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冰组件及冰箱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4086903 阅读:61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7-11 20:13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制冰组件,包括:冰模,具有多个用于盛装制冰水的冰格;制冷剂管,自冰模的一端延伸到另一端并位于冰模的底部;加热丝,位于冰模的底部并且与制冷剂管间隔;还包括导热件以及底罩,导热件设置于冰模和底罩之间,制冷剂管和加热丝位于冰模和导热件之间,导热件支撑制冷剂管的至少一部分和加热丝的至少一部分以使之与冰模直接接触而将冷量和热量传递给冰模;导热件包括与冰模相邻的顶壁、相对的底壁以及连接顶壁和底壁的两个侧壁,顶壁、底壁以及两个侧壁围成有沿着冰模的一端到另一端的方向贯通的气流腔,气流腔内设有自顶壁延伸到底壁的散热筋,底壁的一端形成有出水口,底罩包围底壁以及两个侧壁,导热件通过底罩相对于冰模固定。通过底罩相对于冰模固定。通过底罩相对于冰模固定。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制冰组件及冰箱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制冷电器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制冰组件及冰箱。

技术介绍

[0002]制冰机通常设置在冰箱的冷冻室,以借助冷冻室的冷气进行制冰。而对于冷藏室和冷冻室上下分布的冰箱,用户取冰的时候需要弯腰打开冷冻室的门体。为了能够实现方便用户取冰,现有的一些冰箱在冷藏室或者冷藏室门体设置独立的制冰室,制冰机设置于制冰室内,在门体的外侧设置与制冰机关联的分配器,通过风道将冷冻室或者蒸发器室的冷气引入制冰室从而实现给制冰机供冷。这种制冰方式也称之为风冷制冰。
[0003]但是,风冷制冰的制冰效率低,且风道占用空间大,这样会占用冰箱本身的储存空间。为此,出现了一种通过制冷管路与制冰机直接接触进行制冰的方式,称之为直冷制冰,直冷制冰有制冰快,占用空间小等优点,而如何实现制冷管路和制冰机冰模有效组合显得尤为重要,既要实现制冰安装方便,又要实现制冰机制冰稳定,且制冰机底部无化霜水或者化霜水能及时排走。因此,需要对现有技术进一步的改进。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安装方便、制冰效率高的制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制冰组件,包括:冰模,具有多个用于盛装制冰水的冰格;制冷剂管,自冰模的一端延伸到另一端并位于冰模的底部;加热丝,位于冰模的底部并且与制冷剂管间隔;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导热件以及围设于导热件外侧的底罩,所述导热件设置于冰模和底罩之间,所述制冷剂管和加热丝位于所述冰模和导热件之间,所述导热件支撑所述制冷剂管的至少一部分和所述加热丝的至少一部分,使得所述制冷剂管的至少一部分和所述加热丝的至少一部分与冰模直接接触而将冷量和热量传递给冰模;所述导热件包括与冰模相邻的顶壁、相对的底壁以及连接顶壁和底壁的两个侧壁,顶壁、底壁以及两个侧壁围成有沿着冰模的一端到另一端的方向贯通的气流腔,所述气流腔内设有自顶壁延伸到底壁的散热筋,所述底壁的一端形成有出水口,所述底罩包围所述底壁以及两个侧壁,所述导热件通过所述底罩相对于所述冰模固定。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冰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顶壁上设有分别与所述制冷剂管和加热丝的外形匹配的第一凹槽和第二凹槽,所述制冷剂管的一部分收容于所述第一凹槽,所述加热丝的一部分收容于所述第二凹槽,所述散热筋与所述第一凹槽的位置对应。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冰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底罩包括对应所述两个侧壁的第一围壁和第二围壁,每个围壁与对应的侧壁两者之一上设有卡凸,每个围壁与对应的侧壁两者之一上设有卡槽,所述导热件和所述底罩通过卡凸和卡槽固定连接。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制冰组件,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与所述冰模固定的壳体,所述壳体具有分别与所述第一围壁和第二围壁对应的第一边沿和第二边沿,所述第一边沿和第二边沿分别延伸出设有卡勾或勾槽的凸耳,所述两个侧壁上分别设有勾...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赵振雨朱小兵张延庆杜启海牟国梁宋向鹏陈永坤
申请(专利权)人:海尔智家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