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面向多水塘蓄满溢流的流域水文模拟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属于地球物理学流域水文模型模拟
,具体涉及一种面向多水 塘蓄满溢流的流域水文模拟方法。
技术介绍
[0002]流域水文模型以DEM、土壤、土地利用、水文气象资料等为输入,以校准、 模拟流域出口断面的流量为目标,是研究流域产汇流过程的有效工具。在流域范 围内,通常存在多个小而分散的水塘。这些水塘由沟渠连接形成湿地系统,通过 流域内自上而下、串并联混合的水系空间结构,提供着水源涵养、径流调节、水 质净化等生态系统服务功能。其中,水塘之间通过沟渠连接形成的蓄满溢流动态 过程,是多水塘区别于单水塘的核心特征。现有流域水文模型通常采用“概化归 并”的集总式思想,汇总子流域,或者水文响应单元(HRU)中所有水塘,并 通过水量平衡计算其总进出水量。无法体现各个水塘具体的水文特征以及彼此之 间的差异。部分模型将水塘看作河道,以“固化连通”的方式,将其嵌入子流域 产汇流体系。由于DEM与汇流算法的误差,该方法难以完整覆盖水塘之间、水 塘至河道亚米级的沟渠连通路径,更无法反映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面向多水塘蓄满溢流的流域水文模拟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S1、获取流域内的基础数据和水文气象数据,对原始HSPF模型的参数进行初步率定;S2、构建水塘水量平衡方程,如下:其中ΔH
pond
为水塘蓄水量变化值,P为塘面接收降雨量,E为水面蒸发速率,H
pump
为抽水用水消耗量;H
catch
为水塘自身汇水区的入流流量;H
l,in_cover
为水塘通过第l个入流暗管增加汇水面积而获得的入流流量,l=1,2,
…
,L,L为水塘入流暗管的总数量;H
m,out_cover
为水塘通过第m个出流暗管出流的流量,m=1,2,
…
,M,M为水塘出流暗管的总数量;H
n,in_open
为水塘通过第n个沟渠而获得的入流流量,n=1,2,
…
,N,N为水塘入流沟渠的总数量;H
ground
为浅层地下水渗透补给量;H
out_open
为水塘通过沟渠实现的出流总流量;R为流入河道的水量比例,r
k
为通过沟渠流入下游第k个水塘的水量比例,k=1,2,
…
,K,K为由沟渠连通的下游水塘数量;e为是蒸发、侧渗损失量;S3、以完成初步率定的原始HSPF模型为基础,将HSPF中水塘水量平衡方程表征的水体模拟模块RCHRES与陆面水量平衡模块PWATER集成,形成初始流域水文模型,具体步骤为:S31、将子流域、土地利用、土壤类型数据、水塘和所述水塘汇水区范围,作为HSPF默认陆面单元划分的输入条件,对流域进行空间离散化;S32、对流域内每个水塘建立入流暗管、出流暗管、沟渠的连接关系;S33、对各个子流域内水塘汇水区以外的范围,和整个流域的水文过程采用默认的HSPF
‑
PWATER模拟;对子流域内部的水塘采用水塘水量平衡方程表征的水体模拟模块RCHRES模拟;S4、对初始流域水文模型中的参数R和r
k
进行率定,得到最终流域水文模型,进行面向多水塘蓄满溢流的流域水文模拟。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流域水文模拟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S4采用非支配排序遗传算法,从源头子流域开始,依次求解流域范围内上游至下游各水塘流入河道的水量比例R和通过沟渠流入下游第k个水塘的水量比例r
k
;所述非支配排序遗传算法中种群规模为Sum;通过野外调查估计R的最大值R
max
和最小值R
min
,估计r
k
的最大值r
kmax
和最小值r
kmin
;根据如下条件确定个体初始值分布范围:R
min
≤R≤R
max
,r
kmin
≤r
k
≤r
kmax
且在个体初始值分布范围内以均匀分布选取Sum个点,以第s个点的坐标作为种群中第s个个体的初始取值,s=0,1,
…
,Sum
‑
1;所述非支配排序遗传算法中个体适应度F为:
其中f
watershed
为流域出口流量的均方根误差,f
pond
为水塘水位的均方根误差,f
stream
为常年输水沟渠流量的均方根误差;和分别为第q次实测与模拟的流域出口流量,Q为流域流量的总观测与模拟次数;和分别为流域内第a个水塘第b次实测与模拟水位,A为流域内的水塘总数,B为水位的总观测与模拟次数;和分别为流域内第c条沟渠第d次实测与模拟流量,C为流域内沟渠总条数,D为沟渠流量的总观测与模拟次数;种群个体间支配与非支配排序按照从源头至下游的原则排序,每次迭代在种群个体初始值的基础上,以百分比ε0为幅度调整个体取值。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流域水文模拟方法,其特征在于,在对初始流域水文模型中的参...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文君,贺斌,苏慧,曾岳,马乐军,徐尚瑜,
申请(专利权)人:金陵科技学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