轻薄透气防护服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4077451 阅读:13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7-11 18:0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轻薄透气防护服,包括防护服主体,所述防护服主体包括层层铺设的织物层、中间层、以及保护层,所述中间层包括铺设于所述织物层上的基底、以及设置于所述基底上的纳米纤维膜,所述纳米纤维膜以醋酸纤维素酯及乙烯聚乙烯醇共聚物为原料经熔融纺丝相分离法制备。通过上述方式,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在防护服内设置有纳米纤维膜,纳米纤维膜采用熔融纺丝相分离法制备,使得防护服具备抗病毒效果的同时,还具备较好的透湿透气性;此外,纳米纤维膜的强度较强,并与基底结合稳定,不易脱落。不易脱落。不易脱落。

Light breathable protective clothing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轻薄透气防护服


[0001]本技术涉及防护用品
,特别是涉及一种轻薄透气防护服。

技术介绍

[0002]在当前全球疫情高发的情况下,医护人员在进行防护作业时,必须要穿戴防护等级很高的防护服保证自己不受到病毒感染。之前的防护服大多由无纺布里层以及经过功能性处理的表层构成。这种防护服为了保证较好的防渗透性,导致其透气透湿性较差。医务工作者在穿戴防护服时,会由于湿气长时间无法排出而感觉不舒适。而且,目前防护服所使用的材料不够轻薄,经过处理后的功能层与基层的结合不牢度,很容易脱落,带来极大的安全隐患。
[0003]现有技术提供了一种高舒适性纳米纤维膜防护服,防护服的面料由表层、里层以及中间层组成,表层、里层以及中间层采用层压技术复合为一体。防护服的面料的中间层是采用聚乙烯醇及交联剂为原料经静电纺丝技术生产的纳米纤维膜,并以纺粘无纺布为基材来接收纳米纤维膜。这种技术在防护服的外层与里层之间增设了由纳米纤维膜构成的功能层,不仅能够有效阻隔细菌和病毒,防护服的透气性较好,而且透气亲肤,提高使用者的穿着舒适性。但是,采用这种静电纺丝技术生产的纳米纤维膜,纳米纤维膜的力学强度较差,穿戴者在使用时很容易发生纳米纤维膜断裂或脱落等问题,仍然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并且,静电纺丝技术并不适合量产,导致采用这种纳米纤维膜的防护服不能大批量生产,不适合当前的大环境,实用性较差。
[0004]因此,设计一种结构简单、透气透湿性好、适合大批量生产、防护服的安全性好的轻薄透气防护服就很有必要。

技术实现思路

[0005]为了克服上述问题,本技术提供一种轻薄透气防护服,在防护服内设置有纳米纤维膜,纳米纤维膜采用熔融纺丝相分离法制备,使得防护服具备抗病毒效果的同时,还具备较好的透湿透气性;此外,纳米纤维膜的强度较强,并与基底结合稳定,不易脱落。
[0006]为实现上述的目的,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0007]一种轻薄透气防护服,包括防护服主体,所述防护服主体包括层层铺设的织物层、中间层、以及保护层,所述中间层包括铺设于所述织物层上的基底、以及设置于所述基底上的纳米纤维膜,所述纳米纤维膜以醋酸纤维素酯及乙烯聚乙烯醇共聚物为原料经熔融纺丝相分离法制备。
[0008]进一步的,所述纳米纤维膜由若干纳米短纤维通过热粘合成型,并通过喷枪均匀喷洒于所述基底上。
[0009]进一步的,所述织物层的材质为亲水性聚丙烯无纺布与聚烯烃多孔膜的复合材料。
[0010]进一步的,所述保护层的材质为无纺布。
[0011]进一步的,所述无纺布为疏水性聚丙烯无纺布,所述无纺布的疏水接触角大于150
°

[0012]进一步的,所述织物层、中间层、以及保护层通过热熔胶热压技术复合为一体式结构。
[0013]进一步的,所述纳米纤维膜的孔径为50~100nm。
[0014]进一步的,所述纳米短纤维的长径比大于200。
[0015]进一步的,所述轻薄透气防护服包括上衣部以及与所述上衣部连接的下衣部,所述上衣部包括主体部、帽部以及一对袖部。
[0016]进一步的,所述上衣部的正侧的中间位置处设置有拉链部。
[0017]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
[0018]1.本技术的轻薄透气防护服,将防护服设置成织物层、中间层、以及保护层的层叠式结构,中间层由纳米纤维膜构成,使得防护服具备抗病毒效果的同时,还具备较好的透湿透气性以及轻薄性;织物层采用具备热湿舒适性的聚酯纤维,进一步保证防护服穿戴时的舒适性;保护层为疏水性聚丙烯无纺布,可以有效阻止外界的液体浸入防护服内,同时保证人体散发的水蒸气迅速通过防护服扩散到外界,提高防护服防护性能的同时,有效增加防护服的着装舒适性。
[0019]2.本技术的轻薄透气防护服,通过采用以醋酸纤维素酯及乙烯聚乙烯醇共聚物为原料经熔融纺丝相分离法制成的纳米纤维膜,保证了纳米纤维膜的整体强度,防止纳米纤维膜在穿戴者运动时发生断裂或脱落等情况。并且,相比于静电纺丝技术制备的纳米纤维膜,本申请的纳米纤维膜更适合量产,具备很强的推广价值及实用价值。
附图说明
[0020]图1是本技术的轻薄透气防护服的正面结构示意图;
[0021]图2是本技术的轻薄透气防护服的材质的结构示意图;
[0022]图3是本技术的轻薄透气防护服的纳米纤维膜的电镜示意图;
[0023]附图中各部件的标记如下:10、上衣部;11、拉链部;20、下衣部;101、织物层;102、中间层;103、保护层。
具体实施方式
[0024]为了使本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详细描述。
[0025]在此,还需要说明的是,为了避免因不必要的细节而模糊了本技术,在附图中仅仅示出了与本技术的方案密切相关的结构和/或处理步骤,而省略了与本技术关系不大的其他细节。
[0026]另外,还需要说明的是,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所固有的要素。
[0027]实施例1
[0028]如图1至2所示,一种轻薄透气防护服100,包括防护服主体。防护服主体包括层层铺设的织物层101、中间层102、以及保护层103。织物层101、中间层102、以及保护层103通过热熔胶热压技术复合为一体式结构,以制成防护服的材料。这种热熔胶热压技术制成的材料,各个层别之间压合紧密,不易脱落,保证防护服的安全性。如此设置,将防护服设置成织物层101、中间层102、以及保护层103的层叠式结构,中间层102由纳米纤维膜构成,使得防护服具备抗病毒效果的同时,还具备较好的透湿透气性以及轻薄性。
[0029]在一些实施例中,织物层101设置于防护服的内侧,其材质为亲水性聚丙烯无纺布与聚烯烃多孔膜的复合材料,保证织物层101的舒适性。具体来讲,织物层101以经过亲水改性的聚丙烯纺粘无纺布为基材,将多孔聚烯烃膜复合于基材上形成具备热湿舒适性的聚酯纤维,并将该聚酯纤维编织成织物。
[0030]在一些实施例中,中间层102包括铺设于织物层101上的基底、以及设置于基底上的纳米纤维膜。纳米纤维膜由若干纳米短纤维通过热粘合成型,并通过喷枪均匀喷洒于基底上。纳米短纤维是以醋酸纤维素酯及乙烯聚乙烯醇共聚物为原料经熔融纺丝相分离法制备而成。特别的,纳米纤维膜的孔径为50~100nm,能够有效将细菌、病毒等有害物质阻隔在防护服外。该制备方法得到的纳米短纤维为大长径比纳米纤维,且其长径比大于200。
[0031]具体来讲,在制备纳米短纤维时,先将醋酸纤维素酯(CAB)与乙烯聚乙烯醇共聚物(PVA

co

PE)干燥后按一定质量比(9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轻薄透气防护服,包括防护服主体,其特征在于,所述防护服主体包括层层铺设的织物层(101)、中间层(102)、以及保护层(103),所述中间层(102)包括铺设于所述织物层(101)上的基底、以及设置于所述基底上的纳米纤维膜,所述纳米纤维膜包括若干均匀设置于所述基底上的纳米短纤维,所述若干纳米短纤维与所述基底通过热粘合连接,所述纳米短纤维以醋酸纤维素酯及乙烯聚乙烯醇共聚物为原料经熔融纺丝相分离法制备;所述织物层(101)包括亲水性聚丙烯无纺布基底、以及铺设于所述亲水性聚丙烯无纺布上的聚烯烃多孔膜。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轻薄透气防护服,其特征在于,所述织物层(101)的材质为亲水性聚丙烯无纺布与聚烯烃多孔膜的复合材料。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轻薄透气防护服,其特征在于,所述保护层(103)的材质为无纺布。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轻薄透...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开宇朱志敏赵青华宋银红
申请(专利权)人:湖北拓盈新材料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