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合地基桩间土承载力确定方法、设备和存储介质技术

技术编号:34095712 阅读:11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7-11 22:15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复合地基桩间土承载力确定方法、设备和存储介质,涉及建筑工程技术领域。复合地基桩间土承载力确定方法包括:将待测的复合地基的桩间土进行分层;获取每一土层的地基承载力特征值;计算桩间土在荷载作用下的竖向附加应力系数,并计算竖向附加应力系数对于每一土层的深度的积分值;根据地基承载力特征值和积分值,确定桩间土的承载力。根据本发明专利技术的复合地基桩间土承载力确定方法、设备和存储介质,通过计算地基承载力特征值对竖向附加应力系数在各土层的深度上的积分的加权平均,能够很好地考虑竖向附加应力系数对桩间土承载力的影响,从而使得计算出的桩间土承载力更为准确真实,更加符合实际情况。更加符合实际情况。更加符合实际情况。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复合地基桩间土承载力确定方法、设备和存储介质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建筑工程
,尤其是涉及一种复合地基桩间土承载力确定方法、设备和存储介质。

技术介绍

[0002]复合地基承载力由桩体承载力和桩间土承载力两部分组合而成,现行的国家、行业和地方规范中,复合地基承载力计算公式中的桩间土承载力并没有明确规定计算方法。复合地基桩间土往往包含多层地基土,如何确定桩间土承载力一直是复合地基设计的难点,目前工程师在进行复合地基设计时主要采用以下三种方法:第一种方法是取基底土层的承载力;第二种方法是取各土层中最差的一层土的承载力;第三种方法是采用厚度加权平均所得的承载力代表值。以上三种方法存在一定的弊端,其中第一种方法对于上硬下软的土层结构会导致工程偏于不安全,对于上软下硬的土层结构则偏于保守;第二种方法则会造成工程投资的浪费;第三种方法相对前两种虽然有了一定的优化,但不能反映复合地基实际受力的影响。因此,设计一种考虑复合地基实际受力影响、安全经济的复合地基桩间土承载力确定方法,具有重要的工程指导意义。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专利技术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专利技术提出了一种复合地基桩间土承载力确定方法、设备和存储介质,能够合理计算桩间土的承载力。
[0004]一方面,根据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复合地基桩间土承载力确定方法,包括:将待测的复合地基的桩间土进行分层;获取每一土层的地基承载力特征值;计算所述桩间土在荷载作用下的竖向附加应力系数,并计算所述竖向附加应力系数对于每一土层的深度的积分值;根据所述地基承载力特征值和所述积分值,确定所述桩间土的承载力。
[0005]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例,所述获取每一土层的地基承载力特征值,包括:通过动力触探或者标准贯入原位测试方法,获取每一土层的地基承载力特征值。
[0006]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例,所述计算所述桩间土在荷载作用下的竖向附加应力系数,并计算所述竖向附加应力系数对于每一土层的深度的积分值,包括:基于Boussinesq应力方程,计算所述桩间土在矩形均布荷载作用下的竖向附加应力系数,并计算所述竖向附加应力系数对于每一土层的深度的积分值。
[0007]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例,令所述矩形均布荷载的长度为l,所述矩形均布荷载的宽度为b,所述竖向附加应力系数对应的深度为z;则所述桩间土在所述矩形均布荷载作用下的竖向附加应力系数为:
[0008][0009]其中,α表示所述竖向附加应力系数,
[0010]所述竖向附加应力系数对于每一土层的深度的积分值为:
[0011][0012]其中,z
i
表示第i层土层的底面所在的深度,z
i
‑1表示第i层土层的顶面所在的深度,A
i
表示所述竖向附加应力系数对于第i层土层的深度的积分值,i取正整数。
[0013]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例,所述计算所述桩间土在荷载作用下的竖向附加应力系数,并计算所述竖向附加应力系数对于每一土层的深度的积分值,包括:基于Boussinesq应力方程,计算所述桩间土在条形均布荷载作用下的竖向附加应力系数,并计算所述竖向附加应力系数对于每一土层的深度的积分值。
[0014]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例,令所述条形均布荷载的宽度为b,所述竖向附加应力系数对应的深度为z;则所述桩间土在所述条形均布荷载作用下的竖向附加应力系数为:
[0015][0016]其中,α表示所述竖向附加应力系数,
[0017]所述竖向附加应力系数对于每一土层的深度的积分值为:
[0018][0019]其中,z
i
表示第i层土层的底面所在的深度,z
i
‑1表示第i层土层的顶面所在的深度,A
i
表示所述竖向附加应力系数对于第i层土层的深度的积分值,i取正整数。
[0020]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例,所述根据所述地基承载力特征值和所述积分值,确定所述桩间土的承载力,包括:对每一土层的所述地基承载力特征值与所述积分值的乘积求和,以获得第一数值;对每一土层的所述积分值进行求和,以获得第二数值;根据所述第一数值与所述第二数值的比值,确定所述桩间土的承载力。
[0021]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例,所述根据所述地基承载力特征值和所述积分值,确定所述桩间土的承载力,具体的计算公式为:
[0022][0023]其中,f
sk
表示所述桩间土的承载力,f
ski
表示第i层土层的地基承载力特征值,A
i
表示所述竖向附加应力系数对于第i层土层的深度的积分值;n≥i≥1,n和i取正整数。
[0024]另一方面,根据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电子设备,包括存储器和处理器,所述存储器存储有计算机程序,所述处理器执行所述计算机程序时实现本专利技术上述实施例所述的复合地基桩间土承载力确定方法。
[0025]另一方面,根据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所述存储介质存储有程序,所述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本专利技术上述实施例所述的复合地基桩间土承载力确定方法。
[0026]本专利技术提出的复合地基桩间土承载力确定方法、设备和存储介质,至少具有以下有益效果:综合考虑了桩间土在荷载作用下所产生的竖向附加应力系数对桩间土承载力的影响,并根据复合地基桩间土的每一土层的地基承载力特征值、以及竖向附加应力系数对
于每一土层的深度的积分值,从而计算出桩间土的承载力,结果更为准确真实,更加符合复合地基的实际情况。
[0027]本专利技术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专利技术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0028]本专利技术的上述和/或附加的方面和优点从结合下面附图对实施例的描述中将变得明显和容易理解,其中:
[0029]图1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复合地基桩间土承载力确定方法的步骤流程图;
[0030]图2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桩间土的分层结构示意图;
[0031]图3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矩形均布荷载的结构示意图;
[0032]图4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条形均布荷载的结构示意图;
[0033]附图标记:
[0034]素填土层100、淤泥层200、粉质黏土层300、淤泥质土层400、砾质黏土层500、矩形均布荷载600、条形均布荷载700。
具体实施方式
[0035]本部分将详细描述本专利技术的具体实施例,本专利技术之较佳实施例在附图中示出,附图的作用在于用图形补充说明书文字部分的描述,使人能够直观地、形象地理解本专利技术的每个技术特征和整体技术方案,但其不能理解为对本专利技术保护范围的限制。
[0036]在本专利技术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涉及到方位描述,例如上、下、前、后、左、右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专利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复合地基桩间土承载力确定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将待测的复合地基的桩间土进行分层;获取每一土层的地基承载力特征值;计算所述桩间土在荷载作用下的竖向附加应力系数,并计算所述竖向附加应力系数对于每一土层的深度的积分值;根据所述地基承载力特征值和所述积分值,确定所述桩间土的承载力。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复合地基桩间土承载力确定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获取每一土层的地基承载力特征值,包括:通过动力触探或者标准贯入原位测试方法,获取每一土层的地基承载力特征值。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复合地基桩间土承载力确定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计算所述桩间土在荷载作用下的竖向附加应力系数,并计算所述竖向附加应力系数对于每一土层的深度的积分值,包括:基于Boussinesq应力方程,计算所述桩间土在矩形均布荷载作用下的竖向附加应力系数,并计算所述竖向附加应力系数对于每一土层的深度的积分值。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复合地基桩间土承载力确定方法,其特征在于,令所述矩形均布荷载的长度为l,所述矩形均布荷载的宽度为b,所述竖向附加应力系数对应的深度为z;则所述桩间土在所述矩形均布荷载作用下的竖向附加应力系数为:其中,α表示所述竖向附加应力系数,所述竖向附加应力系数对于每一土层的深度的积分值为:其中,z
i
表示第i层土层的底面所在的深度,z
i
‑1表示第i层土层的顶面所在的深度,A
i
表示所述竖向附加应力系数对于第i层土层的深度的积分值,i取正整数。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复合地基桩间土承载力确定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计算所述桩间土在荷载作用下的竖向附加应力系数,并计算所述竖向附加应力系数对于每一土层的深度的积分值,包括:基于Boussinesq应力方程,计算所述桩间土在条形均布荷载作用下的竖向附加应力系数,并计算所述竖向附加应力...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唐昌意李智文李陆海刘文献吕业锋何帆黄夏寅杜建成彭斌黄志华刘智张思怡肖景平马祖遥王胜
申请(专利权)人:珠海市规划设计研究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