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基于回传照片核对识别防伪认证场景的人脸识别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4077587 阅读:19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7-11 18:05
本发明专利技术属于消费防伪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基于回传照片核对识别防伪认证场景的人脸识别方法,当消费者与销售人员未在同一场所时,消费者通过移动设备将通知发送至销售人员移动设备端,销售人员设备端将销售人员人脸照片实时拍摄并进行添加时空间防伪标识,消费者移动设备端程序采用图片特征提取算法对销售人员人脸照片上的时空间防伪标识进行解析,终端将二进制数据B与消费者移动设备端上传的二进制数据A进行对比,本发明专利技术的优点在于通过对上传图片打上时空间防伪标识,以保证销售人员的身份确认,避免出现修改人脸识别照片达到欺骗系统的操作,从而实现对产品的真假鉴别,大大增加了消费者的安全保障。大增加了消费者的安全保障。大增加了消费者的安全保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基于回传照片核对识别防伪认证场景的人脸识别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属于消费防伪
,具体涉及一种基于回传照片核对识别防伪认证场景的人脸识别方法。

技术介绍

[0002]人脸识别,是基于人的脸部特征信息进行身份识别的一种生物识别技术。用摄像机或摄像头采集含有人脸的图像或视频流,并自动在图像中检测和跟踪人脸,进而对检测到的人脸进行脸部识别的一系列相关技术,通常也叫做人像识别、面部识别,人脸识别产品已广泛应用于金融领域。
[0003]1.现有技术无法确认回传人脸照片真伪;
[0004]2.现有技术防伪标识容易篡改且防伪力度不足。

技术实现思路

[0005]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上述不足之处,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基于回传照片核对识别防伪认证场景的人脸识别方法,用以解决现有技术无法确认回传人脸照片真伪、防伪标识容易篡改且防伪力度不足等问题。
[0006]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
[0007]一种基于回传照片核对识别防伪认证场景的人脸识别方法,包括以下步骤:S1,消费者通过移动设备对商品二维码进行扫描,软件显示扫码结果;
[0008]S2,当消费者与销售人员未在同一场所时,消费者通过移动设备将通知发送至销售人员移动设备端,销售人员移动设备端收到人脸识别通知,销售人员打开销售人员设备端将销售人员人脸照片实时拍摄并进行添加时空间防伪标识;
[0009]S3,销售人员人脸照片发送至消费者移动设备端,消费者移动设备端程序采用图片特征提取算法对销售人员人脸照片上的时空间防伪标识进行解析,得到与其对应的二进制数据A;
[0010]S4,消费者移动设备端进行上传二进制数据A至终端验证,终端对销售人员移动设备端的实时定位以及实时时间进行编码,得到与其对应的二进制数据B,终端将二进制数据B与消费者移动设备端上传的二进制数据A进行对比,当二进制数据A与二进制数据B相同时,则销售人员进行下一步人脸识别;
[0011]S5,终端对销售人员人脸信息与云端数据库中的销售人员人脸数据信息基于稀疏表征,采用SRC算法进行对比,验证通过则进行线下付款流程。
[0012]进一步的,S2中销售人员设备端对销售人员人脸采集时采用红外光源获得多张人脸图片,包括步骤如下:
[0013]S2

1,销售人员移动设备端通过红外光源发射红外光谱至销售人员脸部;
[0014]S2

2,销售人员移动设备端摄像头以每张10ms的速度抓拍20~30张销售人员脸部图片;
[0015]S2

3,销售人员移动设备端判断销售人员脸部图片是否为可使用脸部图片,判断结果为是,则执行步骤S3,判断结果为否,则重复步骤S2。
[0016]通过对比多张照片上的时空间防伪标识,防止对单张图片进行修改达到通过人脸识别,通过使用多张人脸照片进行时空间防伪标识对比,确保销售人员合规操作。
[0017]进一步的,S3中还包括以下步骤:
[0018]S3

1,消费者移动设备端程序对收到的时空间防伪标识图片过滤不必要光谱;
[0019]S3

2,消费者移动设备端程序对收到的时空间防伪标识图片捕捉剩余光谱;
[0020]S3

3,消费者移动设备端程序对收到的时空间防伪标识图片进行灰度级别调节;
[0021]S3

4,消费者移动设备端程序收到的时空间防伪标识图片灰度级别达到105~110之间时,消费者移动设备端程序判定时空间防伪标识图片为可使用图片。
[0022]进一步的时空间防伪标识以若干半透明圆形点阵存储于销售人员设备端所拍摄的人脸照片上。
[0023]进一步的时空间防伪标识内部包含基于销售人员设备端所拍摄的人脸照片的拍摄地点。
[0024]通过对比消费者上传的销售人员人脸照片中的拍摄地点信息与终端所接受到的销售人员实时所在地的位置信息,对销售人员的身份进行确认。
[0025]进一步的时空间防伪标识内部包含基于销售人员设备端所拍摄的人脸照片的拍摄时间。
[0026]通过对比消费者上传的销售人员人脸照片中的拍摄时间信息与终端所接受到的实时时间信息,对销售人员的身份进行二重确认,保证交易正规化。
[0027]进一步的所述二进制数据A中时间信息与二进制数据B中时间信息相差小于10min时验证视为通过。
[0028]通过允许10min的时间延迟,避免在某一方出现网络延迟或者其他问题的情况下需要频繁重复操作。
[0029]本专利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如下有益效果:消费者在进行消费时,通过二维码扫码与销售人员人脸识别进行验证,每个二维码均由商户将商品信息与销售人员信息进行绑定,在用户付款时进行商品与销售人员信息双重核定,在商品或者销售人员信息未核对成功则无法进行购买,在对一些奢侈品等大额商品进行交易时,能够有效进行防伪,避免用户买到伪劣产品,同时避免未授权销售人员对商品进行倒卖,在销售人员未与消费者处于同一场所时,例如消费者所需购买商品在某一营业点无货的情况下,可通过扫描商品二维码从其他营业点进行调货,通过其他营业点销售人员实时传输人脸图片进行人脸识别,保证商品为正品,同时通过对上传图片打上时空间防伪标识,以保证销售人员的身份确认,避免出现修改人脸识别照片达到欺骗系统的操作,从而实现对产品的真假鉴别,大大增加了消费者的安全保障。
附图说明
[0030]图1为本专利技术一种基于回传照片核对识别防伪认证场景的人脸识别方法实施例的原理示意图;
[0031]图2为本专利技术一种基于回传照片核对识别防伪认证场景的人脸识别方法实施例中
时空间防伪标识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32]为了使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更好地理解本专利技术,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技术方案进一步说明:
[0033]需要说明,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附图中相同或相似的标号对应相同或相似的部件;在本专利技术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若出现术语“上”、“下”、“左”、“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专利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附图中描述位置关系的用语仅用于示例性说明,不能理解为对本专利的限制,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的具体含义。
[0034]另外,在本专利技术中涉及“第一”、“第二”等的描述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其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
[0035]在本专利技术的描述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若出现术语“连接”等指示部件之间的连接关系,该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基于回传照片核对识别防伪认证场景的人脸识别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S1,消费者通过移动设备对商品二维码进行扫描,软件显示扫码结果;S2,当消费者与销售人员未在同一场所时,消费者通过移动设备将通知发送至销售人员移动设备端,销售人员移动设备端收到人脸识别通知,销售人员打开销售人员设备端将销售人员人脸照片实时拍摄并进行添加时空间防伪标识;S3,销售人员人脸照片发送至消费者移动设备端,消费者移动设备端程序采用图片特征提取算法对销售人员人脸照片上的时空间防伪标识进行解析,得到与其对应的二进制数据A;S4,消费者移动设备端进行上传二进制数据A至终端验证,终端对销售人员移动设备端的实时定位以及实时时间进行编码,得到与其对应的二进制数据B,终端将二进制数据B与消费者移动设备端上传的二进制数据A进行对比,当二进制数据A与二进制数据B相同时,则销售人员进行下一步人脸识别;S5,终端对销售人员人脸信息与云端数据库中的销售人员人脸数据信息基于稀疏表征,采用SRC算法进行对比,验证通过则进行线下付款流程。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回传照片核对识别防伪认证场景的人脸识别方法,其特征在于,S2中销售人员设备端对销售人员人脸采集时采用红外光源获得多张人脸图片,包括步骤如下:S2

1,销售人员移动设备端通过红外光源发射红外光谱至销售人员脸部;S2

2,销售人员移动设备端摄像头以每张10ms的速度抓拍20~30张销售人员脸部图片;S2

3,销售人员移动设备端判断...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金塬博
申请(专利权)人:吉林省高信技术服务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