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超高层超厚筏板混凝土养护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4081411 阅读:18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7-11 18:5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属于大体积混凝土养护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超高层超厚筏板混凝土养护结构;筏板内预埋有冷却水管,筏板内部设置有钢筋支架,钢筋支架的顶面铺设钢筋网片,钢筋网片布置于筏板的板厚中部,冷却水管铺设在钢筋网片上盘绕成网,冷却水管与钢筋网片绑扎,筏板的周圈砌筑有砖胎膜,冷却水管的出水端引至筏板表面,在筏板表面形成蓄水层,筏板的电梯底坑内设置有循环水泵,冷却水管的进水端与循环水泵相连,形成循环冷却回路,筏板上布置有若干个测温点;实现了冷却水管法与蓄水法水资源的循环利用,将混凝土内部不易散出的水化热通过冷却水管带出,带出的热量又用来进行混凝土表面保温,巧妙的将热量循环利用,起到了良好温控效果。好温控效果。好温控效果。

A concrete curing structure of super high-rise and super thick raft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超高层超厚筏板混凝土养护结构


[0001]本技术属于大体积混凝土养护
,具体涉及一种超高层超厚筏板混凝土养护结构。

技术介绍

[0002]由于大体积混凝土具有结构厚、体型大、施工技术要求高等特点,其施工除了应满足设计强度要求外,如何控制混凝土水化热、防止出现干缩裂缝、温度裂缝、内部毛细孔裂缝,达到抗渗无收缩的设计效果,是施工的难点与关键。
[0003]在混凝土浇筑完成后,聚集在混凝土内部的水化热量不易散发,混凝土浇筑完成后其内部温度会逐渐上升,由于混凝土表面与大气接触,更容易散发热量,这样就会产生内外温差,混凝土内部热膨胀产生压应力,混凝土表面受外界大气温度影响大,水分散失较快,容易产生拉应力。由于新浇筑混凝土前期抗拉强度很低,当表面拉应力超过混凝土极限抗拉强度时就会在混凝土表面产生裂缝,表面裂缝在承受外界气温骤变时又会向贯穿裂缝发展,会引起混凝土开裂导致底板漏水,还可能对基础底板造成结构损伤、留下安全隐患。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为了解决超高层超厚筏板混凝土中心温度过高的问题,继而控制混凝土裂缝的产生和发展。
[0005]本技术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超高层超厚筏板混凝土养护结构,筏板内预埋有冷却水管,筏板内部设置有钢筋支架,钢筋支架的顶面铺设钢筋网片,钢筋网片布置于筏板的板厚中部,冷却水管铺设在钢筋网片上盘绕成网,冷却水管与钢筋网片绑扎,筏板的周圈砌筑有砖胎膜,冷却水管的出水端引至筏板表面,在筏板表面形成蓄水层,筏板的电梯底坑内设置有循环水泵,冷却水管的进水端与循环水泵相连,形成循环冷却回路,筏板上布置有若干个测温点。
[0006]进一步地,筏板上具有两个电梯底坑,筏板内设有两条冷却水管,冷却水管的进水端一一对应的布置在电梯底坑的侧壁上,与钢筋网片同一水平面;冷却水管在电梯底坑侧壁之外连接一个三通,将其分成两趟支路;两个进水端共布置四趟支路,四趟支路的出水端布置在筏板表面的四角。
[0007]进一步地,冷却水管是直径30MM的标准铸铁水管,管与管之间的连接采用与之配套的接头。
[0008]进一步地,砖胎膜的高度为10CM。
[0009]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优势在于:
[0010]本技术提供的一种超高层超厚筏板混凝土养护结构,一方面在筏板中间层预埋冷却水管,用来降低混凝土中心温度,以控制混凝土最大升温值以及混凝土里表温差;另一方面在筏板周圈砌筑砖胎模,将冷却水管流出的热水引至筏板上表面,在筏板表面形成一定厚度的温水蓄水层,起到保温保湿的养护效果,同时在电梯底坑内布置水泵,与冷却水
管进水口相连,形成循环供水系统,通过温度监测,发现混凝土中心温度较高、里表温差较大时,启动水泵,筏板表面蓄水量流经冷却水管后一方面降低了混凝土中心温度,另一方面带走的热量更好的起到了对混凝土表面保温养护的效果。
附图说明
[0011]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
[0012]图中:1

筏板;2

冷却水管;2.1

出水端;2.2

进水端;3

砖胎膜;4

电梯底坑;5

循环水泵。
具体实施方式
[0013]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0014]如图1所示;一种超高层超厚筏板混凝土养护结构,筏板1内预埋有冷却水管2,筏板1内部设置有钢筋支架,钢筋支架的顶面铺设钢筋网片,钢筋网片布置于筏板1的板厚中部,冷却水管2铺设在钢筋网片上盘绕成网,冷却水管2与钢筋网片绑扎,筏板1的周圈砌筑有砖胎膜3,冷却水管2的出水端2.1引至筏板1表面,在筏板1表面形成蓄水层,筏板1的电梯底坑4内设置有循环水泵5,冷却水管2的进水端2.2与循环水泵5相连,形成循环冷却回路,筏板1上布置有若干个测温点。
[0015]在混凝土温升期间,冷却水管2中通入常温水,流经冷却水管2后将混凝土中心产生的大量水化热带走,同时冷却水管2出水端2.1引至筏板1表面,水温降低后通过设置在电梯底坑4的循环水泵5可再次循环流经冷却水管2,连续不断的将混凝土中心的热量带走。方便快捷,不仅节约了人工成本,而且十分可靠地解决了筏板混凝土中心温度过高的问题,进而将混凝土里表温差及混凝土最大升温值均控制在规范允许范围内,有效的控制了筏板混凝土内部的温度裂缝及毛细孔裂缝,消除了质量隐患。
[0016]选用了蓄水养护法,故混凝土表面保湿效果极好,同时在蓄水法的基础上进行了改进,通过在电梯底坑中设置循环水泵,实现了冷却水管法与蓄水法水资源的循环利用,一方面节约了水源,另一方面流经冷却水管形成的热水用于表面蓄水,起到了更好的保温效果。节约了水资源,更加节能环保。
[0017]本实施例的混凝土养护结构适用于:混凝土结构物实体最小尺寸不小于1m的大体量混凝土,或预计会因混凝土中胶凝材料水化引起的温度变化和收缩而导致有害裂缝产生的混凝土。
[0018]施工步骤
[0019]1、筏板底板钢筋绑扎完成后,经验收合格后开始制作钢筋支架。
[0020]2、焊接钢筋支架;
[0021]由于筏板深度较大,结构构件截面尺寸过高,根据图纸设计要求在板厚中部位置设置一层钢筋网片,需焊接一层钢筋支架,为保证中间层钢筋网位置准确。
[0022]在中层钢筋网片上水平布置一层循环冷却水管,冷却水管采用直径30MM的标准铸
铁水管,管与管之间的连接采用与之配套的接头,同时采用焊接工艺,确保所有冷却水管连接处无缝隙,以防止在混凝土浇筑过程中水泥浆流入堵塞水管;使用扎丝将水管与中层钢筋网绑扎牢固,防止在混凝土浇筑过程中水管变形或管头脱落而发生堵水或漏水现象。
[0023]冷却水管的布置方式:冷却水管的进水口布置在两个电梯井的东西两面侧壁上,与中层钢筋网片同一水平面。冷却水管在电梯井侧壁之外采用一个三通,将其分成两趟水流;两个进水口一共布置四趟水流,均匀地布置在筏板中部。通过计算,水管的南北向间距1m可最大限度地发挥循环水系统地工作效率。为保证循环冷却水养护系统开始工作后可以在筏板表面形成均匀厚度的温水蓄水层,四趟水管的出水口布置在筏板表面的四角。冷却水管网安装完成后,进水口与循环水泵连接,四个出水口引至筏板表面四角,进行通水试验,仔细检查管体是否有漏水现象。
[0024]4、冷却水管铺设完成后,开始焊接第二层钢筋支架,绑扎筏板面层钢筋,同时开始支设电梯井、集水坑的模板。
[0025]5、钢筋绑扎完成、筏板内所有吊模支设完成后,根据方案要求,布置测温点,埋放测温线,同时在两个电梯井中分别放置一台循环水泵,循环水泵连接冷却水管的进水口,保证水泵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超高层超厚筏板混凝土养护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筏板(1)内预埋有冷却水管(2),筏板(1)内部设置有钢筋支架,钢筋支架的顶面铺设钢筋网片,钢筋网片布置于筏板(1)的板厚中部,冷却水管(2)铺设在钢筋网片上盘绕成网,冷却水管(2)与钢筋网片绑扎,筏板(1)的周圈砌筑有砖胎膜(3),冷却水管(2)的出水端(2.1)引至筏板(1)表面,在筏板(1)表面形成蓄水层,筏板(1)的电梯底坑(4)内设置有循环水泵(5),冷却水管(2)的进水端(2.2)与循环水泵(5)相连,形成循环冷却回路,筏板(1)上布置有若干个测温点。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超高层超厚筏板混凝土养护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鑫耿海江王光宝陈子彦朱保秦晓天杨武权尹立佐
申请(专利权)人:中铁十二局集团建筑安装工程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