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漏电断路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4068956 阅读:18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7-06 22:4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漏电断路器,涉及低压电器技术领域。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漏电断路器,包括壳体、保护极和可断开中性极,壳体沿第一方向划分有第一腔室和第二腔室,保护极位于第一腔室内,可断开中性极位于第二腔室内,保护极包括第一船型手柄、第一合分闸机构、第一输入端子和第一输出端子,可断开中性极包括第二船型手柄、第二合分闸机构、第二输入端子和第二输出端子,第一船型手柄和第二船型手柄并排设置在壳体的第一表面上,第一输入端子和第二输入端子、第一输出端子和第二输出端子分别并排设置在壳体的第二表面上。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的漏电断路器,结构简单且对称,体积小,内部空间利用率高,合闸角度小,能够安装于较小的空间内。能够安装于较小的空间内。能够安装于较小的空间内。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漏电断路器


[0001]本技术涉及低压电器
,具体而言,涉及一种漏电断路器。

技术介绍

[0002]漏电断路器是电路中漏电电流超过预定值时能自动动作的开关,主要用于当发生人身触电或漏电时,能迅速切断电源,保障人身安全,防止触电事故的发生。有的漏电断路器还兼有过载、短路保护功能,可以作为不频繁接通、分断和转换电源之用。
[0003]现有的断路器大多采用螺钉接线,接线位置设置在断路器的两端,占用的空间较大,且断路器上方手柄为摇杆式,活动时需要较大的操作空间。此外,断路器下方用于固定的卡扣需要占用断路器的额外空间,使得断路器的整体体积较大,无法安装于内部空间较小的配电盒内。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漏电断路器,结构紧凑、体积较小,能够安装于较小的空间内。
[0005]本技术的实施例是这样实现的:
[0006]一种漏电断路器,其包括壳体、保护极和可断开中性极,壳体沿第一方向划分有第一腔室和第二腔室,保护极位于第一腔室内,可断开中性极位于第二腔室内;保护极包括第一船型手柄、第一合分闸机构、第一输入端子和第一输出端子,第一船型手柄驱动第一合分闸机构合闸或分闸,第一输入端子和第一输出端子分别与第一合分闸机构连接以形成第一导电回路;可断开中性极包括第二船型手柄、第二合分闸机构、第二输入端子和第二输出端子,第二船型手柄驱动第二合分闸机构合闸或分闸,第二输入端子和第二输出端子分别与第二合分闸机构连接以形成第二导电回路;第一船型手柄和第二船型手柄并排设置在壳体的第一表面上,第一输入端子和第二输入端子、第一输出端子和第二输出端子分别并排设置在壳体的第二表面上,第二表面和第一表面相对设置。
[0007]可选的,作为一种可实施的方式,第一船型手柄通过第一连杆与第一合分闸机构转动连接,第二船型手柄通过第二连杆与第二合分闸机构转动连接。
[0008]可选的,作为一种可实施的方式,第一船型手柄包括相互连接的第一船型本体和第一延伸部,第一船型本体转动设置在壳体内,第一延伸部与第一合分闸机构连接,第一船型本体的船身位置设有第一凹陷部,第一凹陷部露出于第一表面,第一延伸部位于第一船型本体上与第一凹陷部相对的一侧;第二船型手柄包括相互连接的第二船型本体和第二延伸部,第二船型本体转动设置在壳体内,第二延伸部与第二合分闸机构连接,第二船型本体的船身位置设有第二凹陷部,第二凹陷部露出于第一表面,第二延伸部位于第二船型本体上与第二凹陷部相对的一侧。
[0009]可选的,作为一种可实施的方式,保护极还包括用于使第一合分闸机构分闸的短路保护脱扣器,第一合分闸机构呈L型,短路保护脱扣器位于第一船型手柄和第一合分闸机
构围合形成的区域内;可断开中性极还包括用于使第二合分闸机构分闸的漏电保护脱扣器,第二船型手柄和漏电保护脱扣器沿第三方向依次排布,漏电保护脱扣器和第二合分闸机构沿第二方向依次排布;短路保护脱扣器和漏电保护脱扣器分别沿第一方向依次排布,第一方向、第二方向和第三方向分别相互垂直。
[0010]可选的,作为一种可实施的方式,保护极还包括过载保护器,过载保护器的一端延伸至第一合分闸机构的中部、另一端与第一输出端子连接,过载保护器发热弯曲,驱动第一合分闸机构分闸。
[0011]可选的,作为一种可实施的方式,第一合分闸机构包括相互配合的第一动触头组件和第一静触头组件,第一输入端子与第一静触头组件连接,第一输出端子与第一动触头组件连接,第一动触头组件位于壳体内沿第二方向上的一侧,第一静触头组件位于壳体内沿第二方向上的中部;第二合分闸机构包括相互配合的第二动触头组件和第二静触头组件,第二输入端子与第二静触头组件连接,第二输出端子与第二动触头组件连接;第一动触头组件和第二动触头组件、第一静触头组件和第二静触头组件分别沿第一方向依次排布,第一方向和第二方向相互垂直。
[0012]可选的,作为一种可实施的方式,保护极还包括第一灭弧室和第一引弧板,第一引弧板的一端延伸至第一灭弧室、另一端延伸至第一合分闸机构,第一船型手柄、第一合分闸机构、第一灭弧室和第一引弧板沿第三方向依次排布,第一灭弧室和第一引弧板位于第一输入端子和第一输出端子之间;可断开中性极还包括第二灭弧室和第二引弧板,第二引弧板的一端延伸至第二灭弧室、另一端延伸至第二合分闸机构,第二船型手柄、第二合分闸机构和第二灭弧室沿第三方向依次排布,第二输入端子、第二灭弧室、第二引弧板和第二输出端子沿第二方向依次排布,第二方向和第三方向相互垂直。
[0013]可选的,作为一种可实施的方式,还包括线路板,线路板位于保护极和可断开中性极之间;可断开中性极还包括用于判断合分闸机构工作状态的信号输出机构,信号输出机构包括设置在线路板上的信号端口、第一弹簧、第一导电针和第二导电针,信号端口位于壳体的第一表面的边缘,信号端口和第二船型手柄沿第二方向依次排布,第一弹簧的一端与第一导电针连接、另一端在自然状态下与第二导电针接触,第二合分闸机构合闸,第二船型手柄驱动第一弹簧与第二导电针分离。
[0014]可选的,作为一种可实施的方式,还包括线路板,线路板位于保护极和可断开中性极之间;可断开中性极还包括漏电测试机构,漏电测试机构包括试验按钮、第二弹簧、第三导电针和第四导电针,试验按钮位于壳体的第一表面的边缘,第二船型手柄和试验按钮沿第二方向依次排布,第二弹簧的一端与第三导电针连接、另一端在自然状态下与试验按钮接触,试验按钮伸入壳体内部,试验按钮驱动第二弹簧与第四导电针接触;第一输入端子通过电阻与第四导电针连接,第二输出端子通过第二合分闸机构与第二弹簧连接。
[0015]可选的,作为一种可实施的方式,可断开中性极还包括零序电流互感器,第一导电回路和第二导电回路分别穿过零序电流互感器,第二船型手柄、第二合分闸机构和零序电流互感器沿第三方向依次排布,第二输入端子、零序电流互感器和第二输出端子沿第二方向依次排布,第二方向和第三方向相互垂直。
[0016]本技术实施例的有益效果包括:
[0017]本技术提供的漏电断路器,包括壳体、保护极和可断开中性极,壳体沿第一方
向划分有第一腔室和第二腔室,保护极位于第一腔室内,可断开中性极位于第二腔室内;保护极包括第一船型手柄、第一合分闸机构、第一输入端子和第一输出端子,第一船型手柄驱动第一合分闸机构合闸或分闸,第一输入端子和第一输出端子分别与第一合分闸机构连接以形成第一导电回路;可断开中性极包括第二船型手柄、第二合分闸机构、第二输入端子和第二输出端子,第二船型手柄驱动第二合分闸机构合闸或分闸,第二输入端子和第二输出端子分别与第二合分闸机构连接以形成第二导电回路;第一船型手柄和第二船型手柄并排设置在壳体的第一表面上,第一输入端子和第二输入端子、第一输出端子和第二输出端子分别并排设置在壳体的第二表面上,第二表面和第一表面相对设置。上述漏电断路器结构简单且对称,体积小,内部空间利用率高,合闸角度小,能够安装于较小的空间内。
附图说明
[0018]为了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漏电断路器(100),其特征在于,包括壳体(110)、保护极(101)和可断开中性极(102),所述壳体(110)沿第一方向划分有第一腔室和第二腔室,所述保护极(101)位于所述第一腔室内,所述可断开中性极(102)位于所述第二腔室内;所述保护极(101)包括第一船型手柄(120a)、第一合分闸机构、第一输入端子(141a)和第一输出端子(142a),所述第一船型手柄(120a)驱动所述第一合分闸机构合闸或分闸,所述第一输入端子(141a)和所述第一输出端子(142a)分别与所述第一合分闸机构连接以形成第一导电回路;所述可断开中性极(102)包括第二船型手柄(120b)、第二合分闸机构、第二输入端子(141b)和第二输出端子(142b),所述第二船型手柄(120b)驱动所述第二合分闸机构合闸或分闸,所述第二输入端子(141b)和所述第二输出端子(142b)分别与所述第二合分闸机构连接以形成第二导电回路;所述第一船型手柄(120a)和所述第二船型手柄(120b)并排设置在所述壳体(110)的第一表面上,所述第一输入端子(141a)和所述第二输入端子(141b)、所述第一输出端子(142a)和所述第二输出端子(142b)分别并排设置在所述壳体(110)的第二表面上,所述第二表面和所述第一表面相对设置。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漏电断路器(100),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船型手柄(120a)通过第一连杆(190a)与所述第一合分闸机构转动连接,所述第二船型手柄(120b)通过第二连杆(190b)与所述第二合分闸机构转动连接。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漏电断路器(100),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船型手柄(120a)包括相互连接的第一船型本体(121a)和第一延伸部(122a),所述第一船型本体(121a)转动设置在所述壳体(110)内,所述第一延伸部(122a)与所述第一合分闸机构连接,所述第一船型本体(121a)的船身位置设有第一凹陷部(1211a),所述第一凹陷露出于所述第一表面,所述第一延伸部(122a)位于所述第一船型本体(121a)上与所述第一凹陷部(1211a)相对的一侧;所述第二船型手柄(120b)包括相互连接的第二船型本体(121b)和第二延伸部(122b),所述第二船型本体(121b)转动设置在所述壳体(110)内,所述第二延伸部(122b)与所述第二合分闸机构连接,所述第二船型本体(121b)的船身位置设有第二凹陷部(1211b),所述第二凹陷部(1211b)露出所述第一表面,所述第二延伸部(122b)位于所述第二船型本体(121b)上与所述第二凹陷部(1211b)相对的一侧。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漏电断路器(100),其特征在于,所述保护极(101)还包括用于使所述第一合分闸机构分闸的短路保护脱扣器(161),所述第一合分闸机构呈L型,所述短路保护脱扣器(161)位于所述第一船型手柄(120a)和所述第一合分闸机构围合形成的区域内;所述可断开中性极(102)还包括用于使所述第二合分闸机构分闸的漏电保护脱扣器(171),所述第二船型手柄(120b)和所述漏电保护脱扣器(171)沿第三方向依次排布,所述漏电保护脱扣器(171)和所述第二合分闸机构沿第二方向依次排布;所述短路保护脱扣器(161)和所述漏电保护脱扣器(171)分别沿第一方向依次排布,第一方向、第二方向和第三方向分别相互垂直。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漏电断路器(100),其特征在于,所述保护极(101)还包括过载
保护器(162),所述过载保护器(162)的一端延伸至所述第一合分闸机构的中部、另一端与所述第一输出端子(142a)连接,所述过载保护器(162)发热弯曲,驱动所述第一合分闸机构分闸。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漏电断路器(100),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合分闸机构包括相互配合的第一动触头组件(131a)和第一静触头组件(132a),所述第一输入端子(141a)与所述第一静触头组件(132a)连接,所述第一输出端子(142a)与所述第一动触头组件(131a)连接,所述第一动触头组件(131a)位于所述壳体(...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宋增强潘万军杨娜乔嗣健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良信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