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微纳米溶气增氧船
[0001]本专利申请涉及水处理
,特别是涉及一种微纳米溶气增氧船。
技术介绍
[0002]现在对面域水体曝气主要有两种理论,一种认为只要水是流动的,水体通过自净能力就能保持相对好的水质。这种理论在美国的曝气技术产品中得到了好的应用。如美国的曝气机solarbee。另一种认为自然水体每层都有不同的生态环境,如根据氧的不同,在水体中有不同的藻类、微生物、鱼类等,不能因为治理水环境而破坏自然环境。这种理论在日本的曝气技术产品中得到了应用。如日本NANOMAIZU超微气泡技术,仅是通过物理技术对底层富氧,而不改变水体中层及上层的状态。
[0003]曝气不仅可直接为水体补充溶解氧,其产生的扰动也加快了水体间的交换能力,是消除水体黑臭的较有效的措施。可用于河道的曝气增氧技术包括跌水曝气复氧和人工曝气增氧。其中跌水曝气主要利用水体在下落的过程中与空气中氧气的接触,以及水流以一定速度进入跌水液面造成的水体扰动而实现复氧,跌水曝气的复氧能力有限,且其对水质的改善效果不明显,一般仅用于水体污染较轻的河道复氧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微纳米溶气增氧船,包括船体(1)以及安装在船体(1)内用于产生微纳米气泡的溶气气浮机,其特征在于:所述船体(1)的甲板上安装有若干个一端延伸至船体(1)外的支臂组件(4),支臂组件(4)位于船体(1)外部的一侧下端连接有伸入水面以下的溶气释放器(3),溶气释放器(3)通过管道与溶气气浮机的出口连通。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微纳米溶气增氧船,其特征在于:所述支臂组件(4)包括L形支架(41),L形支架(41)向外的一端连接有竖向布设的矩形套筒(42),矩形套筒(42)内贯穿插接有支臂(43),溶气释放器(3)安装在支臂(43)的下端,支臂(43)的沿竖直方向的一侧连接有齿条(44),矩形套筒(42)位于齿条(44)一侧的外壁设有矩形孔,矩形孔内设有与齿条(44)啮合且向外延伸的齿轮(45),齿轮(45)的中部连接驱动电机(46)的输出轴,驱动电机(46)固定在矩形套筒(42)的外侧壁上。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微纳米溶气增氧...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董凤亮,薛小豫,熊小龙,刘剑青,邓伟,吴橙,吴培松,倪杰,姚利晶,
申请(专利权)人:苏州飞驰环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