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自动上料设备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4068771 阅读:33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7-06 22:3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自动上料设备,包括设有操作台的柜体、设于所述柜体内的供料机构、设于所述操作台上的定位机构,以及设于所述操作台上并在所述供料机构和所述定位机构之间起到转运作用的转运机构;所述供料机构包括料盘输送组件、与所述料盘输送组件对称设置的料盘回收组件,以及设于所述料盘输送组件和所述料盘回收组件的顶部并在所述料盘输送组件与料盘回收组件之间往复移动的料盘转运组件;所述转运机构包括对应所述料盘输送组件和所述定位机构设置的机械臂。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所述自动上料设备整体结构紧凑占用空间小、降低了上料操作难度、实现了不间断供料、提高了定位精度并保证了注塑质量。保证了注塑质量。保证了注塑质量。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自动上料设备


[0001]本技术涉及注塑工艺自动化设备
,特别是涉及一种自动上料设备。

技术介绍

[0002]在塑胶注塑工艺过程中,在塑胶结构中加入金属或其他金属结构,在塑胶结构中加入金属片或者其他金属结构,以达到产品电性性能或者结构强度的目的,通常情况下,电子设备中的电性连接器件、汽车上的电子设备或结构件上的使用该种结构较为常见。如今,电子设备中的部件及汽车相关部件的生产,均已朝向自动化、无人化方向发展,如此对产品的生产效率、可靠性具有巨大的提升。
[0003]现有技术中针对此工艺的公开设备包括半自动治具以及弹夹式自动上料机构。所述半自动治具的工作原理为:人工将金属部件摆放到治具上,注塑时注塑的机械手直接到治具上取金属部件,放到注塑机内进行注塑。该方法实施是需要专门的操作人员再旁值守,并将金属部件摆放在治具内,且为了保证金属部件在注塑模具内位置放置的准确性,对定位治具的精度要求较高且对操作人员的操作精度要求较高,因此该方法不但浪费人力而且对治具及操作的要求较高,误差率较高。所述弹夹式自动上料机构的操作原理:将金属部件从吸塑盘取出后摆成一摞,放入弹夹舱内,再通过机械手将金属部件从弹夹舱内吸取至定位治具上,注塑机械手将金属部件从定位治具上转移至注塑机内进行注塑。该方法在实施时,需人工将金属部件从吸塑盘中取出,在金属部件特别是较薄易变性的金属部件在取出时容易发生变形,从而导致注塑不良;此外,金属部件在定位治具内必须卡紧定位,一次定位操作,若金属部件在放置到定位治具上时位置不正,则会导致金属部件变形,进而降低注塑品质。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的目的是解决上述问题,提供一种能够降低作业难度、提高注塑品质且稳定高效的自动上料设备。
[0005]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所述:
[0006]一种自动上料设备,其包括设有操作台的柜体、设于所述柜体内的供料机构、设于所述操作台上的定位机构,以及设于所述操作台上并在所述供料机构和所述定位机构之间起到转运作用的转运机构;所述供料机构包括料盘输送组件、与所述料盘输送组件对称设置的料盘回收组件,以及设于所述料盘输送组件和所述料盘回收组件的顶部并在所述料盘输送组件与料盘回收组件之间往复移动的料盘转运组件;所述转运机构包括对应所述料盘输送组件和所述定位机构设置的机械臂。
[0007]优选地,所述料盘输送组件包括设于所述柜体底面的基板、设于所述基板上的支撑框架、搭接于所述支撑框架上的托盘、垂直于所述基板平面设置的安装板、设于所述安装板上的第一驱动组件、设于所述安装板上的第一滑动轨道以及与所述支撑框架连接的同步调节组件;所述支撑框架包括平行设于基板两侧的第一横杆和第二横杆、连接于所述第一
横杆和第二横杆之间且平行设置的第三横杆和第四横杆、通过竖直的连接杆与所述第三横杆和第四横杆连接的第五横杆和第六横杆、固定于所述第三横杆和第四横杆上的第一限位杆组和第二限位杆组,所述同步调节组件设于所述第三横杆和第四横杆之间。
[0008]优选地,所述托盘包括搭设与所述第五横杆和第六横杆上的托盘本体、活动连接于所述托盘本体上的置物板以及与所述第一滑动轨道配合连接的第一滑块,所述托盘本体与所述限位杆对应区域设有避让缺口。
[0009]优选地,所述料盘输送组件和料盘回收组件还包括设于所述第一限位杆组顶端且与所述第三横杆平行的第一稳固件以及设于所述第二限位杆组顶端且与所述第四横杆平行的第二稳固件,所述第一稳固件和第二稳固件上分别设有第一限位件和第二限位件。
[0010]优选地,所述同步调节组件包括第一驱动电机、与所述第一驱动电机对称设置的第一转轴、连接于所述第一驱动电机和第一转轴之间的第一传动带以及分别设于所述第一传动带两平行区域的第一连接件和第二连接件,所述第一连接件与所述第三横杆连接,所述第二连接件与所述第四横杆连接。
[0011]优选地,所述料盘转运组件包括设于所述操作台上的第二滑动轨道、跨设于所述第二滑动轨道之间的桥板、设于所述桥板上的升降板以及设于所述操作台上的第二驱动组件以及设于所述升降板侧边的若干定位杆,所述桥板上设有与所述第二滑动轨道配合连接的第二滑动件。
[0012]优选地,所述定位机构包括靠近所述料盘输送组件设置的粗定位治具、远离所述料盘输送组件设置的精定位治具以及设于所述粗定位治具和精定位治具之间并用于转运嵌件的翻转轴组件。
[0013]优选地,所述粗定位治具包括间隔设置的定位板以及设于定位板表面的定位凸起;
[0014]所述精定位治具包括顶板、顶角处与所述顶板通过支撑柱连接的底板、设于所述顶板与底板之间的限位组件以及设于操作台上的第三滑动轨道,所述底板上设有与所述第三滑动轨道配合连接的第三滑块;
[0015]所述翻转轴组件包括翻转轴以及设于翻转轴上的吸件摆臂,所述吸件摆臂设于所述定位板的间隙内。
[0016]优选地,所述顶板上设有与其横向侧边平行设置的第一定位块,所述顶板中部设有与所述顶板纵向侧边平行设置的两列第二定位块;
[0017]所述限位组件包括中板、对称设于所述中板且与所述第三滑动轨道平行设置的第一侧板和第二侧板、输出端与所述中板连接的驱动气缸以及对称设于所述中板两侧的第一斜顶块和第二斜顶块,所述第一斜顶块一端固定设于所述中板上、另一端连接于所述第一侧板上,所述第二斜顶块一端固定于所述中板上、另一端连接于所述第二侧板上;所述中板上设有与所述第一定位块对位设置的第一定位推块,所述第一侧板上和第二侧板上分别设有与所述第二定位块对位设置的第二定位推块。
[0018]优选地,所述转运机构还包括设于所述机械臂上并用于吸取金属部件的取料吸盘组件以及与所述取料吸盘组件连通的通气管;所述取料吸盘组件包括连接于所述机械臂的固定块、连接于所述固定块上的滑动块、设于所述滑动块底部的连接片以及设于所述连接片两端的吸嘴,所述吸嘴通过通气分管与所述通气管连通。
[0019]本技术的有益效果至少包括:
[0020]本技术所述的自动上料设备包括供料机构、转运机构和定位机构,所述供料机构将装有金属部件的料盘输送至料盘输送组件的顶部,然后转运机构将金属部件转运至定位组件,提高了金属部件的上料效率并实现了金属部件的自动上料,并且整体的结构紧凑占用空间小;
[0021]所述供料机构包括料盘输送组件和料盘回收组件以及料盘转运组件,料盘输送组件将设有金属部件的料盘提升至料盘输送组件的顶部后,金属部件被转运机构取走,空的料盘由料盘转运组件转运至料盘回收组件;使得所述自动上料设备能够不间断连续上料,并且直接将带有金属部件的料盘进行输送,避免了来回取放金属部件造成的金属部件变形,降低了注塑的不良品率,保证了注塑质量;
[0022]所述料盘输送装置和料盘回收装置均包括同步调节组件,所述同步调节组件通过第一传动带的转动带动第三横杆和第四横杆作对向移动,进而使得所述第一限位杆组和第二限位杆组的之间的距离可调节,使得所述料盘输送组件和料盘回收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自动上料设备,其特征在于:其包括设有操作台的柜体、设于所述柜体内的供料机构、设于所述操作台上的定位机构,以及设于所述操作台上并在所述供料机构和所述定位机构之间起到转运作用的转运机构;所述供料机构包括料盘输送组件、与所述料盘输送组件对称设置的料盘回收组件,以及设于所述料盘输送组件和所述料盘回收组件的顶部并在所述料盘输送组件与料盘回收组件之间往复移动的料盘转运组件;所述转运机构包括对应所述料盘输送组件和所述定位机构设置的机械臂。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动上料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料盘输送组件包括设于所述柜体底面的基板、设于所述基板上的支撑框架、搭接于所述支撑框架上的托盘、垂直于所述基板平面设置的安装板、设于所述安装板上的第一驱动组件、设于所述安装板上的第一滑动轨道以及与所述支撑框架连接的同步调节组件;所述支撑框架包括平行设于基板两侧的第一横杆和第二横杆、连接于所述第一横杆和第二横杆之间且平行设置的第三横杆和第四横杆、通过竖直的连接杆与所述第三横杆和第四横杆连接的第五横杆和第六横杆、固定于所述第三横杆和第四横杆上的第一限位杆组和第二限位杆组,所述同步调节组件设于所述第三横杆和第四横杆之间。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自动上料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托盘包括搭设与所述第五横杆和第六横杆上的托盘本体、活动连接于所述托盘本体上的置物板以及与所述第一滑动轨道配合连接的第一滑块,所述托盘本体与所述限位杆对应区域设有避让缺口。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自动上料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料盘输送组件和料盘回收组件还包括设于所述第一限位杆组顶端且与所述第三横杆平行的第一稳固件以及设于所述第二限位杆组顶端且与所述第四横杆平行的第二稳固件,所述第一稳固件和第二稳固件上分别设有第一限位件和第二限位件。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自动上料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同步调节组件包括第一驱动电机、与所述第一驱动电机对称设置的第一转轴、连接于所述第一驱动电机和第一转轴之间的第一传动带以及分别设于所述第一传动带两平行区域的第一连接件和第二连接件,所述第一连接件与所述第三横杆连接,所述第二连接件与所述第四横杆连接。6...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辉李华张浩
申请(专利权)人:昆山长盈精密技术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