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隧道逃生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4075402 阅读:25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7-11 17:3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隧道逃生装置,属于隧道施工安全领域,包括逃生管道,逃生管道的外壁设置有消能装置,所述消能装置用于消耗隧道塌方对所述逃生管道的冲击力;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消能装置包括两种形式,即消能管道和消能支架;对于连接装置则包括了三种形式,另外还增设了辅助槽体、逃生小车和逃生舱;通过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设置的消能装置和连接装置,在逃生管道自身强度的基础之上进一步增强逃生管道抵抗冲击的能力,特别是对于瞬间、大型塌方块体冲击的抵抗能力,能够保证逃生管道在落石、塌方的情况下,保证逃生管道的畅通,为施工人员提供更佳的逃生方式,保证施工作业安全。保证施工作业安全。保证施工作业安全。

A tunnel escape devic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隧道逃生装置


[0001]本技术涉及隧道施工安全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隧道逃生装置。

技术介绍

[0002]目前,在隧道逃生设计中,隧道逃生管道是最常用的一种设计方案之一,并且在《铁路隧道施工抢险救援指南》(Q/CR9219

2015)和《公路工程施工安全技术规范》(JTG F90

2015)中均有相关设计规定。
[0003]现有隧道逃生管道设计一般为φ800mm的圆形钢管,管壁厚10mm,逃生钢管外侧没有帮助钢管消能的相关设计,仅靠逃生钢管的自身刚度来抵抗落石、塌方的冲击,则可能由于逃生钢管的变形,而失去逃生的功能。

技术实现思路

[0004]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本技术的专利技术目的在于:提供了一种隧道逃生装置,用以解决现有隧道逃生管道消能能力不足的问题。
[0005]本技术的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的:一种隧道逃生装置,包括逃生管道,所述逃生管道的外壁设置有消能装置,所述消能装置用于消耗隧道塌方对所述逃生管道的冲击力。
[0006]需要说明的是,逃生管道的外壁应当喷涂有鲜艳的颜色,如:红色、黄色、蓝色、绿色、紫色等鲜艳的颜色,将逃生管道与泥土、碎石区分开;喷涂鲜艳的颜色有助于在发生塌方、掩埋事故之后,救援人员可以快速寻找到逃生管道的位置,更有利于展开救援活动;相应的,逃生管道内壁喷涂绿、蓝、紫以及由它们构成的冷色调颜色,冷色调的颜色在视觉上有收缩的作用,是收缩色和后退色,也有使空间开阔、通透的效果,有助于安抚逃生人员情绪,缓解逃生人员的焦虑,有助于增强逃生人员的生存自信。
[0007]本技术在现有的逃生管道基础之上新增了消能装置,消能装置设置在逃生管道的外壁;消能装置用于增强逃生管道抵抗瞬间、大型塌方块体冲击的能力,避免逃生管道被落石、塌方砸坏而丧失原有的逃生功能。
[0008]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限定,所述消能装置包括旋转缠绕在所述逃生管道外壁的消能管道,所述消能管道包括硬质外壳,所述硬质外壳的内填充有柔性缓冲材料。
[0009]本技术方案的消能管道包括硬质外壳和柔性缓冲材料,硬质外壳用于提供对于柔性缓冲材料的限制力、对于逃生管道支撑力和对于落石、塌方的抵抗力,具体来说,硬质外壳限制其内部的柔性缓冲材料,并使得消能管道整体能严密缠绕在消能管道的外壁上,保证逃生管道的大部分外壁面都处于消能管道的遮蔽之下,硬质外壳还起着支撑整个逃生管道的作用,并且现有的逃生管道一般是通过开挖小型沟渠放置在施工隧道内,消能管道与施工隧道之间形成多个支撑点,有助于增强逃生管道的放置稳定性;消能管道旋转缠绕在逃生管道外,当出现落石、塌方时,硬质外壳和柔性缓冲材料相互配合,可以消耗大部分的落石、塌方的冲击力,并且,硬质外壳形成的受力拱可以将来自上方和侧边的冲击力,传递
到沟渠的边壁或者地面上,只有当消能管道被破坏之后,落石、塌方的冲击力才能直接作用于逃生管道,故而实现增强逃生管道的消能能力。
[0010]作为一种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硬质外壳为钢管或铁管,所述柔性缓冲材料为橡胶。橡胶的缓冲性能良好,钢管和铁管在施工领域应用十分广泛,材料易得。
[0011]作为一种优选的技术方案,还包括助推台,所述助推台与所述逃生管道的底部形状匹配,所述助推台通过连接件与所述逃生管道可拆卸式连接,所述助推台的底部设置有滚轮。由于开挖隧道的地面往往存在很多的砂石,并且地面一般不会平坦,故而需要通过助推台及滚轮进行运输和安装。
[0012]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限定,所述连接件包括第一连接块和第三连接块,所述第一连接块与所述逃生管道外壁固定连接,所述第一连接块上固定连接有第二连接块,所述第二连接块与所述第三连接块可拆式连接,所述第三连接块设置于所述助推台的顶部。本技术的第一连接块与逃生管道外壁固定连接,可以采用焊接、铆接等固定连接的方式,第二连接块为L形的结构,第二连接块可以与第三连接块可拆卸式连接,将逃生管道与助推台固定连接到一起的作用,第二连接块与第三连接块之间的连接方式可以采用销轴、螺栓等可拆卸式的连接方式。
[0013]作为一种可选的技术方案,所述消能装置包括消能支架,所述消能支架包括支撑架主体和承压板,所述支撑架主体的中部开设有放置所述逃生管道的通孔,所述支撑架主体的上部开设有放置消能部件的空槽,所述空槽设置于所述通孔的上方,所述承压板通过承压轴与所述消能部件固定连接。
[0014]本技术方案的消能装置是设计为消能支架的形式,消能支架与前述技术方案中的消能管道消能作用十分相似,消能支架是通过支撑架主体来实现对于逃生管道的支撑力(将逃生管道放置于通孔中,无需再专门开挖放置沟渠,通孔略微大于逃生管道,便于逃生管道插入支撑架主体)和增强逃生管道的消能能力,具体来说,是利用承压板来承载来自隧道上部的落石、塌方块体,承压板将冲击力传递给承压轴,承压轴将冲击力传递给消能部件,消能部件消耗掉冲击力,消能部件设置于空槽中,空槽的位置设置于消能支架的中轴线并位于通孔的上方,同样的,消能支架的底部存在圆拱(即通孔的外壁)结构,可以将冲击力向两侧地面持续释放,保持消能支架的相对稳定,从而保证逃生管道的相对稳定。
[0015]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限定,所述空槽内设置有消能块,所述消能块设置于所述承压轴的下方,所述承压轴能够剪切破坏所述消能块。承压轴达到极限承压状态时压迫到消能块,即当承压轴和消能部件的消能能力达到或接近极限状态时,承压轴压迫到消能块,当压力足够大时,才能使得承压轴剪切破坏消能块;消能块的设置则是进一步增强了消能装置的消能能力,从而实现进一步增强本技术的消能能力。
[0016]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限定,所述消能部件为弹性部件,所述弹性部件包括弹簧或橡胶。
[0017]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限定,所述支撑架主体的两侧边设置为弧形。支撑架主体两侧的弧形设置增强了逃生管道对于两侧边的落石、塌方块体的防护能力,当落石、塌方撞击支撑架主体时,会沿着弧形侧边滚落到地面,不会直接撞击到逃生管道。
[0018]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限定,相邻所述消能支架沿所述逃生管道的轴向方向间隔800

1000mm。消能支架间隔800

1000mm均匀设置可以在成本和消能效果之间保持较为
合适的平衡,相应的,也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设计承压板的尺寸,以达到适当的消能范围。
[0019]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限定,所述消能支架的底部设置有第一助推轮,由于开挖隧道的地面往往存在很多的砂石,并且地面一般不会平坦,故而需要通过第一助推轮进行运输和安装。
[0020]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限定,所述通孔的底部设置有第二助推轮,所述第二助推轮电性连接有电机,设置于通孔的第二助推轮起着运输逃生管道的作用,可以在消能支架不移动的基础上,进行逃生管道的运输,省时省力;并且,可以将第二助推轮连接电机进行驱动,无需人工操作,更加方便逃生管道的安装工作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隧道逃生装置,包括逃生管道(1),其特征在于,所述逃生管道(1)的外壁设置有消能装置,所述消能装置用于消耗隧道塌方对所述逃生管道(1)的冲击力;所述消能装置包括旋转缠绕在所述逃生管道(1)外壁的消能管道(2),所述消能管道(2)包括硬质外壳(31),所述硬质外壳(31)内填充有柔性缓冲材料(32);或所述消能装置包括消能支架(5),所述消能支架(5)包括支撑架主体(51)和承压板(54),所述支撑架主体(51)的中部开设有放置所述逃生管道(1)的通孔(52),所述支撑架主体(51)的上部开设有放置消能部件(55)的空槽,所述空槽设置于所述通孔(52)的上方,所述承压板(54)通过承压轴(56)与所述消能部件(55)固定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隧道逃生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硬质外壳(31)为钢管或铁管,所述柔性缓冲材料(32)为橡胶。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隧道逃生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助推台(101),所述助推台(101)与所述逃生管道(1)的底部形状匹配,所述助推台(101)通过连接件(10)与所述逃生管道(1)可拆卸式连接,所述助推台(101)的底部设置有滚轮(102)。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隧道逃生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件(10)包括第一连接块(103)和第三连接块(105),所述第一连接块(103)与所述逃生管道(1)外壁固定连接,所述第一连接块(103)上固定连接有第二连接块(104),所述第二连接块(104)与所述第三连接块(105)可拆式连接,所述第三连接块(105)设置于所述助推台(101)的顶部。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隧道逃生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空槽内设置有消能块(57),所述消能块(57)设置于所述承压轴(56)的下方,所述承压轴(56)能够剪切破坏所述消能块(57)。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隧道逃生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消能部件(55)为弹性部件,所述弹性部件包括弹簧或橡胶。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隧道逃生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架主体(51)的两侧边均设置为弧形。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隧道逃生装置,其特征在于,相邻所述消能支架(5)沿所述逃生管道(1)的轴向方向间隔800

1000mm。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隧道逃生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消能支架(5)的底部设置有第一助推轮(58)。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隧道逃生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通孔(52)的底部设置有第二助推轮(59),所述第二助推轮(59)电性连接有电机。11.根据权利要求1

10任一项所述的一种隧道逃生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连接装置,相邻两根所述逃生管道(1)通过所述连接装置可拆卸式连接。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一种隧道逃生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装置包括抱箍(11)和设置于所述逃生管道(1)两端的环形卡接块(12),所述抱箍(11)的内壁设置有限位块(112),所述抱箍(11)抱紧时,所述限位块(112)将相邻两根所述逃生管道(1)的所述环形卡接块(12)卡紧。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一种...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思江
申请(专利权)人:中铁二十三局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