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儿一体穿戴式垫枕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4082229 阅读:9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7-11 19:0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新生儿一体穿戴式垫枕,包括枕套和填充在枕套内的枕芯;枕套包括套体,套体一侧连接左侧翅膀,套体远离左侧翅膀一侧连接右侧翅膀,套体一侧连接有与左侧翅膀和右侧翅膀中部位置对应的鱼尾;右侧翅膀上连接有扣接件,鱼尾上设有与扣接件对应的对接件;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为一体式防滑落设计,枕套上翅膀和鱼尾的配合设置,婴儿仰睡和趴睡时防左右侧翻以及向下防滑落,相对常见的捆绑式以及阻挡式设计,一体穿戴式设计都能更稳的防侧翻与滑落,枕套的厚度和坡度方便根据需求进行相应的调节,翅膀和鱼尾配合使用,能让婴儿稳稳躺卧或趴卧或坐卧在枕垫上,代替使用多个辅助部件垫在两侧和卡在婴儿腿部的形式防止婴儿侧翻以及下滑。翻以及下滑。翻以及下滑。

Newborn integrated wearable pillow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新生儿一体穿戴式垫枕


[0001]本技术涉及婴幼儿安全设备
,具体是新生儿一体穿戴式垫枕。

技术介绍

[0002]婴儿在出生到1岁的阶段由于身体发育不成熟,新手父母需要用到多种产品进行辅助喂养,睡眠,安抚等。在喂养场景下需要用到哺乳枕,喂养后需要用到斜坡设计的防吐奶垫,吃奶胀气以及肠绞痛时需要用到排气枕,睡眠时需要安抚婴儿还需要包裹婴儿防惊跳 (莫罗反射),侧睡时需要给婴儿后背垫枕头以支撑脊柱帮助长时间侧睡等。从哺乳到入睡的这个过程中需要用到多种产品。
[0003]例如现有专利公告号为CN213961819U的一种新生儿用安抚襁褓,襁褓本体的侧端设置有安抚手臂,安抚手臂包裹在宝宝身上,可以让宝宝感觉到父母就在身边;但实际使用时,婴儿容易侧翻或滑落,甚至于整体翻倒;或现有专利公告号为CN210932388U的一种新生儿护理用卧位枕,可以保持婴儿的头部舒适,通过枕块底部设置的底块,可以起到固定连接作用,使枕块更加稳定;但实际使用时,底块虽然能起到限制作用,但会对婴儿造成不适,不利于使用。针对以上问题,提出新生儿一体穿戴式垫枕。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新生儿一体穿戴式垫枕,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
[000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0006]新生儿一体穿戴式垫枕,包括枕套和填充在枕套内的枕芯;
[0007]所述枕套包括套体,所述套体一侧连接左侧翅膀,套体远离左侧翅膀一侧连接右侧翅膀,所述套体一侧连接有与左侧翅膀和右侧翅膀中部位置对应的鱼尾;
[0008]所述右侧翅膀上连接有扣接件,用于左侧翅膀与右侧翅膀连接后防止婴儿侧翻;
[0009]所述鱼尾上设有与扣接件对应的对接件,用于鱼尾连接左侧翅膀和右侧翅膀后固定婴儿或鱼尾对接后防止婴儿滑落。
[0010]优选的,所述鱼尾包括连接在背部仰睡区上的左侧鱼尾和右侧鱼尾,所述左侧鱼尾和右侧鱼尾呈对称设置。
[0011]优选的,所述扣接件包括连接在右侧翅膀远离背部仰睡区一端的第一魔术贴钩面,所述左侧翅膀远离套体一端的顶部和底部均连接有第一魔术贴毛面。
[0012]优选的,所述对接件包括连接在左侧鱼尾上的第二魔术贴钩面和连接在右侧鱼尾上的第二魔术贴毛面。
[0013]优选的,所述套体包括背部仰睡区和腹部趴睡区,所述背部仰睡区和腹部趴睡区延伸至鱼尾处,所述背部仰睡区采用豆豆绒面料,所述腹部趴睡区采用3D网状面料。
[0014]优选的,所述枕芯为若干个TPE软管,所述背部仰睡区和腹部趴睡区衔接处的一侧设有隐形拉链,用于取放TPE软管。
[0015]优选的,所述扣接件包括连接在右侧翅膀远离背部仰睡区一端的塑料母扣,所述左侧翅膀远离套体一端的顶部和底部均连接有与塑料母扣配合的塑料子扣。
[0016]优选的,所述对接件包括连接在左侧鱼尾上的若干个塑料子扣和连接在右侧鱼尾上的若干个塑料母扣。
[0017]优选的,所述左侧翅膀和右侧翅膀均通过拉链与套体拆卸连接。
[0018]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
[0019]本技术为一体式防滑落设计,枕套上翅膀和鱼尾的配合设置,婴儿仰睡和趴睡时防左右侧翻以及向下防滑落,相对常见的捆绑式以及阻挡式设计,一体穿戴式设计都能更稳的防侧翻与滑落;
[0020]本技术中枕套的厚度和坡度方便根据需求进行相应的调节,能实现多种功能,左侧翅膀和右侧翅膀配合使用,以将婴儿拥在怀里的形式安抚婴儿,代替附加连接带将婴儿捆绑在枕垫上的形式,左侧翅膀、右侧翅膀和鱼尾配合使用,能让婴儿稳稳躺卧或趴卧或坐卧在枕垫上,代替使用多个辅助部件垫在两侧和卡在婴儿腿部的形式防止婴儿侧翻以及下滑;左侧鱼尾和右侧鱼尾连接时,能起到防下滑作用;
[0021]本技术方便清洗,枕套和TPE软管的配合设置,具有透气性,TPE软管重量相比现有丝绵或珍珠棉重量更大,重心更稳,且TPE软管具有环保可回收,可持续性。
附图说明
[0022]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
[0023]图2为本技术中背部仰睡区的结构示意图。
[0024]图3为本技术中图2的仰视图。
[0025]图4为本技术中腹部趴睡区的结构示意图。
[0026]图5为本技术中左侧翅膀与右侧翅膀连接的结构示意图。
[0027]图6为本技术中图5的仰视图。
[0028]图7为本技术中左侧翅膀和右侧翅膀与鱼尾连接的结构示意图。
[0029]图8为本技术中图7的仰视图。
[0030]图9为本技术中实施例2的结构示意图。
[0031]图10为本技术中塑料子扣设置处的结构示意图。
[0032]图11为本技术中实施例3的结构示意图。
[0033]图中:10、枕套;11、背部仰睡区;12、左侧翅膀;13、右侧翅膀;14、第一魔术贴毛面;15、左侧鱼尾;16、右侧鱼尾;17、腹部趴睡区;18、隐形拉链;19、第二魔术贴钩面;20、塑料母扣;21、塑料子扣;22、拉链;23、第一魔术贴钩面;24、第二魔术贴毛面。
具体实施方式
[0034]实施例1
[0035]请参阅图1

图8,本技术实施例中,新生儿一体穿戴式垫枕,包括枕套10和填充在枕套10内的枕芯;
[0036]所述枕套10包括套体,所述套体一侧连接左侧翅膀12,套体远离左侧翅膀12一侧连接右侧翅膀13,所述套体一侧连接有与左侧翅膀12和右侧翅膀13中部位置对应的鱼尾;
[0037]所述右侧翅膀13上连接有扣接件,用于左侧翅膀12与右侧翅膀13连接后防止婴儿侧翻;
[0038]所述鱼尾上设有与扣接件对应的对接件,用于鱼尾连接左侧翅膀12和右侧翅膀13后固定婴儿或鱼尾对接后防止婴儿滑落;
[0039]左侧翅膀12、右侧翅膀13和鱼尾与套体为一体式设计,通过左侧翅膀12、右侧翅膀 13和鱼尾形成穿戴式结构,让婴儿稳稳躺卧或趴卧或坐卧在垫枕上,代替使用多个辅助部件垫在两侧和卡在婴儿腿部的形式防止婴儿侧翻以及下滑,更加安全舒适,婴儿可仰躺或趴睡,均能对婴儿进行固定。
[0040]所述鱼尾包括连接在背部仰睡区11上的左侧鱼尾15和右侧鱼尾16,所述左侧鱼尾 15和右侧鱼尾16呈对称设置;
[0041]所述扣接件包括连接在右侧翅膀13远离背部仰睡区11一端的第一魔术贴钩面23,所述左侧翅膀12远离套体一端的顶部和底部均连接有第一魔术贴毛面14;
[0042]左侧翅膀12与右侧翅膀13连接时,能将第一魔术贴毛面14连接第一魔术贴钩面23,如图5和图6所示。
[0043]所述对接件包括连接在左侧鱼尾15上的第二魔术贴钩面19和连接在右侧鱼尾16上的第二魔术贴毛面24;
[0044]左侧翅膀12上的第一魔术贴毛面14能连接左侧鱼尾15上的第二魔术贴钩面19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新生儿一体穿戴式垫枕,包括枕套(10)和填充在枕套(10)内的枕芯;其特征在于:所述枕套(10)包括套体,所述套体一侧连接左侧翅膀(12),套体远离左侧翅膀(12)一侧连接右侧翅膀(13),所述套体一侧连接有与左侧翅膀(12)和右侧翅膀(13)中部位置对应的鱼尾;所述右侧翅膀(13)上连接有扣接件,用于左侧翅膀(12)与右侧翅膀(13)连接后防止婴儿侧翻;所述鱼尾上设有与扣接件对应的对接件,用于鱼尾连接左侧翅膀(12)和右侧翅膀(13)后固定婴儿或鱼尾对接后防止婴儿滑落。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生儿一体穿戴式垫枕,其特征在于:所述鱼尾包括连接在背部仰睡区(11)上的左侧鱼尾(15)和右侧鱼尾(16),所述左侧鱼尾(15)和右侧鱼尾(16)呈对称设置。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新生儿一体穿戴式垫枕,其特征在于:所述扣接件包括连接在右侧翅膀(13)远离背部仰睡区(11)一端的第一魔术贴钩面(23),所述左侧翅膀(12)远离套体一端的顶部和底部均连接有第一魔术贴毛面(14)。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新生儿一体穿戴式垫枕,其特征在于:所述对接件包括连接在左侧鱼尾(15)上的第二魔术贴钩面(19)和连接在右侧...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郑雨菲刘席铭
申请(专利权)人:成都唤醒未来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