线缆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4086950 阅读:15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7-11 20:14
本发明专利技术有关一种线缆,其包括芯线、包覆所述芯线的屏蔽层及包覆所述屏蔽层的外皮,所述屏蔽层为铝覆PP、或铝覆PE、或铝覆PTFE、或铜覆PP、或铜覆PE、或铜覆PTFE。本发明专利技术线缆的信号的整体衰减值较小,信号传输稳定可靠,同时本发明专利技术线缆具有大于40GHz信号频率的高速数据传输能力。能力。能力。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线缆


[0001]本专利技术有关一种线缆,尤指一种用于传输高频信号的高速信号线缆。

技术介绍

[0002]随着电子科技产品的发展普及,信号线缆作为一种传输信号的工具广泛应用于家电、仪器仪表、自动化设备、数据中心、伺服器、交换机、云计算及5G等领域。然而在信号传输过程中,线缆极易受外界电磁信号的干扰,因而常需采用屏蔽结构设计以消除或减少外部电磁场的干扰,传统的屏蔽层采用铝覆PET(中文全称: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酯)材质。但PET材质损耗因子较大,影响信号的传输。
[0003]所以,有必要提供一种具有较强抗干扰性能、屏蔽效果好的线缆。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专利技术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线缆,其信号衰减值较小,信号传输稳定。
[000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可以采用以下技术方案:一种线缆,其包括芯线、包覆所述芯线的屏蔽层及包覆所述屏蔽层的外皮,所述屏蔽层为铝覆PP、或铝覆PE、或铝覆PTFE、或铜覆PP、或铜覆PE、或铜覆PTFE。
[0006]进一步地,所述芯线设置为一对。
[0007]进一步地,每个所述芯线包括内导体及包覆在所述内导体外的挤出成型的内绝缘层。
[0008]进一步地,所述屏蔽层为PP层及形成在PP层上的金属铝层、或PE层及形成在PE层上的金属铝层、或PTFE层及形成在PTFE层上的金属铝层、或PP层及形成在PP层上的金属铜层、或PE层及形成在PE层上的金属铜层、或PTFE层及形成在PTFE层上的金属铜层。
[0009]进一步地,进一步包括设置在所述屏蔽层与所述外皮之间的至少一根地线。
[0010]进一步地,所述屏蔽层的铝层朝外或铜层朝外。
[0011]进一步地,所述屏蔽层以螺旋缠绕的方式或纵向包覆的方式包覆所述芯线。
[0012]进一步地,所述外皮包括一层或多层PET材质的包带。
[0013]进一步地,所述线缆的差分插入损耗在40GHz频率时衰减小于

14dB。
[0014]进一步地,所述线缆可传输具有大于40GHz的信号频率的高速信号。
[0015]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具有如下有益效果:本专利技术线缆使用铝覆PP、铝覆PE或铝覆PTFE作为屏蔽层使得信号的整体衰减值较小,确保信号传输的可靠性。本专利技术线材具有大于40GHz信号频率的高速数据传输能力。为线缆高频特性的提高和改善提供了较多的选择。
【附图说明】
[0016]图1是符合本专利技术线缆的剖视图。
[0017]图2是与本专利技术线缆与传统线缆的性能测试曲线图。
[0018]【主要组件符号说明】
[0019]线缆
ꢀꢀꢀꢀꢀꢀꢀꢀꢀꢀꢀꢀꢀꢀꢀ
100
ꢀꢀꢀꢀꢀ
芯线
ꢀꢀꢀꢀꢀꢀꢀꢀꢀꢀꢀꢀꢀꢀꢀꢀꢀ
10
[0020]内导体
ꢀꢀꢀꢀꢀꢀꢀꢀꢀꢀꢀꢀꢀ1ꢀꢀꢀꢀꢀꢀꢀ
内绝缘层
ꢀꢀꢀꢀꢀꢀꢀꢀꢀꢀꢀꢀꢀ2[0021]屏蔽层
ꢀꢀꢀꢀꢀꢀꢀꢀꢀꢀꢀꢀꢀ
30
ꢀꢀꢀꢀꢀꢀ
PP层、PE层、PTFE层
ꢀꢀꢀꢀ
31
[0022]铝层
ꢀꢀꢀꢀꢀꢀꢀꢀꢀꢀꢀꢀꢀꢀꢀ
32
ꢀꢀꢀꢀꢀꢀ
外皮
ꢀꢀꢀꢀꢀꢀꢀꢀꢀꢀꢀꢀꢀꢀꢀꢀꢀ
50
[0023]地线
ꢀꢀꢀꢀꢀꢀꢀꢀꢀꢀꢀꢀꢀꢀꢀ
60
ꢀꢀꢀꢀꢀꢀ
空气间隙
ꢀꢀꢀꢀꢀꢀꢀꢀꢀꢀꢀꢀꢀ
70
【具体实施方式】
[0024]请参阅图1所示,为符合本专利技术的线缆100。所述线缆100包括芯线10、包覆所述芯线的屏蔽层30、包覆所述屏蔽层30的外皮50及位于所述屏蔽层30与外皮50之间的地线60。
[0025]本实施例中所述芯线10包括两根。每根所述芯线10分别包括内导体1及以挤出成型的方式包覆所述内导体1的内绝缘层2,所述内导体1用于传输高速信号。两根所述芯线10的内绝缘层2相互接触。所述屏蔽层30以纵向包覆的方式或以螺旋缠绕的方式同时包覆于两根内导体1外。所述屏蔽层30与两根所述芯线10之间的上下两侧形成空气间隙70。所述地线60置为两根,所述地线60位于所述屏蔽层30的左右两侧,或位于上下两侧的空气间隙70中。所述地线60也可设置为一根。所述屏蔽层30为铝覆PP(中文全称:聚丙烯)、或铝覆PE(中文全称:聚乙烯)、或铝覆PTFE(中文全称:聚四氟乙烯)、或铜覆PP、或铜覆PE或铜覆PTFE。所述屏蔽层30为PP层31及形成在PP层31上的金属铝层32、或PE层31及形成在PE层31上的金属铝层32,或PTFE层31及形成在PTFE层31上的金属铝层32,或PP层31及形成在PP层31上的金属铜层32、或PE层31及形成在PE层31上的金属铜层32,或PTFE层31及形成在PTFE层31上的金属铜层32。所述屏蔽层30的铝层32朝外或者铜层32朝外。所述外皮50可设置为一层或多层,其可以为PET材质的包带。所述外皮50以螺旋缠绕的方式或纵向包覆的方式包覆于所述屏蔽层30外。
[0026]请参阅图2所示为本专利技术的线缆和传统线缆的性能测试曲线图的比对。为了便于观察,两根测试样品均采用本专利技术上述实施例的结构并且美国线规30号线作为样品,将屏蔽层为铝覆PP的线缆测得的曲线记录为曲线1,将屏蔽层为铝覆PET的线缆测得的曲线记录为曲线2。横坐标为频率,单位为GHz,纵坐标为损耗,单位为dB。
[0027]图2为两根线缆的SDD21(中文表示:差分插入损耗)曲线图,可以看出随着频率的增加差分插入损耗在40GHz之前无断崖式衰减,并且铝覆PP作为屏蔽层的线缆的损耗相对于铝覆PET作为屏蔽层的线缆的损耗更小,并且随着频率的增加两者之间的差距加大。铝覆PP作为屏蔽层的线缆的损耗在40GHz时衰减小于

14dB。40GHz时使用铝覆PP的线缆比使用铝覆PET的线缆损耗小2dB。
[0028]本专利技术采用铝覆PP、或铝覆PE、或铝覆PTFE、或铜覆PP、或铜覆PE、或铜覆PTFE作为屏蔽层,PP、PE、PTFE材质的损耗因子比传统的PET材质小,因此线缆的整体衰减值较小,提高了屏蔽效果。并且PP材质相对与PET来说重量更小并且价格更便宜,使线缆更轻便并且节约成本。本专利技术线缆具有大于40GHz信号频率的高速数据传输能力。为线缆高频特性的提高和改善提供了较多的选择。适应目前高速线缆的发展需求。
[0029]然而,可以理解的是,尽管在之前描述中提到了本专利技术的许多特征和优点,包括一些结构和功能的细节,但本专利技术仅是说明性的,许多细节是可以改变的,尤其是在所附权利
要求表述的术语的广义一般含义所表示的原理范围内的部件形状、尺寸和布置上。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线缆,其包括芯线、包覆所述芯线的屏蔽层及包覆所述屏蔽层的外皮,其特征在于:所述屏蔽层为铝覆PP、或铝覆PE、或铝覆PTFE、或铜覆PP、或铜覆PE、或铜覆PTFE。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线缆,其特征在于:所述芯线设置为一对。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线缆,其特征在于:每个所述芯线包括内导体及包覆在所述内导体外的挤出成型的内绝缘层。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线缆,其特征在于:所述屏蔽层为PP层及形成在PP层上的金属铝层、或PE层及形成在PE层上的金属铝层、或PTFE层及形成在PTFE层上的金属铝层、或PP层及形成在PP层上的金属铜层、或PE层及形成在PE层上的金属铜层、或PTFE层及形成在PTF...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谢寒润张禄侑杨阿南
申请(专利权)人:鸿腾精密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