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风管道穿梁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4089392 阅读:25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7-11 20:4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新风管道穿梁装置,包括两个静压箱、两个背板、两个新风总管和多个穿墙风管,两个所述的静压箱一一对应的设置于背板上,两个所述的新风总管分别与一个静压箱相连,各穿墙风管的流通截面积之和等于新风总管的流通截面积;所述背板上设置有通向静压箱内部的通气孔和多个安装通孔,所述静压箱的内壁上设置有吸音棉;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不会对房屋的结构安全造成威胁,不会减少新风的总流通面积,也不会提高风管风速,而且在静压箱的内壁上设置有吸音棉,有效降低了风管通风时的噪音。音。音。

A beam passing device for fresh air duct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新风管道穿梁装置


[0001]本技术涉及新风管道系统领域,具体为一种新风管道穿梁装置。

技术介绍

[0002]随着住宅品质的提升,户式新风系统越来越得到人们的重视,户式新风系统通过设置风机、过滤网、风管、进出风口等设备设施,持续可控地向室内送入净化后的空气,带来了更好的通风换气效果,并提高卫生度。但是,受制于房屋结构的限制,大部分新风系统管道需要穿梁设置,直径较大的风管穿梁设置时会影响房屋结构的安全性。此外,市场上出现的穿梁器等装置会产生风管系统阻力增大、漏风以及通风噪音增大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3]为了解决上述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不足,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不会对房屋的结构安全造成威胁,不会减少新风的总流通面积,也不会提高风管风速的新风管道穿梁装置。
[0004]本技术是这样实现的:
[0005]一种新风管道穿梁装置,包括两个静压箱、两个背板、两个新风总管和多个穿墙风管,两个所述的静压箱一一对应的设置于背板上,两个所述的新风总管分别与一个静压箱相连,各穿墙风管的流通截面积之和等于新风总管的流通截面积;所述背板上设置有通向静压箱内部的通气孔和多个安装通孔,所述静压箱的内壁上设置有吸音棉。
[0006]所述通气孔为矩形通孔,所述通气孔能够完全覆盖住各穿墙风管的管口。
[0007]所述背板远离静压箱的板面上位于通气孔的外侧设置有环状的放置凹槽,所述放置凹槽中设置有环状密封垫。
[0008]所述环状密封垫使用橡胶材料制成,所述环状密封垫的外端面上设置有环状的填充凹槽。
[0009]所述通气孔为圆形通孔,所述通气孔的数量与穿墙风管的数量相同,且各通气孔的位置与各穿墙风管在结构梁上的位置一一对应。
[0010]各通气孔处各安装有一个套接管,各穿墙风管一一对应的插入各套接管中,所述套接管和穿墙风管之间设置有密封结构。
[0011]所述密封结构为设置于套接管内管壁上的圆环状凹槽和设置于此圆环状凹槽中的密封圈。
[0012]所述密封结构为设置于穿墙风管外管壁上的圆环状凹槽和设置于此圆环状凹槽中的密封圈。
[0013]积极有益效果:1、本技术不会对房屋的结构安全造成威胁,不会减少新风的总流通面积,也不会提高风管风速,而且在静压箱的内壁上设置有吸音棉,有效降低了风管通风时的噪音。2、本技术有多种密封结构,在使用过程中不会发生漏气的问题。
附图说明
[0014]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1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0015]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1的俯视图;
[0016]图3为本技术实施例1的静压箱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0017]图4为本技术实施例1的背板和环状密封垫的连接结构示意图;
[0018]图5为本技术实施例2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0019]图6为本技术实施例2的静压箱的截面示意图;
[0020]图7为本技术实施例2的背板的结构示意图。
[0021]图中为:静压箱1、背板2、通气孔201、安装通孔202、吸音棉3、新风总管4、穿墙风管5、环状密封垫6、填充凹槽601、套接管7、密封圈8。
具体实施方式
[0022]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做进一步的说明:
[0023]实施例1
[0024]如图1、图2、图3和图4所示,一种新风管道穿梁装置,包括两个静压箱1、两个背板2、两个新风总管4和三个穿墙风管5,三个穿墙风管5的流通截面积之和等于新风总管4的流通截面积,三个穿墙风管5预埋在结构梁中。为了保证结构梁的强度,每个穿墙风管5的管径φ不得大于100mm。静压箱1为矩形箱体状,背板2为矩形板,静压箱1的内壁上设置有吸音棉3。两个静压箱1一一对应的设置于背板2上,两个新风总管4分别与一个静压箱1相连,且新风总管4与静压箱1的内部相连通,新风总管4垂直于背板2。背板2上设置有六个安装通孔202,背板2通过膨胀安装于结构梁上。
[0025]如图1、图4所示,背板2上设置有一个通向静压箱1内部的通气孔201,通气孔201为矩形通孔,且通气孔201能够完全覆盖住各穿墙风管5的管口。背板2远离静压箱1的板面上位于通气孔201的外侧设置有环状的放置凹槽,放置凹槽中设置有环状密封垫6,环状密封垫6使用橡胶材料制成,将背板2通过膨胀安装于结构梁上后,环状密封垫6起到密封作用,可有效防止背板2与结构梁之间发生漏气问题。环状密封垫6的外端面上设置有环状的填充凹槽601,当结构梁的表面凹凸不平时,在结构梁上安装背板2之前,在填充凹槽601中填充满密封胶,如此可进一步提高防止背板2与结构梁之间的密封性。
[0026]实施例2
[0027]如图5、图6和图7所示,一种新风管道穿梁装置,包括两个静压箱1、两个背板2、两个新风总管4和三个穿墙风管5,三个穿墙风管5的流通截面积之和等于新风总管4的流通截面积,三个穿墙风管5预埋在结构梁中。为了保证结构梁的强度,每个穿墙风管5的管径φ不得大于100mm。静压箱1为矩形箱体状,背板2为矩形板,静压箱1的内壁上设置有吸音棉3。两个静压箱1一一对应的设置于背板2上,两个新风总管4分别与一个静压箱1相连,且新风总管4与静压箱1的内部相连通,新风总管4垂直于背板2。背板2上设置有六个安装通孔202,背板2通过膨胀安装于结构梁上。
[0028]如图5、图6和图7所示,背板2上设置有三个通向静压箱1内部的通气孔201,通气孔201为圆形通孔,且各通气孔201的位置与各穿墙风管5在结构梁上的位置一一对应。静压箱1中在三个通气孔201处各设置有一个套接管7,各穿墙风管5一一对应的插入各套接管7中,
为了保证套接管7和穿墙风管5之间的密封性,在套接管7内管壁上设置有圆环状凹槽,在此圆环状凹槽中设置有密封圈8。
[0029]本技术的工作原理:两个新风总管4中,一个新风总管4为总进气管,另一个新风总管4为总出气管。新风由总进气管进入一个静压箱1中,再由通气孔201进入各穿墙风管5中,最后进入另一个静压箱1中,由总出气管排出。由于各穿墙风管5的流通截面积之和等于新风总管4的流通截面积,即各穿墙风管5的流通截面积之和等于总进气管和总出气管的流通截面积。所以,本技术未减少总流通面积,也未提高风管风速,可有效降低风管通风时的噪音。此外,由于静压箱1的内壁上设置有吸音棉3,减小了新风进入静压箱1时的噪音,进一步提高了本技术的降噪效果。穿墙风管5的数量和直径可根据需要进行设置,而且穿墙风管5可事先预埋至房屋的结构梁中,对结构梁强度的影响很小,不会威胁到房屋的结构安全。
[0030]综上所述,本技术不会对房屋的结构安全造成威胁,不会减少新风的总流通面积,也不会提高风管风速,而且在静压箱的内壁上设置有吸音棉,有效降低了风管通风时的噪音。
[0031]以上仅为本技术的优选实施方式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技术,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技术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新风管道穿梁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两个静压箱(1)、两个背板(2)、两个新风总管(4)和多个穿墙风管(5),两个所述的静压箱(1)一一对应的设置于背板(2)上,两个所述的新风总管(4)分别与一个静压箱(1)相连,各穿墙风管(5)的流通截面积之和等于新风总管(4)的流通截面积;所述背板(2)上设置有通向静压箱(1)内部的通气孔(201)和多个安装通孔(202),所述静压箱(1)的内壁上设置有吸音棉(3)。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风管道穿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通气孔(201)为矩形通孔,所述通气孔(201)能够完全覆盖住各穿墙风管(5)的管口。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新风管道穿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背板(2)远离静压箱(1)的板面上位于通气孔(201)的外侧设置有环状的放置凹槽,所述放置凹槽中设置有环状密封垫(6)。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新风管道穿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环状密封垫...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宋世尧王广会王利平刘倩白圣元
申请(专利权)人:中建中原建筑设计院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