容器盖体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4075816 阅读:10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7-11 17:3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容器盖体结构,主要包含有一管身、一管身螺纹部、一盖体、一盖体螺纹部、及至少一肋条部,其中该管身螺纹部设于管身一端处,盖体螺纹部设于盖体内侧壁处,肋条部则设于盖体外侧壁,并且突部设于该盖体外侧壁,更重要的是,突部的宽度及厚度大于各该肋条部,借此,当使用者欲单手转动盖体时,可手握管身表面处,并使用食指、大拇指抵压肋条部或抵触突部,再向一方向施力转动即可开启盖体,达到单手即可轻松开启盖体的优势。达到单手即可轻松开启盖体的优势。达到单手即可轻松开启盖体的优势。

Container cover structur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容器盖体结构


[0001]本技术涉及一种利用可单手即可旋转开启盖体的容器盖体结构。

技术介绍

[0002]目前中国的医疗水平领先大多数国家,尤其是在生物科技方面更是显赫,所谓生物科技,是指利用生物体(含动物、植物及微生物的细胞)来生产有用的物质或改进制程,改良生物的特性,以降低成本及创新物种的科学技术。根据不同的工具和应用,它往往与生物工程和生物医学工程的(相关)领域重叠。千百年来,人类在农业,食品产业和医药已经采用生物技术。因此,生物科技方面领域非常广,包含最近较广为人知的快筛试剂等等,也包含所谓的酵素等等。然而为了装入这些液体试剂,必须使用特殊容器进行装载,方能保存。但是在开启盖体时,都必须使用双手才能旋动转开,非常麻烦,在使用上并不方便。
[0003]因此,要如何解决上述问题与缺陷,是本技术的专利技术人与从事此行业之相关厂商所亟欲研究改善的方向。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的目的主要在于提供一种透过盖体上的盖体螺纹部或是突部,让使用者可快速的开起盖体,并且可以使用单手即可开起盖体,非常快速方便。
[0005]本技术能够达成上述目的的主要结构包括有一管身,在管身的一端处设有一管身螺纹部,并且在管身的上侧处则设有一盖体,所述盖体的内侧壁设有一可以与上述管身螺纹部相互螺设固接的盖体螺纹部,且前述盖体的外侧壁设有数个肋条部,并且肋条部的延伸方向乃与该盖体螺纹部的设置方向呈正交,此外,盖体外侧壁还可设有至少一突部,并所述突部的宽度及厚度大于各该肋条部,因此,盖体与管身主要是透过管身螺纹部与盖体螺纹部的结合,让盖体可顺利的与管身固定,且当使用者欲使用单手开起盖体时,可将手握住管身的表面,再利用食指、大拇指去抵触肋条部予以开启盖体,亦或是抵压突部,并施以一方向的力道,进而开启盖体,如此方便的结构,让用户无须双手开盖,只须要单手即可快速转开盖体,非常方便且实用。
[0006]借由上述技术,可针对习用容器所存在的必须使用双手才能旋动转开,非常麻烦,在使用上并不方便的问题点加以突破,达到本技术如上述优点的实用进步性。
附图说明
[0007]图1:本专利技术较佳实施例的立体图。
[0008]图2:本专利技术较佳实施例的第一图A

A线剖视图。
[0009]图3:本专利技术较佳实施例的分解图。
[0010]图4:本专利技术较佳实施例的单手握持示意图。
[0011]图5:本专利技术再一较佳实施例的立体图。
[0012]图6:本专利技术再一较佳实施例的第五图A

A线剖视图。
[0013]图7:本专利技术再一较佳实施例的分解图。
[0014]图8:本专利技术再一较佳实施例的姆指抵压示意图。
[0015]图9:本专利技术再一较佳实施例的旋动盖体示意图。
[0016]图10:本专利技术又一较佳实施例的盖体示意图。
[0017]图11:本专利技术另一较佳实施例的管身突部示意图。
[0018]图12:本专利技术更一较佳实施例的立体图一。
[0019]图13:本专利技术更一较佳实施例的立体图二。
[0020]图14:本专利技术更一较佳实施例之机器组装示意图。
[0021]附图标记:管身:1、1a、1c、1d;管身螺纹部:11、11a;管身止挡部:12、12a;第一端部:13、13a;第二端部:23、23a;管身突部:14c;管身凹槽部:15d;盖体:2、2a、2c、2d;盖体螺纹部:21、21a;肋条部:22、22a;环沟:24、24a;突部:25a、25b;盖体凹槽部:26d;上机具:3d;下机具:4d。
具体实施方式
[0022]图1至图4为本技术较佳实施例的立体图和单手握持示意图,由图中可清楚看出,容器盖体主要包括:
[0023]一管身1;
[0024]一设于该管身1一端处的管身螺纹部11;
[0025]一盖体2;
[0026]一设于该盖体2内侧壁的盖体螺纹部21,得以与该管身螺纹部11相互螺固;及
[0027]数个设于该盖体2外侧壁的肋条部22,该肋条部22的延伸方向与该盖体螺纹部21的设置方向呈正交。
[0028]其中,该管身1位于该管身螺纹部11的一侧处具有一管身止挡部12。
[0029]其中,盖体2与该管身1结合时,该盖体2的第二端部23底触该管身止挡部12。
[0030]其中,该盖体2内侧端部具有一环沟24。
[0031]其中,该盖体2与该管身1结合时,该环沟24乃与该管身1的第一端部13相结合。
[0032]当使用者欲使用本案并需要开启盖体2时,可先利用中指、无名指与小指去扣住管身1,此时再用食指、大拇指按压肋条部22,之后再利用食指、大拇指转动盖体2,而盖体2即会因食指、大拇指的应力产生旋动,同一时间,盖体螺纹部21会顺着管身螺纹部11的轨道移动,进而使盖体2移出管身1端处,达到借由单手即可开启盖体2的优势,换言之,因肋条部22的延伸方向与该盖体螺纹部21的设置方向呈正交,所以肋条部22主要具有防滑效果,以让使用者按压肋条部22时,不会发生手滑问题,而可顺利快速开启盖体2。此外,盖体2在与管身1结合时,因盖体2的第二端部23底触该管身止挡部12,同时管身1的第一端部13还卡合于环沟24内,如此更达到具有防水效果,外界的液体无法进入到管身1内,相对的,管身1内的液体也不会溢出于外面,极具双向与双重防水的特性。
[0033]图5至图9为本技术再一较佳实施例的立体图和旋动盖体示意图,由图中可清楚看出,主要包括:
[0034]一管身1a;
[0035]一设于该管身1a一端处的管身螺纹部11a,且管身1a位于该管身螺纹部11a的一侧
处具有一管身止挡部12a;
[0036]一盖体2a,该盖体2a内侧端部具有一环沟24a;
[0037]一设于该盖体2a内侧壁的盖体螺纹部21a,得以与该管身螺纹部11a相互螺固;
[0038]数个设于该盖体2a外侧壁的肋条部22a,该肋条部22a的延伸方向与该盖体螺纹部21a的设置方向呈正交;及
[0039]至少一设于该盖体2s外侧壁的突部25a,该突部25a的宽度及厚度大于各该肋条部22a。
[0040]其中,该盖体2a与该管身1a结合时,该盖体2a的第二端部23a底触该管身止挡部12a,同时环沟24a与该管身1a的第一端部13a相结合。
[0041]当使用者欲使用本技术并需要开启盖体2a时,可先利用中指、无名指与小指去扣住管身1a,此时再用食指、大拇指按压突部25a,此时因为突部25a的宽度及厚度皆大于肋条部22a,因此使用者可以很快的摸到突部25a,且食指、大拇指在抵推突部25a时,可以很顺利的推动盖体2a转动,非常方便,并且在盖体2a与管身1a结合时,更可透过管身止挡部12a与盖体2a的第二端部23a迫紧,以及管身1a的第一端部13a与环沟24a的迫紧,进而达到防水防尘的优势。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容器盖体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一管身;一设于该管身一端处的管身螺纹部;一盖体;一设于该盖体内侧壁的盖体螺纹部,得以与该管身螺纹部相互螺固;及数个设于该盖体外侧壁的肋条部,该肋条部的延伸方向与该盖体螺纹部的设置方向呈正交;该盖体外侧壁设有至少一突部,该突部的宽度及厚度大于各该肋条部的宽度及厚度;该管身侧表面部上设有至少一管身突部。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容器盖体结构,其中,该管身位于该管身螺纹部的一侧处具有一管身止挡部。3...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钟轩禾杨曜鸣叶博文叶子维叶语仑林昱宏林永常
申请(专利权)人:昊铭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相关技术
    暂无相关专利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