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污水处理用除渣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4088282 阅读:18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7-11 20:3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污水处理技术领域,尤其是一种污水处理用除渣装置,包括多个壳体和漏斗状壳体,多个所述壳体间隔放置在漏斗状壳体上方,所述漏斗状壳体底部连接有出料管,所述漏斗状壳体底部四周处均固定有支脚,其中一个所述壳体上方放置有上壳体,所述上壳体上方一侧连接有进料管,多个所述壳体内上方均固定有上斜坡板,多个所述上斜坡板上均开设有多个筛孔,且多个上斜坡板上的筛孔由上至下依次减小,多个所述壳体内下方固定有下斜坡板。该除渣装置通过将需要处理的污水倒入进料管内,污水通过进料管便会进入壳体内,通过上斜坡板上的筛孔便能够对渣料进行过滤。的筛孔便能够对渣料进行过滤。的筛孔便能够对渣料进行过滤。

A slag removal device for sewage treatment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污水处理用除渣装置


[0001]本技术涉及污水处理
,尤其涉及一种污水处理用除渣装置。

技术介绍

[0002]生活污水因污染源多、排放量大,污水内的渣料比较多,如果直接对渣料进行过滤,渣料容易堵住滤网,为此我们需要先对污水进行除渣处理,现有的除渣装置是通过栅栏来对渣料进行过滤,由于污水内的渣料大小并不相同,而使用栅栏进行过滤并不能够对不同大小的渣料进行过滤,为此我们提出了一种污水处理用除渣装置。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技术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不能够对不同大小的渣料进行过滤的缺点,而提出的一种污水处理用除渣装置。
[0004]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
[0005]设计一种污水处理用除渣装置,包括多个壳体和漏斗状壳体,多个所述壳体间隔放置在漏斗状壳体上方,所述漏斗状壳体底部连接有出料管,所述漏斗状壳体底部四周处均固定有支脚,其中一个所述壳体上方放置有上壳体,所述上壳体上方一侧连接有进料管,多个所述壳体内上方均固定有上斜坡板,多个所述上斜坡板上均开设有多个筛孔,且多个上斜坡板上的筛孔由上至下依次减小,多个所述壳体内下方固定有下斜坡板,多个所述壳体和漏斗状壳体上方两侧均固定有下板,多个所述壳体和上壳体下方两侧均固定有上板,且上板放置在下板上方,所述上板两侧与下板之间均设置有插设机构。
[0006]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进料管正下方的上壳体内固定有缓冲斜板。
[0007]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上板上方固定有拉把手。
[0008]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插设机构包括限位杆和限位孔,所述限位孔开设在上板两侧,所述限位杆固定在下板上方两侧,且限位杆一端穿过限位孔并向上延伸。
[0009]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上板两侧与下板之间均设置有限位机构,所述限位机构包括支杆和转板,所述支杆固定在下板上方两侧,所述转板下方一侧转动连接在支杆上方,所述转板下方另一侧固定有橡胶垫,且转板下方另一侧放置在上板上方。
[0010]本技术提出的一种污水处理用除渣装置,有益效果在于:该除渣装置通过将需要处理的污水倒入进料管内,污水通过进料管便会进入壳体内,通过上斜坡板上的筛孔便能够对渣料进行过滤,通过多个上斜坡板上不同大小的筛孔便能够对污水内的不同大小的渣料来进行过滤。
附图说明
[0011]图1为本技术提出的一种污水处理用除渣装置的主视结构示意图。
[0012]图2为本技术提出的一种污水处理用除渣装置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0013]图3为本技术提出的一种污水处理用除渣装置的侧视结构示意图。
[0014]图4为本技术提出的一种污水处理用除渣装置的A部结构放大示意图。
[0015]图中:1、壳体;2、支脚;3、漏斗状壳体;4、上壳体;5、进料管;6、缓冲斜板;7、上斜坡板;8、筛孔;9、下斜坡板;10、上板;11、下板;12、支杆;13、转板;14、限位杆;15、限位孔;16、拉把手;17、橡胶垫。
具体实施方式
[0016]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0017]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设备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
[0018]实施例1
[0019]参照图1

3,一种污水处理用除渣装置,包括多个壳体1和漏斗状壳体3,多个壳体1间隔放置在漏斗状壳体3上方,漏斗状壳体3底部连接有出料管,漏斗状壳体3底部四周处均固定有支脚2,其中一个壳体1上方放置有上壳体4,上壳体4上方一侧连接有进料管5,进料管5正下方的上壳体4内固定有缓冲斜板6,多个壳体1内上方均固定有上斜坡板7,多个上斜坡板7上均开设有多个筛孔8,且多个上斜坡板7上的筛孔8由上至下依次减小,多个壳体1内下方固定有下斜坡板9,通过将需要处理的污水倒入进料管5内,污水通过进料管5便会进入壳体1内,通过上斜坡板7上的筛孔8便能够对渣料进行过滤,通过多个上斜坡板7上不同大小的筛孔8便能够对污水内的不同大小的渣料来进行过滤,上层的上斜坡板7对污水过滤完成后,剩下的污水便会顺着下斜坡板9流到另一个上斜坡板7上,再通过另一个上斜坡板7上的筛孔8便能够对污水进行过滤。
[0020]多个壳体1和漏斗状壳体3上方两侧均固定有下板11,多个壳体1和上壳体4下方两侧均固定有上板10,且上板10放置在下板11上方,上板10上方固定有拉把手16,上板10两侧与下板11之间均设置有插设机构,插设机构包括限位杆14和限位孔15,限位孔15开设在上板10两侧,限位杆14固定在下板11上方两侧,且限位杆14一端穿过限位孔15并向上延伸,通过限位杆14一端穿过限位孔15便能够对壳体1进行限位,当需要对壳体1进行拆卸时,只需要拉动拉把手16将限位杆14一端拉离限位孔15即可,该装置能够根据需要设置不同层数的壳体1,以此来对污水内的渣料进行过滤。
[0021]实施例2
[0022]参照图4,作为本技术的另一优选实施例,与实施例1的区别在于,上板10两侧与下板11之间均设置有限位机构,限位机构包括支杆12和转板13,支杆12固定在下板11上方两侧,转板13下方一侧转动连接在支杆12上方,转板13下方另一侧固定有橡胶垫17,通过橡胶垫17能够使转板13放置在上板10上方更加的稳定,且转板13下方另一侧放置在上板10上方,通过转板13放置在上板10上方便能够对上板10进行限位,当需要对壳体1进行拆卸
时,只需要转动转板13,将其转离上板10上方即可。
[0023]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技术的基本原理、主要特征和本技术的优点。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本技术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上述实施例和说明书中描述的仅为本技术的优选例,并不用来限制本技术,在不脱离本技术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技术还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本技术范围内。本技术要求保护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书及其等效物界定。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污水处理用除渣装置,包括多个壳体(1)和漏斗状壳体(3),其特征在于,多个所述壳体(1)间隔放置在漏斗状壳体(3)上方,所述漏斗状壳体(3)底部连接有出料管,所述漏斗状壳体(3)底部四周处均固定有支脚(2),其中一个所述壳体(1)上方放置有上壳体(4),所述上壳体(4)上方一侧连接有进料管(5),多个所述壳体(1)内上方均固定有上斜坡板(7),多个所述上斜坡板(7)上均开设有多个筛孔(8),且多个上斜坡板(7)上的筛孔(8)由上至下依次减小,多个所述壳体(1)内下方固定有下斜坡板(9),多个所述壳体(1)和漏斗状壳体(3)上方两侧均固定有下板(11),多个所述壳体(1)和上壳体(4)下方两侧均固定有上板(10),且上板(10)放置在下板(11)上方,所述上板(10)两侧与下板(11)之间均设置有插设机构。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污水处理用除渣装置,其特征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希程汪余峰
申请(专利权)人:合肥蓝宜供水技术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