压缩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4074990 阅读:31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7-11 17:25
本发明专利技术所涉及的压缩机具备:压缩机构部,将在内部压缩的制冷剂从排出口排出;密闭容器,收纳上述压缩机构部,在内部形成有供从上述排出口排出的制冷剂流入的排出室;以及排出阀机构,从上述排出室侧能够开闭地覆盖上述排出口,上述压缩机构部在上述排出口的上述排出室侧的端部的周缘具备阀座,上述排出阀机构具备从与上述压缩机构部的固定部位向上述排出口延伸并与上述阀座接触的簧片阀,构成为上述簧片阀由于从上述排出口排出的制冷剂的压力而以上述固定部位为固定端进行弹性变形,而使上述压缩机构部的内部与上述排出室连通,上述簧片阀具备:第1板厚部,包含与上述阀座接触的部位;和第2板厚部,从上述第1板厚部朝向上述固定部位延伸,上述第1板厚部的最大厚度比上述第2板厚部的厚度厚。述第2板厚部的厚度厚。述第2板厚部的厚度厚。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压缩机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压缩制冷剂的压缩机。

技术介绍

[0002]压缩制冷剂的压缩机被用作构成制冷循环装置的设备之一。另外,制冷循环装置例如搭载于空调装置以及制冷装置。
[0003]作为构成这样的制冷循环装置的构成设备之一的压缩机的种类之一,以往,公知有如下这样的压缩机:构成为从压缩机构部的排出口排出的制冷剂被暂时排出到密闭容器内的排出室的结构,并具备从排出室侧能够开闭地覆盖排出口的排出阀机构。例如,作为这样的压缩机的一个例子,公知有涡旋压缩机(参照专利文献1)。详细而言,以往的涡旋压缩机具备涡旋式的压缩机构部,该涡旋式的压缩机构部形成有排出口,将在内部压缩的制冷剂从排出口排出。另外,以往的涡旋压缩机具备密闭容器,该密闭容器收纳有压缩机构部,在内部形成有供从压缩机构部的排出口排出的制冷剂流入的排出室。另外,以往的涡旋压缩机在密闭容器内还具备排出阀机构,该排出阀机构从排出室侧能够开闭地覆盖压缩机构部的排出口。
[0004]若对以往的排出阀机构的周边结构具体地进行说明,则压缩机构部在排出口的排出室侧的端部的周缘具备阀座。另外,排出阀机构具备一部分固定于压缩机构部的簧片阀。簧片阀是厚度在整体上一样的板状部件。簧片阀从与压缩机构部之间的固定部位朝向排出口延伸,并且末端部与阀座接触。从排出口排出的制冷剂的压力作用于簧片阀中的与排出口相对的部位。因此,若从排出口排出的制冷剂的压力上升,则由于该制冷剂的压力,簧片阀以与压缩机构之间的固定部位为固定端发生弹性变形,而簧片阀的末端部从阀座离开。由此,排出口打开。于是,在压缩机构部被压缩的制冷剂从排出口排出,并通过阀座与簧片阀之间,流入排出室。另外,若从排出口排出的制冷剂的压力下降,则簧片阀的弹性变形恢复,簧片阀的末端部与阀座接触。由此,排出口关闭,制冷剂从排出口向排出室的流入结束。
[0005]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1

221173号公报
[0006]在簧片阀的弹性变形恢复,排出口被簧片阀关闭时,簧片阀的与阀座接触的接触部位被施加向阀座碰撞时的冲击。为了抑制簧片阀因该冲击而损伤,需要将簧片阀的与阀座接触的接触部位的厚度加厚到某种程度。这里,如上所述,以往的簧片阀是厚度在整体上一样的板状部件。因此,若为了抑制簧片阀的损伤而加厚簧片阀的厚度,则簧片阀的刚性提高,簧片阀难以弹性变形。其结果,在排出口打开时,阀座与簧片阀之间的缝隙变小,阀座与簧片阀之间的流路阻力增加。因此,对于具备从排出室侧能够开闭地覆盖排出口的排出阀机构的以往的压缩机而言,若为了抑制簧片阀的损伤而加厚簧片阀的厚度,则存在被压缩机构部压缩的制冷剂难以流入排出室,而压缩机的性能降低的课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7]本专利技术是为了解决上述课题而做出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抑制簧片阀的损
伤,还能够抑制性能的降低的压缩机。
[0008]本专利技术所涉及的压缩机具备:压缩机构部,形成有排出口,将在内部压缩的制冷剂从上述排出口排出;密闭容器,收纳上述压缩机构部,在内部形成有供从上述排出口排出的制冷剂流入的排出室;以及排出阀机构,收纳于上述密闭容器,从上述排出室侧能够开闭地覆盖上述排出口,上述压缩机构部在上述排出口的上述排出室侧的端部的周缘具备阀座,上述排出阀机构具备簧片阀,该簧片阀从与上述压缩机构部之间的固定部位向上述排出口延伸,并与上述阀座接触,上述排出阀机构构成为,上述簧片阀由于从上述排出口排出的制冷剂的压力而以上述固定部位为固定端进行弹性变形,而使上述压缩机构部的内部与上述排出室连通,上述簧片阀具备:第1板厚部,包含与上述阀座接触的部位;和第2板厚部,从上述第1板厚部朝向上述固定部位延伸,上述第1板厚部的最大厚度比上述第2板厚部的厚度厚。
[0009]本专利技术所涉及的压缩机的簧片阀的第1板厚部的最大厚度比第2板厚部的厚度厚。因此,即使在为了抑制簧片阀的损伤而加厚包含与阀座接触的部位的第1板厚部的厚度的情况下,也能够通过比第1板厚部薄的第2板厚部,比以往抑制簧片阀难以弹性变形的情况。因此,本专利技术所涉及的压缩机即使在为了抑制簧片阀的损伤而加厚包含与阀座接触的部位的第1板厚部的厚度的情况下,也能够比以往抑制性能的降低。
附图说明
[0010]图1是本实施方式1所涉及的压缩机的纵剖视图。
[0011]图2是表示本实施方式1所涉及的压缩机的排出阀机构周边的纵剖视图。
[0012]图3是本实施方式1所涉及的压缩机的排出阀机构的簧片阀的俯视图。
[0013]图4是表示本实施方式1所涉及的压缩机的另一个例子的排出阀机构周边的纵剖视图。
[0014]图5是从下方观察图4所示的阀按压件的端部周边的图。
[0015]图6是表示本实施方式2所涉及的压缩机的排出阀机构周边的纵剖视图,且是表示阀座以及簧片阀的第1板厚部周边的图。
[0016]图7是表示图6的簧片阀的第1板厚部的俯视图。
[0017]图8是表示本实施方式2所涉及的压缩机的另一个例子的排出阀机构周边的纵剖视图,且是表示阀座以及簧片阀的第1板厚部周边的图。
[0018]图9是表示图8的簧片阀的第1板厚部的俯视图。
[0019]图10是表示本实施方式2所涉及的压缩机的另一个例子的排出阀机构周边的纵剖视图,且是表示阀座以及簧片阀的第1板厚部周边的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0]在以下各实施方式中,对本专利技术所涉及的压缩机的一个例子进行说明。此外,本专利技术所涉及的压缩机是构成为从压缩机构部的排出口排出的制冷剂被暂时排出到密闭容器内的排出室的结构,并具备从排出室侧能够开闭地覆盖排出口的排出阀机构的压缩机。以往,作为具备从排出室侧能够开闭地覆盖排出口的排出阀机构的压缩机,公知有涡旋压缩机、叶片式压缩机、旋转式压缩机以及往复式压缩机等各种压缩机。在以下各实施方式中,
以涡旋压缩机为例,对本专利技术所涉及的压缩机的一个例子进行说明。然而,本专利技术并不限定于采用于涡旋压缩机的专利技术。也可以在涡旋压缩机以外的压缩机中采用本专利技术。另外,在用于以下各实施方式的各附图中,本专利技术所涉及的压缩机的构成部件的大小,有时与使用本专利技术实际制造出的压缩机的构成部件的大小不同。
[0021]实施方式1
[0022]图1是本实施方式1所涉及的压缩机的纵剖视图。
[0023]以下,基于图1,对本实施方式1所涉及的压缩机200的示意结构进行说明。压缩机200是制冷循环装置的构成设备之一。更详细而言,压缩机200吸入在制冷循环装置内循环的制冷剂,并将其压缩成高温高压状态而排出。制冷循环装置用于冰箱、冷冻库、自动贩卖机、空调装置、制冷装置、以及热水供给器等各种工业设备中。
[0024]压缩机200为涡旋压缩机,且具备涡旋式的压缩机构部10、密闭容器1、以及排出阀机构100。压缩机构部10形成有排出口32,将在内部压缩的制冷剂从排出口32排出。压缩机构部10为具备固定涡旋件11以及摆动涡旋件21的涡旋式压缩机构部。在密闭容器1收纳有压缩机构部10以及排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1.一种压缩机,其中,所述压缩机具备:压缩机构部,形成有排出口,将在内部压缩的制冷剂从所述排出口排出;密闭容器,收纳所述压缩机构部,在内部形成有供从所述排出口排出的制冷剂流入的排出室;以及排出阀机构,收纳于所述密闭容器,从所述排出室侧能够开闭地覆盖所述排出口,所述压缩机构部在所述排出口的所述排出室侧的端部的周缘具备阀座,所述排出阀机构具备簧片阀,该簧片阀从与所述压缩机构部之间的固定部位向所述排出口延伸,并与所述阀座接触,所述排出阀机构构成为,所述簧片阀由于从所述排出口排出的制冷剂的压力而以所述固定部位为固定端进行弹性变形,而使所述压缩机构部的内部与所述排出室连通,所述簧片阀具备:第1板厚部,包含与所述阀座接触的部位;和第2板厚部,从所述第1板厚部朝向所述固定部位延伸,所述第1板厚部的最大厚度比所述第2板厚部的厚度厚。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压缩机,其中,所述排出阀机构具备阀按压件,该阀按压件在所述簧片阀由于从所述排出口排出的制冷剂的压力而进行了弹性变形时与该簧片阀接触,所述第1板厚部的与所述阀按压件相对的表面部,比所述第2板厚部的与所述阀按压件相对的表面部向所述阀按压件侧突出,在所述阀按压件的与所述簧片阀相对的表面部,在所述簧片阀接触到该阀按压件时与所述第1板厚部相对的部位形成有阀按压件凹部,该阀按压件凹部在所述簧片阀接触到该阀按压件时供所述第1板厚部进入。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压缩机,其中,在所述第1板厚部与所述阀座的相对方向上观察所述第1板厚部以及所述阀座时,所述第1板厚部的外周部配置于比所述阀座的外周部靠外侧的位置。4.根据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压缩机,其中,在所述第1板厚部,在与所述排出口相对的部位形成有簧片阀凹部,该簧片阀凹部沿所述第1板厚部与所述阀座的相对方向凹陷。...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达胁浩平增本浩二高村祐司
申请(专利权)人:三菱电机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