除尘掸的中线上,其余两排第一压点位于除尘掸的中线的两侧;第一压线沿Y方向连接在第一压点与第一压点之间。该压合方式将除尘纤维分成自由端长度不等且向两侧开散的多股除尘纤维单元,形成错落有致的开散效果,从而提高除尘效率。
[0019]进一步地,上述实施方案的点阵中,除了上述三排第一压点,还包括围绕在上述三排第一压点周围分布的一组第一压点,对除尘纤维的分布形成一定的限制,避免局部除尘纤维过于集中或过于稀疏。
[0020]在一些实施方案中,除尘掸还包括附设于第一基材层上的第二基材层;第一基材层与第二基材层之间形成供手柄插入的手柄连接间隙。
[0021]在一些实施方案中,第一基材层与第二基材层之间通过压合连接在一起,第一基材层与第二基材层最终压合形成的图案称为第二压合图案;第二压合图案也将除尘纤维层和第一基材层压合连接在一起,从而构成第一压合图案的一部分;第二压合图案中包括由第二压点组成的第二压点阵。同样地,点阵压合对除尘掸整体柔性的影响较小。并且,第二压点阵也会压合除尘纤维层和第一基材层,从而成为第一压点阵的一部分,对第一压点阵起到补充和/或强化作用。
[0022]在一些实施方案中,第二压点阵中包括三排第二压点,每排第二压点都大体沿X方向排布,相邻排的第二压点在Y方向上间隔一段距离;其中有一排第二压点位于除尘掸的中线上,其余两排第二压点位于除尘掸的中线的两侧,从而在三排第二压点之间形成两条供双插片手柄固定的插合通道,以便双插片手柄的插片插入该插合通道,并且第二压点还可以形成防止插片松脱的止脱锚点。
[0023]在一些实施方案中,在插合通道入口处的第二压点形成喇叭口状开口,便于插片的插入;在插合通道入口处的第一压点呈箭头状并指向插合通道,指导插片正确插入插合通道中。
[0024]有益效果:
[0025]本技术提供的除尘掸,采用点阵和压线相结合的方式将除尘纤维层和第一基材层压合连接在一起,除尘掸中线上无连续硬条,除尘掸柔软蓬松。
[0026]本技术提供的除尘掸,除尘纤维层和第一基材层之间采用点阵和压线相结合的压合方式,并且通过对点阵分布状态和压线分布状态的设计,使得除尘纤维摆放角度存在偏差时仍能确保除尘纤维被全部压合,从而降低了制造的难度和成本,提高了生产效率。
[0027]本技术提供的除尘掸,进一步设计了第二基材层和第二压点,使第二压点与第一压点之间形成合理的配合关系,使除尘纤维得到有效压合并且取得良好的开散状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除尘掸,包括除尘纤维层(1)和第一基材层(2),除尘纤维层(1)附设于第一基材层(2)的表面,除尘纤维层(1)中具有多股除尘纤维,其特征在于:所述除尘纤维层(1)和第一基材层(2)通过一次或多次压合连接在一起,除尘纤维层(1)和第一基材层(2)之间最终压合形成的图案称为第一压合图案;所述第一压合图案包括多个第一压点(51)组成的第一压点阵和一组第一压线(61);将除尘纤维的排列方向记为X方向,沿第一基材层(2)且垂直于X的方向记为Y方向;所述除尘掸沿X方向可分别记为头部区域(91)和非头部区域(92);所述第一压点(51)在非头部区域(92)内的分布满足以下规则:所有沿Y方向延伸的除尘纤维都至少与一个第一压点(51)连接;所述第一压合图案在非头部区域(92)内满足以下规则:任意一股与Y方向的存在夹角的除尘纤维必然与所述第一压合图案有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除尘掸,其特征在于:所有第一压线(61)在非头部区域(92)内都沿着Y方向延伸,并且每一根第一压线(61)都至少与一个第一压点(51)相连接。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除尘掸,其特征在于:在头部区域(91)内,中央第一压线(61)存在沿X方向延伸的宽度在0.2

1mm范围内的第一压线(61),并且在该第一压线(61)两侧分布有第一压点(51);在非头部区域(92)内的第一压线(61)的宽度在0.2

2mm范围内。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除尘掸,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压合图案中至少存在一条与所有除尘纤维都连接的连续路径。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除尘掸,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压点阵中包括三排第一压点(51),每排第一压点(...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叶芷莹
申请(专利权)人:苏州汇海卫生用品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