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基于面部识别的儿童自闭症风险评估方法、系统及存储介质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34096531 阅读:15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7-11 22:26
本申请涉及自闭症风险评估的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基于面部识别的儿童自闭症风险评估方法、系统及存储介质,该方法包括获取待测人员的身高信息,并基于身高信息调节人脸识别装置的物理高度;获取待测人员的至少一个面部特征信息,并对至少一个面部特征信息进行数据处理,以将至少一个面部特征信息发送至服务器;预设模型数据库,模型数据库中预设有多个面部自闭症特征阈值,调用至少一个面部特征信息与对应的面部自闭症特征阈值进行比对,以评估待测人员是否存在自闭症风险;若比对结果相似或一致,则表明待测人员存在自闭症风险,反之,则表明待测人员不存在自闭症风险。本申请具有提升自闭症风险评估效率的效果。升自闭症风险评估效率的效果。升自闭症风险评估效率的效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基于面部识别的儿童自闭症风险评估方法、系统及存储介质


[0001]本申请涉及自闭症风险评估的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基于面部识别的儿童自闭症风险评估方法、系统及存储介质。

技术介绍

[0002]自闭症也称孤独症,是一组起病于儿童发育早期,以社会交往障碍、沟通障碍和兴趣范围狭窄及重复刻板行为为主要特征的发育障碍。2017年发布的《中国自闭症教育康复行业发展状况报告II》中表示,我国以1%保守估计,13亿人口中,至少有超过1000万的自闭症人群、200万的自闭症儿童,并以每年近20万的速度增长,情形严重,触目惊心。
[0003]自闭症的治疗遵循越早越好的原则,越早检测出自闭症并对患者进行干涉就能提升治愈率。但是,现有的自闭症检测依赖于经验丰富的医师,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这对拥有自闭症儿童的家庭和社会医疗资源都是极大的挑战。已有研究表明,自闭症儿童的视觉注意机制和头部运动模式存在其特异性,可将该特异性作为自闭症检测的两种客观标记物。
[0004]儿童自闭症的风险评估主要根据病史、临床观察、心理评估、躯体神经系统检查及必要的辅助检查,但是,目前的风险评估方式需要前期专业人员的培训和长时间的面谈以及行为观察,此种方式比较耗费时间,导致风险评估效率低下。

技术实现思路

[0005]为了提升自闭症风险评估效率,本申请提供一种基于面部识别的儿童自闭症风险评估方法、系统及存储介质。
[0006]第一方面,本申请提供的一种基于面部识别的儿童自闭症风险评估方法,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一种基于面部识别的儿童自闭症风险评估方法,包括:获取待测人员的身高信息,并基于所述身高信息调节人脸识别装置的物理高度;获取所述待测人员的至少一个面部特征信息,并对所述至少一个面部特征信息进行数据处理,以将所述至少一个面部特征信息发送至服务器;预设模型数据库,所述模型数据库中预设有多个面部自闭症特征阈值,调用所述至少一个面部特征信息与对应的面部自闭症特征阈值进行比对,以评估所述待测人员是否存在自闭症风险;若比对结果相似或一致,则表明所述待测人员存在自闭症风险,反之,则表明所述待测人员不存在自闭症风险。
[0007]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采集待测人员的身高,并根据待测人员的身高调节人脸识别装置的物理高度,通过人脸识别装置采集待测人员的面部图像,并对面部图像进行数据处理,以符合图像要求,并从面部图像中提取至少一个面部特征信息,并发送至服务器,
预设模型数据库,且模型数据库中预设多个自闭症特征阈值,进而,通过将提取的至少一个面部特征信息与相对应的面部自闭症特征阈值进行比对,若比对结果相似或一致,则表明待测人员存在患自闭症的风险,反之,若比对结果不相似或不一致,则表明待测人员不存在患自闭症的风险;通过本方法,相比对相关技术,能够提升自闭症风险评估效率。
[0008]可选的,所述获取待测人员的身高信息,并基于所述身高信息调节人脸识别装置的物理高度,具体包括:获取当前人脸识别装置的物理高度调节数据;获取第一信息,所述第一信息为待测人员身高数据;获取第二信息,所述第二信息为待测人员身高数据减去常数所得数据,所述常数为人脸识别装置的支架高度数据,并判断所述当前人脸识别装置的物理高度调节数据是否等于所述待测人员身高数据减去常数所得数据;若是,则不对所述人脸识别装置的物理高度进行调节;若否,则对所述人脸识别装置的物理高度进行调节,并获取调节后的人脸识别装置的物理高度调节数据,并判断所述调节后的人脸识别装置的物理高度调节数据是否等于所述待测人员身高数据减去常数所得数据,依次循环直至二者相等为止。
[0009]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比对获取的待测人员身高数据减去常数所得数据与获取的当前人脸识别装置的物理高度调节数据,得出比对结果,并对比对结果进行判断,若待测人员身高数据减去常数所得数据与当前人脸识别装置的物理高度调节数据相等,则不对人脸识别装置的物理高度进行调节,若待测人员身高数据减去常数所得数据与当前人脸识别装置的物理高度调节数据不相等,则对人脸识别装置的物理高度进行调节,并获取调节后的人脸识别装置的物理高度调节数据,并判断调节后的人脸识别装置的物理高度调节数据与待测人员身高数据减去常数所得数据是否相等,若不相等,则继续调节,直至调节后的人脸识别装置的物理高度调节数据等于待测人员身高数据减去常数所得数据为止,从而,能够提升人脸识别装置的调节准确性。
[0010]可选的,所述获取第一信息,所述第一信息为待测人员身高数据,具体包括:预设感应区域,所述感应区域内集成有身高测量功能及时间感应功能;获取时间信息,所述时间信息为待测人员在所述感应区域内的停滞时间;预设感应时间,并判断所述待测人员在所述感应区域内的停滞时间是否不小于所述所述感应时间,若是,则对待测人员进行身高感应测量,若否,则不执行动作。
[0011]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预设感应区域,并在感应区域内集成身高测量功能及时间感应功能,获取待测人员在感应区域内的停滞时间,并判断停滞时间是否不小于预设的感应时间,若是,则对待测人员进行身高测量,若否,则不执行动作,从而,能够避免误测。
[0012]可选的,所述若否,则对所述人脸识别装置的物理高度进行调节,并获取调节后的人脸识别装置的物理高度调节数据,并判断所述调节后的人脸识别装置的物理高度调节数据是否等于所述待测人员身高数据减去常数所得数据,依次循环直至二者相等为止,具体包括:判断所述调节后的人脸识别装置的物理高度调节数据与所述待测人员身高数据减去常数所得数据的大小关系;若所述调节后的人脸识别装置的物理高度调节数据大于所述待测人员身高数据
减去常数所得数据,则调低所述人脸识别装置的物理高度;若所述调节后的人脸识别装置的物理高度调节数据小于所述待测人员身高数据减去常数所得数据,则调高所述人脸识别装置的物理高度。
[0013]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对调节后的人脸识别装置的物理高度调节数据与待测人员身高数据减去常数所得数据进行大小判断,进而可以得出是调高还是调低人脸识别装置的物理高度,从而方便对人脸识别装置的物理高度进行调节。
[0014]可选的,当下一次对所述人脸识别装置的物理高度进行调节时,取上一次的待测人员身高数据减去常数所得数据作为下一次的当前人脸识别装置的物理高度调节数据。
[0015]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下一次对人脸识别装置的物理高度进行调节时,以上一次的待测人员身高数据减去常数所得数据作为下一次的当前人脸识别装置的物理高度调节数据,进而当对多个待测人员进行人脸识别时,不用每次让人脸识别装置回位,方便对人脸识别装置的物理高度进行调节。
[0016]可选的,所述待测人员的至少一个面部特征信息为预定区域内的至少一个面部活动特征。
[0017]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将至少一个面部特征信息设置为预定区域内的至少一个面部活动特征,方便通过人脸识别装置进行获取。
[0018]第二方面,本申请提供的一种基于面部识别的儿童自闭症风险评估系统,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一种基于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基于面部识别的儿童自闭症风险评估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获取待测人员的身高信息,并基于所述身高信息调节人脸识别装置的物理高度;获取所述待测人员的至少一个面部特征信息,并对所述至少一个面部特征信息进行数据处理,以将所述至少一个面部特征信息发送至服务器;预设模型数据库,所述模型数据库中预设有多个面部自闭症特征阈值,调用所述至少一个面部特征信息与对应的面部自闭症特征阈值进行比对,以评估所述待测人员是否存在自闭症风险;若比对结果相似或一致,则表明所述待测人员存在自闭症风险,反之,则表明所述待测人员不存在自闭症风险。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面部识别的儿童自闭症风险评估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获取待测人员的身高信息,并基于所述身高信息调节人脸识别装置的物理高度,具体包括:获取当前人脸识别装置的物理高度调节数据;获取第一信息,所述第一信息为待测人员身高数据;获取第二信息,所述第二信息为待测人员身高数据减去常数所得数据,所述常数为人脸识别装置的支架高度数据,并判断所述当前人脸识别装置的物理高度调节数据是否等于所述待测人员身高数据减去常数所得数据;若是,则不对所述人脸识别装置的物理高度进行调节;若否,则对所述人脸识别装置的物理高度进行调节,并获取调节后的人脸识别装置的物理高度调节数据,并判断所述调节后的人脸识别装置的物理高度调节数据是否等于所述待测人员身高数据减去常数所得数据,依次循环直至二者相等为止。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基于面部识别的儿童自闭症风险评估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获取第一信息,所述第一信息为待测人员身高数据,具体包括:预设感应区域,所述感应区域内集成有身高测量功能及时间感应功能;获取时间信息,所述时间信息为待测人员在所述感应区域内的停滞时间;预设感应时间,并判断所述待测人员在所述感应...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金剑常慧赵鑫尚红磊程美英程国梅杨波冉云伟岳晏如黄和缓原阳阳张博皓丁文珺
申请(专利权)人:郑州大学第三附属医院河南省妇幼保健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