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曼专利>正文

具有主空气出口和次空气出口的空气过滤器以及用于该空气过滤器的过滤元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4084491 阅读:14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7-11 19:40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空气过滤器(10),具有带有原始空气入口(28)的过滤器壳体(12)和过滤元件(14),该过滤元件被布置在过滤器壳体(12)中且该过滤元件具有过滤介质(16),该过滤介质环形围绕过滤元件(14)的纵轴线(18),其中,过滤介质(16)将过滤器壳体(12)中的原始侧(32)与过滤元件(14)之内的清洁侧(34)分开,其中,过滤元件(14)具有带有优选居中的主空气通口(36)和至少一个次空气通口(38)的第一端部盘(20),其中,在过滤器壳体(12)上构造主空气出口(40),该主空气出口经由主空气通口(36)与清洁侧(34)连通,且其中,在过滤器壳体(12)上构造次空气出口(42),该次空气出口经由次空气通口(38)与清洁侧(34)连通。本发明专利技术还涉及一种过滤元件(14),具有过滤介质(16),该过滤介质环形围绕过滤元件(14)的纵轴线(18),其中,过滤介质(16)能从径向外部向径向内部向过滤元件(14)之内的清洁侧(34)被穿流,其中,过滤元件(14)具有带有优选居中的主空气通口(36)和至少一个次空气通口(38)的第一端部盘(20),其中,所述至少一个次空气通口(38)径向位于所述主空气通口(36)之外且被构造为所述端部盘(20)的至少径向向内闭合的断口,其中,至少一个次空气通口(38)通到第一端部盘(20)上的与主空气通口(36)分开的通道(46)中。主空气通口(36)分开的通道(46)中。主空气通口(36)分开的通道(46)中。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具有主空气出口和次空气出口的空气过滤器以及用于该空气过滤器的过滤元件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具有原始空气入口、主空气出口和次空气出口的空气过滤器。本专利技术还涉及一种用于这种空气过滤器的过滤元件。

技术介绍

[0002]具有针对过滤后的空气的主空气出口和次空气出口的空气过滤器例如被用于机动车的内燃机中。主空气出口通常用于提供(过滤后的)清洁空气用于在内燃机中燃烧时使用。次空气出口例如可以用于提供(过滤后的)清洁空气用于在内燃机的废气管路中使用、尤其是用于废气后处理。
[0003]EP 1 451 464 B1描述一种用于内燃机的吸入空气过滤器,其具有过滤器壳体,该过滤器壳体具有原始空气入口和清洁空气出口以及清洁侧的次空气出口。吸入空气过滤器具有被布置在过滤器壳体中的、被径向由外向内穿流的环形滤芯。环形滤芯在一轴向端部上具有第一端部盘,该第一端部盘具有至少一个开口,清洁空气出口通过该至少一个开口与环形滤芯的内部连通。环形滤芯在背离第一端部盘的轴向端部上具有第二端部盘,该第二端部盘具有至少一个开口,次空气出口通过该至少一个开口与环形滤芯的内部连通,其中,在第二端部盘上构造联接接管。
[0004]从WO 2017/103048 A1中也已知一种类似的空气过滤器。
[0005]WO 2012/172017 A1描述一种具有环形的过滤体的过滤元件,该过滤体沿周缘方向包围内部空间。在过滤元件的端部盘中构造主接口,该主接口与内部空间流体式连接。过滤体具有通道,该通道轴向延伸且该通道径向敞开,其中,与内部空间流体式连接的副接口被布置在通道的区域中。

技术实现思路

[0006]本专利技术的任务在于给出一种具有主空气出口和次空气出口的空气过滤器,在该空气过滤器中,主空气出口的穿流不被次空气出口的穿流显著影响,且该空气过滤器优选可用于取代现有的不具有次空气出口的空气过滤器。本专利技术的任务还在于给出一种用于这种空气过滤器的过滤元件。
[0007]这些任务通过具有权利要求1中给出的特征的空气过滤器以及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过滤元件解决。优选的实施方式在相应的从属权利要求和说明书中给出。
[0008]根据本专利技术的空气过滤器根据本专利技术设置一种空气过滤器。空气过滤器尤其可以用于给内燃机供应过滤后的燃烧空气。空气过滤器具有带有原始空气入口的过滤器壳体。在空气过滤器运行中待过滤的空气可以通过原始空气入口流到过滤器壳体中。空气过滤器还具有过滤元件。过滤元件被布置在过滤器壳体中。过滤元件具有过滤介质体。过滤介质体环形围绕过滤元件的纵轴线。方向说明例如径向或轴向针对本专利技术的说明书涉及过滤元件的纵轴线。过滤元件或
者其过滤介质体将过滤器壳体中的原始侧与过滤元件之内的清洁侧分开。过滤元件于是可从径向外部向径向内部被穿流。换言之,原始侧被构造在过滤元件和过滤器壳体之间。原始侧和清洁侧也可以被称为原始空间或清洁空间。
[0009]过滤元件具有第一端部盘。在第一端部盘中根据本专利技术构造一主空气通口和至少一个次空气通口。主空气通口被居中布置在第一端部盘上。主空气通口尤其可以与纵轴线共轴布置。优选在第一端部盘中构造多个次空气通口,这些次空气通口尤其可以环形地绕主空气通口环绕布置。过滤后的空气可以通过主空气通口和至少一个次空气通口从过滤元件的内部、即从清洁侧流出或被抽出。
[0010]过滤元件通常具有第二端部盘。该端部盘被布置在过滤元件的相对置的轴向端部上。过滤元件的第二端部盘原则上被构造成闭合的。第一端部盘和可能地第二端部盘通常材料锁合地与过滤介质体连接,过滤介质体尤其可以被嵌入到端部盘的材料中或与端部盘粘接。端部盘可以由合成材料或聚氨酯泡沫制成。
[0011]根据本专利技术的空气过滤器的过滤元件可以具有下文所描述的、根据本专利技术的过滤元件的其他特征。
[0012]在过滤器壳体上构造一主空气出口。主空气出口经由主空气通口与清洁侧连通。在过滤器壳体上还构造一次空气出口。次空气出口经由至少一个次空气通口与清洁侧连通。换言之,主空气出口经由主空气通口且次空气出口经由一个次空气通口或多个次空气通口与清洁侧流体式连接。在空气过滤器运行中,相比于过滤后的清洁空气通过主空气出口流动的部分,清洁空气通过次空气出口流动的部分通常更小。
[0013]因为根据本专利技术彼此独立地经由第一端部盘中的主空气通口或次空气通口向主空气出口和次空气出口供应过滤后的清洁空气,所以主空气出口的穿流不受或者仅非显著地受到通过次空气出口的清洁空气流动的影响。尤其是通过借助于第一端部盘中的分离的清洁空气通口将清洁空气分开输入至过滤器壳体中的两个清洁空气出口,可以实现:主空气出口中的空气流动的速度剖面不受或至少不明显地受到空气是否流动通过次空气通口和次空气出口的定性影响,或者不受或至少不明显地受到通过次空气出口的清洁空气的体积流或质量流的大小的定性影响。
[0014]通过将过滤器壳体上的清洁空气出口分开,主空气出口可以无问题地被适配到待被供应清洁空气的装置、如内燃机的已存在的联接结构上。利用根据本专利技术的空气过滤器因此可以提供过滤后的清洁空气的附加的次空气供应,而不用在用于该装置的主空气供应的(需联接到主空气出口上的)联接结构上进行改变。
[0015]次空气出口经由过滤元件的通道与至少一个次空气通口连通,该通道环形共轴地围绕主空气通口。该通道可以与第一端部盘周缘上的次空气通口的位置无关地接收通过次空气通口的过滤后的清洁空气流。该通道尤其可以将通过第一端部盘的多个、尤其是所有次空气通口的过滤后的清洁空气的部分流汇合且导向次空气出口。该通道还可以确保流向主空气出口的主空气流与流向次空气出口的次空气流分开。
[0016]优选所述通道通过第一端部盘上和过滤器壳体上的内壁区段径向向内被限界。内壁区段可以相对彼此密封。由此能以结构上简单的方式设立将所述通道与主空气通口或主空气出口分开。内壁区段可以沿轴向方向延伸。在特别情况中,可以是仅第一端部盘上的内壁区段或者仅过滤器壳体上的内壁区段具有轴向延伸部。优选(沿轴向方向延伸的)内壁区
段彼此沿轴向方向重叠。这可以使过滤元件在过滤器壳体中的安装变得简单。在内壁区段之间可以布置第一密封装置。
[0017]优选所述通道通过第一端部盘上和过滤器壳体上的外壁区段径向向外被限界。外壁区段相对彼此密封。由此能以结构上简单的方式防止未经过滤的原始空气从原始侧到达清洁侧的通道中。外壁区段可以沿轴向方向延伸。在特别情况中,可以是仅第一端部盘上的外壁区段或者仅过滤器壳体上的外壁区段具有轴向延伸部。优选(沿轴向方向延伸的)外壁区段彼此沿轴向方向重叠。这可以使过滤元件在过滤器壳体中的安装变得简单。在外壁区段之间可以布置第二密封装置。
[0018]优选空气过滤器具有空气质量测量计,该空气质量测量计与主空气出口连接。空气质量测量计可以实现测量过滤后的清洁空气的流动通过主空气出口的质量流或者在特别情况中体积流。空气质量测量计尤其可以被直接布置在主空气出口上。这允许沿轴向方向特别紧凑的结构。因为通过根据本专利技术经由次空气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1. 空气过滤器(10),具有:过滤器壳体(12),所述过滤器壳体具有原始空气入口(28),和过滤元件(14),所述过滤元件被布置在所述过滤器壳体(12)中且所述过滤元件具有过滤介质体(16),所述过滤介质体环形围绕所述过滤元件(14)的纵轴线(18),其中,所述过滤介质体(16)将所述过滤器壳体(12)中的原始侧(32)与所述过滤元件(14)之内的清洁侧(34)分开,其中,所述过滤元件(14)具有第一端部盘(20),所述第一端部盘具有居中的主空气通口(36)和至少一个次空气通口(38),其中,在所述过滤器壳体(12)上构造主空气出口(40),所述主空气出口经由所述主空气通口(36)与所述过滤元件(14)的清洁侧(34)连通,且其中,在所述过滤器壳体(12)上构造次空气出口(42),所述次空气出口经由所述次空气通口(38)与所述过滤元件(14)的清洁侧(34)连通,其中,所述次空气出口(42)经由所述过滤元件(14)的通道(46)与所述至少一个次空气通口(38)连通,所述通道环形共轴地围绕所述主空气通口(36)。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气过滤器(10),其特征在于,所述通道(46)通过一方面在所述第一端部盘(20)上及另一方面在所述过滤器壳体(12)上的内壁区段(54、56)径向向内被限界,其中,所述内壁区段(54、56)相对彼此密封,优选其中,所述内壁区段(54、56)彼此沿轴向方向重叠。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空气过滤器(10),其特征在于,所述通道(46)通过一方面在所述第一端部盘(20)上及另一方面在所述过滤器壳体(12)上的外壁区段(48、50)径向向外被限界,所述外壁区段相对彼此密封,优选其中,所述外壁区段(48、50)彼此沿轴向方向重叠。4.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空气过滤器(10),此外具有空气质量测量计(62),所述空气质量测量计与所述主空气出口(40)连接。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空气过滤器(10),其特征在于,所述空气质量测量计(62)的壳体元件(64)贯穿伸出所述主空气出口(40)。6.根据权利要求4或5所述的空气过滤器(10),其特征在于,所述空气质量测量计(62)的壳体元件(64)在所述主空气通口(36)的区域中、尤其是径向地在所述次空气通口(42)之内与所述第一端部盘(20)密封式连接。7.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空气过滤器(10),其特征在于,所述次空气出口(42)被构造在接管(44)上,优选其中,所述接管(44)倾斜于所述纵轴线(18)延伸远离所述主空气出口(40)。8.过滤元件(14),尤其是用于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空气过滤器(10),具有过滤介质体(16),所述过滤介质体环形围绕所述过滤元件(14)的纵轴线(18),其中,所述过滤介质体(16)能从径向外部向径向内部向所述过滤介质体(16)的内部中空空间的区域中的、所述过滤元件(14)之内的清洁侧(34)被穿...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M
申请(专利权)人: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