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池充电保护电路及充电耳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4095423 阅读:17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7-11 22:11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电池充电保护电路及充电耳机。电池充电保护电路包括:充电控制模块、第一隔离模块、第二隔离模块和第三隔离模块,充电控制模块用于在接通外部电源的情况下对电池进行充电并输出充电信号;第一隔离模块用于获取充电信号并据其隔离电池与用电负荷;第二隔离模块用于获取充电信号并据其输出导通信号;第三隔离模块用于获取导通信号并据其接通充电控制模块与用电负荷。通过第一隔离模块在电池充电时隔离电池与用电负荷,提高电池使用寿命和安全性;通过第二隔离模块和第三隔离模块在电池充电时接通充电控制模块与用电负荷,使外部电源给用电负荷供电,保证耳机可以在充电时正常使用。在充电时正常使用。在充电时正常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电池充电保护电路及充电耳机


[0001]本申请涉及电池充电
,尤其是涉及一种电池充电保护电路及充电耳机。

技术介绍

[0002]相关技术中,耳机电池的正极通常直接连接用电负荷。当一边充电一边使用耳机时,就会出现电池一边充电一边放电的情况,即出现电池反复充电的问题。这会导致电池寿命变短,甚至可能引起电池爆炸。为了安全,部分充电耳机设计成充电时不能工作,但这不便于用户使用,影响用户体验。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申请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申请提出一种电池充电保护电路,通过隔离模块在电池充电时使电池与用电负荷之间断开,并使外部电源给用电负荷供电,从而在保护电池的同时不影响用电负荷正常工作。
[0004]根据本申请的第一方面实施例的电池充电保护电路,包括:充电控制模块,所述充电控制模块用于在接通外部电源的情况下对电池进行充电,并输出充电信号;第一隔离模块,所述第一隔离模块连接所述充电控制模块并用于连接所述电池,所述第一隔离模块还用于获取所述充电信号,并根据所述充电信号隔离所述电池与用电负荷;第二隔离模块,所述第二隔离模块连接所述充电控制模块,所述第二隔离模块用于获取所述充电信号,并根据所述充电信号输出导通信号;第三隔离模块,所述第三隔离模块分别连接所述充电控制模块和所述第二隔离模块,所述第三隔离模块用于获取所述导通信号,并根据所述导通信号接通所述充电控制模块与所述用电负荷。
[0005]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电池充电保护电路,至少具有如下有益效果:通过第一隔离模块在电池充电时隔离电池与用电负荷,避免电池边充电边放电,提高电池使用寿命和安全性;通过第二隔离模块和第三隔离模块在电池充电时接通充电控制模块与用电负荷,使外部电源给用电负荷供电,使得用电负荷可以正常工作。
[0006]根据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还包括:稳压模块,所述稳压模块分别连接所述充电控制模块和所述第三隔离模块,所述稳压模块用于获取所述充电信号,并根据所述充电信号对所述用电负荷供电;所述第三隔离模块还用于根据所述导通信号接通所述稳压模块与所述用电负荷。
[0007]根据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所述第一隔离模块还用于在未获取到所述充电信号的情况下接通所述电池与所述用电负荷。
[0008]根据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所述第一隔离模块还用于在未获取到所述充电信号的情况下输出截止信号;所述第三隔离模块连接所述第一隔离模块,所述第三隔离模块还用于获取所述截止信号,并根据所述截止信号隔离所述稳压模块与所述用电负荷。
[0009]根据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所述充电控制模块包括充电控制芯片,所述充电控制芯片分别连接所述电池、所述第一隔离模块、所述稳压模块和所述第二隔离模块。
[0010]根据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所述第一隔离模块包括第一场效应管、瞬态抑制二极管、第一电容、第一电阻和第二电阻;所述第一场效应管的漏极用于连接所述电池,所述瞬态抑制二极管的一端连接所述第一场效应管的漏极,所述瞬态抑制二极管的另一端接地,所述第一电容的一端连接所述第一场效应管的漏极,所述第一电容的另一端接地,所述第一电阻的一端连接所述第一场效应管的栅极,所述第一电阻的另一端接地,所述第二电阻的一端连接所述第一场效应管的栅极,所述第二电阻的另一端连接所述充电控制芯片,所述第一场效应管的源极用于连接所述用电负荷。
[0011]根据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所述第二隔离模块包括第二场效应管、第三电阻、第四电阻和第五电阻;所述第二场效应管的源极接地,所述第三电阻的一端连接所述第二场效应管的栅极,所述第三电阻的另一端接地,所述第四电阻的一端连接所述场效应管的栅极,所述第四电阻的另一端连接所述充电控制芯片,所述第五电阻的一端连接所述场效应管的漏极,所述第五电阻的另一端连接所述第三隔离模块。
[0012]根据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所述第三隔离模块包括第三场效应管和第六电阻,所述第三场效应管的源极连接所述第一隔离模块和所述用电负荷,所述第三场效应管的栅极连接所述第二隔离模块,所述第三场效应管的漏极连接所述稳压模块,所述第六电阻的一端连接所述第三场效应管的源极,所述第六电阻的另一端连接所述第三场效应管的栅极。
[0013]根据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所述稳压模块包括稳压器、二极管、第二电容、第三电容、第七电阻、第八电阻、第九电阻、第十电阻和第十一电阻,所述稳压器包括输入端、接地端、使能端、设置端和输出端;所述二极管的正极连接所述充电控制芯片,所述二极管的负极连接所述输入端,所述接地端接地,所述第二电容的一端连接所述输入端,所述第二电容的另一端接地,所述第三电容的一端连接所述输出端,所述第三电容的另一端接地,所述第七电阻的一端连接所述输出端,所述第七电阻的另一端连接所述第八电阻的一端和所述设置端,所述第八电阻的另一端接地,所述第九电阻的一端连接所述输入端,所述第九电阻的另一端连接所述第十电阻的一端和所述使能端,所述第十电阻的另一端接地,所述第十一电阻的一端连接所述输入端,所述第十一电阻的另一端连接所述输出端。
[0014]根据本申请的第二方面实施例的充电耳机,包括上述第一方面实施例的电池充电保护电路。
[0015]本申请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申请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0016]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申请做进一步的说明,其中:
[0017]图1为本申请电池充电保护电路一种实施例的模块图;
[0018]图2为本申请电池充电保护电路另一种实施例的模块图;
[0019]图3为本申请充电控制模块一种实施例的电路图;
[0020]图4为图2所示电池充电保护电路一种实施例的电路图。
[0021]附图标记:
[0022]充电控制模块100、第一隔离模块200、第二隔离模块300、第三隔离模块400、稳压模块500。
具体实施方式
[0023]下面详细描述本申请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仅用于解释本申请,而不能理解为对本申请的限制。
[0024]在本申请的描述中,若干的含义是一个以上,多个的含义是两个以上,大于、小于、超过等理解为不包括本数,以上、以下、以内等理解为包括本数。如果有描述到第一、第二只是用于区分技术特征为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先后关系。
[0025]本申请的描述中,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设置、安装、连接等词语应做广义理解,所属
技术人员可以结合技术方案的具体内容合理确定上述词语在本申请中的具体含义。
[0026]本申请实施例的电池充电保护电路可应用于充电耳机。在现有的锂电池电路方案中,耳机电池的正极通常直接连接用电负荷。当一边充电一边使用耳机时,就会出现电池一边充电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电池充电保护电路,用于充电耳机,其特征在于,包括:充电控制模块,所述充电控制模块用于在接通外部电源的情况下对电池进行充电,并输出充电信号;第一隔离模块,所述第一隔离模块连接所述充电控制模块并用于连接所述电池,所述第一隔离模块还用于获取所述充电信号,并根据所述充电信号隔离所述电池与用电负荷;第二隔离模块,所述第二隔离模块连接所述充电控制模块,所述第二隔离模块用于获取所述充电信号,并根据所述充电信号输出导通信号;第三隔离模块,所述第三隔离模块分别连接所述充电控制模块和所述第二隔离模块,所述第三隔离模块用于获取所述导通信号,并根据所述导通信号接通所述充电控制模块与所述用电负荷。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池充电保护电路,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稳压模块,所述稳压模块分别连接所述充电控制模块和所述第三隔离模块,所述稳压模块用于获取所述充电信号,并根据所述充电信号对所述用电负荷供电;所述第三隔离模块还用于根据所述导通信号接通所述稳压模块与所述用电负荷。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池充电保护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隔离模块还用于在未获取到所述充电信号的情况下接通所述电池与所述用电负荷。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池充电保护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隔离模块还用于在未获取到所述充电信号的情况下输出截止信号;所述第三隔离模块连接所述第一隔离模块,所述第三隔离模块还用于获取所述截止信号,并根据所述截止信号隔离所述稳压模块与所述用电负荷。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池充电保护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充电控制模块包括充电控制芯片,所述充电控制芯片分别连接所述电池、所述第一隔离模块、所述稳压模块和所述第二隔离模块。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电池充电保护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隔离模块包括第一场效应管、瞬态抑制二极管、第一电容、第一电阻和第二电阻;所述第一场效应管的漏极用于连接所述电池,所述瞬态抑制二极管的一端连接所述第一场效应管的漏极,所述瞬态抑制二极管的另一端接地,所述第一电容的一端连接所述第一场效应管的漏极,所述第一电容的另一端接地,所述第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黄玉珠张旭辉白英华王丽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市豪恩声学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