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油结构及具有其的压缩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4078861 阅读:24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7-11 18:22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回油结构及具有其的压缩机,其中的回油结构,包括:上法兰沿其内孔的侧壁上构造有沉头槽和润滑油路,润滑油路包括沿着上法兰的轴向向上延伸的第一上油槽以及沿着上法兰的轴向向下延伸的第一下油槽,上法兰内还构造有与润滑油路连通的第一回流油路,曲轴内构造有供油油路,供油油路中输出的润滑油能够进入沉头槽内,并依次流经第一上油槽、第一下油槽和第一回流油路落入上法兰下方的油池内。根据本发明专利技术,通过设置一套各油路依次连通的完整回油油路,各油路彼此之间未出现交叉连通现象,润滑油流向明确,因此在压缩机高频运行时,本实施例的油路能提供给上法兰更多的润滑油量。润滑油量。润滑油量。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回油结构及具有其的压缩机


[0001]本专利技术属于压缩机
,具体涉及一种回油结构及具有其的压缩机。

技术介绍

[0002]目前,压缩机工作部件的润滑是依靠泵体内的润滑油路将润滑油泵送到运动部件的接触面进行润滑,润滑油除了具有润滑作用之外,还具有冷却效果。当压缩机高频运转时,运动部件之间相互摩擦产生大量的热能,此时若泵油量不足,将会导致散热不充分,泵体快速升温,气缸的工作腔被加热,容积效率下降;同时,还会伴随排气温度急速升高,出现电机效率降低,最终导致压缩机性能下降。由此可见,在高频下,运动部件的接触面之间对润滑的要求非常高,尤其在曲轴和上法兰之间,更需要提供充足的润滑油进行润滑。但是,现有的压缩机由于其内的曲轴和上法兰内的回油油路设计不够理想,当压缩机高频运转时,常常出现无法提供给上法兰较多的润滑油量,致使曲轴和上法兰之间的润滑以及散热效果欠佳。

技术实现思路

[0003]因此,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回油结构,能够克服现有的压缩机由于其内的曲轴和上法兰内的回油油路设计不够理想,致使上法兰无法获得较多的润滑油量的不足。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回油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上法兰(1)和曲轴(2),所述上法兰(1)的下方具有油池(3),所述上法兰(1)沿其轴线方向上构造有贯通的内孔,所述曲轴(2)可转动地贯穿所述内孔并伸入到所述油池(3)内;所述上法兰(1)沿其内孔的侧壁上构造有沉头槽(4)和润滑油路,所述润滑油路包括沿着所述上法兰(1)的轴向向上延伸的第一上油槽(5)以及沿着所述上法兰(1)的轴向向下延伸的第一下油槽(7),所述上法兰(1)内还构造有与所述润滑油路连通的第一回流油路,所述曲轴(2)内构造有供油油路,所述供油油路中输出的润滑油能够进入所述沉头槽(4)内,并依次流经所述第一上油槽(5)、第一下油槽(7)和第一回流油路落入所述上法兰(1)下方的所述油池(3)内。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回油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润滑油路还包括沿所述内孔的周向延伸的第一连接槽(6),所述第一上油槽(5)、第一连接槽(6)和第一下油槽(7)依次连通。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回油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润滑油路还包括第二上油槽(8),所述第二上油槽(8)的第一端与所述沉头槽(4)连通,所述第二上油槽(8)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一下油槽(7)连通,且所述第二上油槽(8)的第二端靠近所述第一回流油路;和/或,所述润滑油路还包括第二下油槽(9),所述第二下油槽(9)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一上油槽(5)连通,所述第二下油槽(9)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一下油槽(7)连通,且所述第二下油槽(9)的第一端靠近所述第一连接槽(6),所述第二下油槽(9)的第二端靠近所述第一回流油路。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回油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下油槽(9)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一连接槽(6)连通。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回油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上油槽(8)的第二端、所述第二下油槽(9)的第一端均与所述第一连接槽(6)连通。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回油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润滑油路还包括第二连接槽(10),所述第二上油槽(8)的第二端和所述第二下油槽(9)的第一端之间通过所述第二连接槽(10)连通。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回油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润滑油路还包括第二上油槽(8)和第二下油槽(9),所述沉头槽(4)、第二上油槽(8)和第二下油槽(9)依次连通,所述第二下油槽(9)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一下油槽(7)连通,且所述第二下油槽(9)的第二端靠近所述第一回流油路。8.根据权利要求3至7中任一项所述的回油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上油槽(8)、第二下油槽(9)和第二连接槽(10)均处于所述第一上油槽(5)和第一下油槽(7)之间,且所述第二连接槽(10)还处于所述第一连接槽(6)的下方。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回油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接槽(6)与所述上法兰(1)的上端面之间的距离为h1,所述h1>0。10.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回油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法兰(1)的任一径向横截面为圆形面,所述第一上油槽(5)在所述圆形面内...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胡余生胡远培王明宗魏会军杨欧翔邓丽颖
申请(专利权)人: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