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铁路客运综合交通枢纽接驳方式协同调度方法及系统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交通枢纽接驳方式的管理优化
,具体涉及一种铁路客运综合交通枢纽接驳方式协同调度方法及系统。
技术介绍
[0002]作为现代高铁网络与城市交通的连接点,铁路综合客运枢纽为城市经济发展和市民出行提供运输服务,其内部交通运输方式多种,客流群体多样,将客流疏散至各自目的地是旧时期铁路客运枢纽的基础目标;而不断改善枢纽出行服务质量,提升群众出行品质,增强旅客出行满意度,才是新时期铁路枢纽的最终目的。
[0003]受干线铁路列车到达时刻的影响,铁路到达客流往往呈现短时高聚集特性,对各换乘交通方式造成巨大冲击。当枢纽各接驳方式不能匹配脉冲式到站客流,将导致旅客滞留、错失搭乘等现象,降低换乘效率,严重时危及旅客安全。
[0004]铁路到达客流在枢纽内部的换乘过程中,随着时间、空间的变化呈现不均衡状态,枢纽内时常会出现某一接驳方式站台旅客排队与拥挤现象,然而在其他接驳方式的站台,出现“车等人”的现象。不同方位上的集散能力不同或客流分布不均衡造成局部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铁路客运综合交通枢纽接驳方式协同调度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采集交通枢纽的运行信息和到站旅客的换乘信息;统计所有到站旅客的换乘信息,确定每种接驳方式的初始分担率;根据所述运行信息和所有接驳方式的初始分担率,通过对双层规划模型进行迭代求解,得到不同接驳方式对应的最优调度参数;所述双层规划模型的上层模型是以接驳时间最小作为目标函数的接驳时间模型,下层模型为接驳选择模型。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铁路客运综合交通枢纽接驳方式协同调度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通过对双层规划模型进行迭代求解包括:基于约束条件,根据相应的初始分担率,通过对所述接驳时间模型进行求解,得到不同接驳方式的优化调度参数;根据不同接驳方式的优化调度参数,通过接驳选择模型计算到站旅客对于不同接驳方式的选择概率;根据相应的选择概率确定不同接驳方式对应的分担率;更新不同接驳方式的分担率,并重新对接驳时间模型进行求解后,再次通过接驳选择模型计算不同接驳方式对应的分担率;如此重复,直至得到不同接驳方式对应的最优调度参数。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铁路客运综合交通枢纽接驳方式协同调度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约束条件包括:公交车、轨道列车对应的最小发车间隔和最大发车间隔,公交车、轨道列车的发车顺序,接驳工具的发车时间晚于铁路列车的到站时间,出租车服务强度优化幅度。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铁路客运综合交通枢纽接驳方式协同调度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接驳选择模型包括:所述接驳选择模型包括:其中,P
in
为到站旅客n对于第i种接驳方式的选择概率,α
i
为接驳方式i的常数项,β
ik
为接驳方式i对应的不同特性变量的标定系数,x
ikn
为到站旅客选择枢纽接驳方式i的特性变量,A
n
为各接驳方式的集合。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铁路客运综合交通枢纽接驳方式协同调度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采集不同接驳方式对应的旅客的特性变量,并采用最大似然估计方法确定不同接驳方式对应的特性变量的标定系数β
ik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铁路客运综合交通枢纽接驳方式协同调度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特性变量包括:到站旅客的性别、年龄、职业、月收入、出行距离、出行目的以及接驳时间。7.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铁路客运综合交通枢纽接驳方式协同调度方法,其特征在于,通过对不同接驳方式的选择概率进行集计化分析,得到不同接驳方式对应的分担率。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铁路客运综合交通枢纽接驳方式协同调度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接驳时间模型包括轨道接驳时间模型、公交接驳时间模型、出租车接驳时间模型和私家车接驳时间模型中的至少一个。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铁路客运综合交通枢纽接驳方式协同调度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轨道接驳时间模型、公交接驳时间模型中,旅客步行时间所服从的概率分布函数为:其中,α、η、γ为分布参数。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铁路客运综合交通枢纽接驳方式协同调度方法,其特征在于,通过对采集到的所有旅客换乘信息进行最大似然估计标定所述分布参数。11.一种铁路客运综合交通枢纽接驳方式协同调度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采集模块,配置为采集交通枢纽的运行信息和到站旅客的换乘信息;统计模块,配置为统计所有到站旅客的换乘信息,确定每种接驳方式的初始分担率;调度模块,配置为根据所述运行信息和不同接驳方式的初始分担率,通过对双层规划模型进行迭代求解,...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坚,陈桥,马新露,沈维平,李为为,秦正,蒋山,刘罗汉,张晓庆,易彤,
申请(专利权)人:重庆城市综合交通枢纽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