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静电纤维及其制备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4099540 阅读:27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7-11 23:06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抗静电纤维及其制备方法,涉及纤维制造技术领域,旨在解决传统化纤面料抗静电性能差的问题。其技术方案要点是:包括芯层以及包覆在其外侧的外层,芯层与外层之间设有保湿层,外层的外侧设有导湿层,保湿层的吸湿性大于导湿层的吸湿性,导湿层上开设有延伸至保湿层的透水孔,透水孔的孔径自外向内逐渐递减。本发明专利技术通过结构的设置改善了化学纤维的吸湿和锁湿性能,进而增强化学纤维整体的抗静电性能。的抗静电性能。的抗静电性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抗静电纤维及其制备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纤维制造
,更具体地说,它涉及一种抗静电纤维及其制备方法。

技术介绍

[0002]化纤的全名是化学纤维,指的是用天然的或人工合成的高分子物质为原料制成的纤维。根据原料来源的不同,可分为以天然高分子物质为原料的人造纤维和以合成高分子物质为原料的合成纤维。
[0003]随着技术的发展,化纤的种类越来越多,化纤相较于天然纤维来说具备很多优异的性能,但化纤在使用的过程中依旧存在着一些问题,其中静电便是其中对人们使用过程影响较大的问题,尤其是在秋冬季节静电现象的产生尤为严重,因而设置一种具有良好的抗静电性能的化纤结构就很有必要。
[0004]因此需要提出一种新的方案来解决这个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5]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抗静电纤维及其制备方法,通过结构的设置达到提高化纤抗静电性能的目的。
[0006]本专利技术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该抗静电纤维,包括芯层以及包覆在其外侧的外层,所述芯层与外层之间设有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抗静电纤维,其特征在于:包括芯层(1)以及包覆在其外侧的外层(2),所述芯层(1)与外层(2)之间设有保湿层(3),所述外层(2)的外侧设有导湿层(4),所述保湿层(3)的吸湿性大于导湿层(4)的吸湿性,所述导湿层(4)上开设有延伸至保湿层(3)的透水孔(5),所述透水孔(5)的孔径自外向内逐渐递减。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抗静电纤维,其特征在于:所述芯层(1)和外层(2)的材质均为聚酯,所述保湿层(3)由粘胶短纤粘附而成,所述导湿层(4)由超细丙纶短纤粘附而成。3.一种抗静电纤维的其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步骤一,将芯层(1)和外层(2)的材质均通过熔融的方式制作成纺丝流体;步骤二,将纺丝流体状的芯层(1)材料和外层(2)材料以及粘胶短纤和超细丙纶短纤均放入纤维复合设备中加工出抗静电纤维;步骤三,对步骤二加工出的抗静电纤维进行集束处理;步骤四,对集束完成的抗静电纤维进行拉伸处理;步骤五,对拉伸完成的抗静电纤维进行上油处理;步骤六,对上油完成的抗静电纤维进行卷曲处理;步骤七,对卷曲完成的抗静电纤维进行干燥定型处理。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抗静电纤维的其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纤维复合设备包括机体(6),所述机体(6)内自上而下依次设有芯层纺丝部、保湿层粘附结构、外层复合部、导湿层粘附结构和穿孔部。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抗静电纤维的其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机体(6)内固定连接第一电机(7),所述第一电机(7)的输出轴上固定连接有螺旋送料件(8),所述螺旋送料件(8)的外侧套设有第一送料管(9),所述第一送料管(9)靠近第一电机(7)的一侧连通有入料斗(10),所述芯层纺丝部包括与机体(6)固定连接的第一纺丝件(11),所述外层复合部包括与机体(6)固定连接的第二纺丝件(12),所述第一纺丝件(11)和第二纺丝件(12)均连通有与第一送料管(9)连通的第二送料管(13),所述第一纺丝件(11)的底部开设有若干第一纺丝孔(14),所述第二纺丝件(12)的底部开设有若干第二纺丝孔(15),相邻两个所述第二纺丝孔(15)相对于第一纺丝孔(14)的中心轴线对称设置,两个第二纺丝孔(15)之间的所述第二纺丝件(12)上设有供芯层(1)穿过的第一过料管(16)。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抗静电纤维的其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层复合部还包括与第二纺丝件(12)底部固定连接的第一支架(17),所述第一支架(17)上转动连接有交替设置的若干第一转动杆(18)和若干第二转动杆(19),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徐雪春徐国华沈卫明
申请(专利权)人:吴江市康佳纺织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