叠螺式污泥脱水机污泥分离甩干机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4067410 阅读:17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7-06 22:0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叠螺式污泥脱水机污泥分离甩干机构,具体涉及污泥脱水技术领域,包括脱水筒,所述脱水筒的外表面上侧固定安装有进料管,所述脱水筒的外表面下侧固定安装有分离箱,所述脱水筒的右端上部固定安装有一号电机,所述一号电机的输出端通过联轴器固定安装有贯穿分离箱右侧内壁的转动杆,所述转动杆的外表面固定安装有第一螺纹条,所述分离箱的下端中部螺纹连接有保护筒。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所述的叠螺式污泥脱水机污泥分离甩干机构,污水通过通孔进入到离心筒内,然后二号电控制离心筒进行转动,使其内的污泥和污水进行离心分离,污水通过排水孔和出水槽离开,污泥则被过滤网拦截在离心筒内,从而完成对污泥的分离甩干。从而完成对污泥的分离甩干。从而完成对污泥的分离甩干。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叠螺式污泥脱水机污泥分离甩干机构


[0001]本技术涉及污泥脱水
,特别涉及叠螺式污泥脱水机污泥分离甩干机构。

技术介绍

[0002]污泥是污水处理后的必然产物,未经过固液分离的污泥进入环境后,会对水源和土壤带来二次污染,从而对生态环境造成危害,为此就需要使用脱水机来对污泥进行脱水浓缩处理,叠螺式污泥脱水机是新型的固液分离设备,主要通过螺杆直径和螺距变化产生的强大挤压力,实现对污泥进行挤压脱水。
[0003]一些小体积的污泥容易从叠螺片和脱水筒的缝隙中躲过挤压,从而导致部分污泥未能脱水就直接伴随着水流排出,进而危害生态环境。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叠螺式污泥脱水机污泥分离甩干机构,可以有效解决
技术介绍
中的问题。
[000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取的技术方案为:
[0006]叠螺式污泥脱水机污泥分离甩干机构,包括脱水筒,所述脱水筒的外表面上侧固定安装有进料管,所述脱水筒的外表面下侧固定安装有分离箱,所述脱水筒的右端上部固定安装有一号电机,所述一号电机的输出端通过联轴器固定安装有贯穿分离箱右侧内壁的转动杆,所述转动杆的外表面固定安装有第一螺纹条,所述分离箱的下端中部螺纹连接有保护筒,所述保护筒的上端转动连接有离心筒,所述保护筒的外表面下部固定安装有握把,所述分离箱的下端左部和下端右部均开设有贯穿其内腔底壁的出水槽。
[0007]优选的,所述分离箱的内腔上部固定安装有隔板,所述隔板的内部均匀开设有若干个贯穿其上下两端的通孔,所述隔板的上端滑动连接有挤压板,所述挤压板的下部均匀开设有若干个贯穿其左右两端的分割槽,且分割槽的下部为开放式结构,污水直接通过通孔进入离心筒内,而体积较大的污泥则会被挤压板分割成小块后推进通孔内。
[0008]优选的,所述隔板的下端固定安装有转接漏斗,所述转接漏斗的上端面为矩形、下端面为圆形,污水通过通孔、转接漏斗和转接管进入离心筒内。
[0009]优选的,所述转接漏斗的下端固定安装有转接管,所述转接管外表面与离心筒内表面的连接方式为转动连接,提高离心筒转动时的稳定性。
[0010]优选的,所述保护筒的内表面上部固定安装有二号电机,所述二号电机的输出端贯穿保护筒的内腔顶壁并与离心筒的下端固定连接在一起,二号电机控制离心筒转动,从而使离心筒内的污泥进行离心分离。
[0011]优选的,所述离心筒的外表面均匀开设有贯穿其内腔的排水孔,所述离心筒的内表面固定安装有过滤网,污水会通过排水孔和出水槽排出,而污泥则被过滤网拦截在离心筒内。
[0012]优选的,所述保护筒的外表面上部固定安装有第二螺纹条,所述分离箱的内腔底壁中部开设有螺纹柱槽,所述保护筒和第二螺纹条螺纹连接在螺纹柱槽内将保护筒和分离箱螺纹连接在一起,方便将保护筒从分离箱上拆下,清理离心筒内的污泥。
[0013]优选的,所述转动杆的左端延伸至分离箱的内腔并转动连接在分离箱的左侧内壁,所述挤压板与转动杆和第一螺纹条的连接方式为螺纹连接,转动杆转动时,会通过第一螺纹条控制挤压板左右移动。
[0014]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0015]本技术公开了叠螺式污泥脱水机污泥分离甩干机构,污水从脱水筒离开后会直接进入到分离箱内进行二次分离,避免直接排放,危害生态环境,污水会通过通孔进入到离心筒内,而隔板会对体积较大的污泥进行分离,避免污泥体积过大,导致分离不完全,一号电机控制挤压板左右移动,一是将停留在隔板上端面的污泥推向通孔,二是其下部会对体积较大的污泥进行分割,然后将其推向通孔,避免污泥对通孔造成堵塞,二号电控制离心筒进行转动,使其内的污泥和污水进行离心分离,从而完成对污泥的分离甩干。
附图说明
[0016]图1为本技术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0017]图2为本技术的分离箱的剖切示意图;
[0018]图3为本技术的挤压板的结构示意图;
[0019]图4为本技术的转接漏斗和转接管的连接结构示意图;
[0020]图5为本技术的保护筒和离心筒的连接结构示意图。
[0021]图中:1、脱水筒;2、进料管;3、分离箱;31、隔板;311、通孔;32、转接漏斗;321、转接管;33、出水槽;4、一号电机;41、转动杆;42、第一螺纹条;43、挤压板;44、分割槽;5、保护筒;51、离心筒;511、排水孔;512、过滤网;52、第二螺纹条;6、握把。
具体实施方式
[0022]为使本技术实现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进一步阐述本技术。
[0023]如图1

图5所示,叠螺式污泥脱水机污泥分离甩干机构,包括脱水筒1,脱水筒1的外表面上侧固定安装有进料管2,脱水筒1的外表面下侧固定安装有分离箱3,分离箱3的内腔上部固定安装有隔板31,将一些体积较大的污泥分离出来,然后挤压板43分割成小份再进行离心脱水,隔板31的内部均匀开设有若干个贯穿其上下两端的通孔311,方便污泥进入转接漏斗32的内腔,隔板31的上端滑动连接有挤压板43,挤压板43在移动过程中,会将散布在隔板31上端面的污泥推进通孔311内,挤压板43的下部均匀开设有若干个贯穿其左右两端的分割槽44,且分割槽44的下部为开放式结构,挤压板43在移动过程中,其下部会对体积较大的污泥进行分割,从而方便离心脱水,脱水筒1的右端上部固定安装有一号电机4,一号电机4的输出端通过联轴器固定安装有贯穿分离箱3右侧内壁的转动杆41,转动杆41的左端延伸至分离箱3的内腔并转动连接在分离箱3的左侧内壁,维持转动杆41的稳定性,转动杆41的外表面固定安装有第一螺纹条42,挤压板43与转动杆41和第一螺纹条42的连接方式为螺纹连接,当一号电机4控制转动杆41转动时,迫使挤压板43进行左右移动,从而方便推动
污泥进入通孔311内。
[0024]隔板31的下端固定安装有转接漏斗32,转接漏斗32的上端面为矩形、下端面为圆形,方便连接隔板31和离心筒51,使污泥通过通孔311、转接漏斗32和转接管321进入离心筒51内,转接漏斗32的下端固定安装有转接管321,转接管321转动连接在离心筒51的内表面,维持离心筒51转动时的稳定性,分离箱3的下端中部螺纹连接有保护筒5,保护筒5的外表面上部固定安装有第二螺纹条52,分离箱3的内腔底壁中部开设有螺纹柱槽,保护筒5和第二螺纹条52螺纹连接在螺纹柱槽内将保护筒5和分离箱3螺纹连接在一起,方便将保护筒5拆卸下来处理离心筒51内的污泥,保护筒5的内表面上部固定安装有二号电机,二号电机控制离心筒51进行转动,从而对污泥进行离心分离。
[0025]保护筒5的上端转动连接有离心筒51,使保护筒5和离心筒51互不影响,二号电机的输出端贯穿保护筒5的内腔顶壁并与离心筒51的下端固定连接在一起,转接管321外表面与离心筒51内表面的连接方式为转动连接,提高离心筒51转动时的稳定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叠螺式污泥脱水机污泥分离甩干机构,包括脱水筒(1),其特征在于:所述脱水筒(1)的外表面上侧固定安装有进料管(2),所述脱水筒(1)的外表面下侧固定安装有分离箱(3),所述脱水筒(1)的右端上部固定安装有一号电机(4),所述一号电机(4)的输出端通过联轴器固定安装有贯穿分离箱(3)右侧内壁的转动杆(41),所述转动杆(41)的外表面固定安装有第一螺纹条(42),所述分离箱(3)的下端中部螺纹连接有保护筒(5),所述保护筒(5)的上端转动连接有离心筒(51),所述保护筒(5)的外表面下部固定安装有握把(6),所述分离箱(3)的下端左部和下端右部均开设有贯穿其内腔底壁的出水槽(33)。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叠螺式污泥脱水机污泥分离甩干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分离箱(3)的内腔上部固定安装有隔板(31),所述隔板(31)的内部均匀开设有若干个贯穿其上下两端的通孔(311),所述隔板(31)的上端滑动连接有挤压板(43),所述挤压板(43)的下部均匀开设有若干个贯穿其左右两端的分割槽(44),且分割槽(44)的下部为开放式结构。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叠螺式污泥脱水机污泥分离甩干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转动杆(41)的左端延伸至分离箱(3)的内腔并转动连接在分离箱(3)的左侧内壁,所述挤压板(4...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旭东
申请(专利权)人:江苏东邦机械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