牙刷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4066183 阅读:13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7-06 21:3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能够兼得清扫性和按摩效果的牙刷。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牙刷具备在植毛面具有刷部的刷头部,其中,牙刷具备:构成所述刷头部的一部分且由第一树脂形成的刷头构成部;构成所述刷头部和所述刷部的一部分且由第二树脂形成的多个软质树脂部;以及设置于所述刷头构成部的多个毛束,所述软质树脂部具有:多个弹性体部,该多个弹性体部构成所述刷部;以及弹性体基座,该弹性体基座将多个所述弹性体部的基端侧彼此连结,所述弹性体基座在所述刷头部的长度方向或者宽度方向的两侧的一对端部与所述刷头构成部连接,并且具有可动部,该可动部与所述刷头构成部分离,在所述弹性体基座的厚度方向和宽度方向上可动。座的厚度方向和宽度方向上可动。座的厚度方向和宽度方向上可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牙刷


[0001]本技术涉及牙刷。

技术介绍

[0002]当前,在牙刷中,除了清扫效果之外,还期待对口腔内的按摩效果。因此,为了确保对口腔内的充分的按摩效果,公开了刷部(brush part)由刷毛部和弹性体部形成的牙刷。
[0003][现有技术文献][0004][专利文献][0005]专利文献1:美国专利第7614111号说明书

技术实现思路

[0006][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0007]然而,在现有的带弹性体的牙刷中,存在如下的课题,由于弹性体部不容易挠曲、会顶住,因而阻碍刷毛部的动作。因此,难以兼顾基于刷毛部的清扫性和基于弹性体部的按摩效果。
[0008]本技术是考虑以上的点而完成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兼得清扫性和按摩效果的牙刷。
[0009][用于解决技术问题的技术手段][0010]本技术的一个方式的牙刷具备在植毛面具有刷部(brush part)的刷头部,其中,该牙刷具备:刷头构成部,该刷头构成部构成所述刷头部的一部分且由第一树脂形成;多个软质树脂部,该多个软质树脂部构成所述刷头部和所述刷部的一部分且由第二树脂形成;以及多个毛束,该多个毛束设置于所述刷头构成部,所述软质树脂部具有:多个弹性体部,该多个弹性体部构成所述刷部;以及弹性体基座,该弹性体基座将多个所述弹性体部的基端侧彼此连结,所述弹性体基座在所述刷头部的长度方向或者宽度方向的两侧的一对端部与所述刷头构成部连接,并且具有可动部,该可动部与所述刷头构成部分离,在所述弹性体基座的厚度方向和宽度方向上可动。/>[0011]在本技术的一个方式的牙刷中,可采用如下的结构:所述刷头构成部具有至少向所述植毛面开口的软质树脂收纳部,所述软质树脂收纳部内配置有所述软质树脂部。
[0012]在本技术的一个方式的牙刷中,可采用如下的结构:所述软质树脂收纳部在所述刷头构成部的厚度方向上贯通。
[0013]在本技术的一个方式的牙刷中,可采用如下的结构:所述软质树脂部具有:从所述弹性体基座的正面起垂直延伸的多个所述弹性体部;所述弹性体基座的长度方向中,所述弹性体部的至少3根以上排列在所述可动部。
[0014]在本技术的一个方式的牙刷中,可采用如下的结构:所述弹性体基座中至少所述可动部的厚度比所述刷头构成部的厚度薄;在所述软质树脂收纳部内,在所述可动部的背面侧,存在空间。
[0015]在本技术的一个方式的牙刷中,可采用如下的结构:所述刷头构成部在所述软质树脂收纳部内具有:所述软质树脂部的所述一对端部被固定的一对硬质树脂侧固定部;所述弹性体基座具有第二嵌合部,该第二嵌合部能够与形成在所述一对硬质树脂侧固定部的第一嵌合部嵌合。
[0016]在本技术的一个方式的牙刷中,可采用如下的结构:所述可动部的厚度优选处于0.5mm以上且2.5mm以下的范围内。
[0017]在本技术的一个方式的牙刷中,可采用如下的结构:从所述弹性体基座的表面起到前端之间的所述弹性体部的高度比从所述植毛面起到前端之间的所述毛束的刷毛高度(日语:毛丈)短。
[0018][技术的效果][0019]本技术能够提供一种能够兼得清扫性和按摩效果的牙刷。
附图说明
[0020]【图1】图1是表示本技术的一实施方式的牙刷1的整体结构的正面视图。
[0021]【图2】图2是表示本技术的一实施方式的牙刷1的整体结构的侧面视图。
[0022]【图3】图3是表示本技术的一实施方式的牙刷1的整体结构的背面视图。
[0023]【图4A】图4A是放大表示本技术的一实施方式的牙刷1的刷头部23的正面视图。
[0024]【图4B】图4B是放大表示本技术的一实施方式的牙刷1的刷头部23的侧面视图。
[0025]【图5】图5是沿着图4A和图4B的V

V线的截面图。
[0026]【图6】图6是沿着图4A和图4B的VI

VI线的截面图。
[0027]【图7】图7是表示牙刷主体2的结构的正面视图。
[0028]【图8】图8是表示牙刷主体2的结构的侧面视图。
[0029]【图9】图9是表示牙刷主体2的结构的背面视图。
[0030]【图10】图10是放大表示牙刷主体2的刷头构成部23A的正面视图。【图11】图11是沿着图10的XI

XI线的截面图。
[0031]【图12】图12是沿着图10的XII

XII线的截面图。
[0032][附图标记][0033]1 牙刷
[0034]2 牙刷主体
[0035]3 刷部
[0036]4a 毛束
[0037]5 软质树脂部
[0038]21 手柄部
[0039]23 刷头部
[0040]23a 植毛面
[0041]23d 刷头部23的背面
[0042]23g 硬质树脂侧固定部
[0043]23h 第一嵌合部(日语:係止部)
[0044]23A 刷头构成部
[0045]23B 软质树脂收纳部
[0046]51 弹性体部
[0047]52 弹性体基座
[0048]52a 弹性体基座的表面
[0049]52c 弹性体基座的端部
[0050]52f 可动部
[0051]53 第二嵌合部
[0052]H 高度
[0053]K 空间
[0054]L1 刷头部23的长度
[0055]L2 可动部52f的长度
[0056]L3 软质树脂部5的长度
[0057]Ls 间隙S的长度
[0058]T1 刷头部23的厚度
[0059]T2 可动部52f的厚度
[0060]W1 刷头部23的整体宽度
[0061]W2 硬质树脂部230的宽度
[0062]W3 弹性体基座的宽度
[0063]W
S 间隙S的宽度
具体实施方式
[0064]以下,结合图1~图12对本技术的一个方式的牙刷的结构进行说明。
[0065]此外,以下的实施方式表示本技术的一个方式,并不限定本技术,在本技术的技术思想的范围内能够任意变更。另外,在以下的附图中,为了容易理解各结构,使实际的构造与各构造中的比例尺、数量等不同。
[0066]<牙刷>
[0067]本实施方式的牙刷1具有:刷部3、在植毛面23a上具有刷部3的刷头部23、从刷头部23的后端起向长度方向延伸的颈部22、以及从颈部22的后端起在长度方向上向与刷头部23相反的一侧延伸的手柄部21,牙刷1采用在轴向上具有长度的长条形状。
[0068]如图1~图3所示,本实施方式的牙刷1具备:由硬质树脂形成的牙刷主体(第一树脂)2、由软质树脂形成的一对软质树脂部(第二树脂)5、以及由多个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牙刷,具备在植毛面具有刷部的刷头部,其特征在于,所述牙刷具备:刷头构成部,所述刷头构成部构成所述刷头部的一部分且由第一树脂形成;多个软质树脂部,所述多个软质树脂部构成所述刷头部和所述刷部的一部分且由第二树脂形成;以及多个毛束,所述多个毛束设置于所述刷头构成部,所述软质树脂部具有:多个弹性体部,所述多个弹性体部构成所述刷部;以及弹性体基座,所述弹性体基座将多个所述弹性体部的基端侧彼此连结,所述弹性体基座在所述刷头部的长度方向或者宽度方向的两侧的一对端部与所述刷头构成部连接,并且具有可动部,所述可动部与所述刷头构成部分离,在所述弹性体基座的厚度方向和宽度方向上可动。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牙刷,其特征在于,所述刷头构成部具有至少向所述植毛面开口的软质树脂收纳部,所述软质树脂收纳部内配置有所述软质树脂部。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牙刷,其特征在于,所述软质树脂收纳部在所述刷头构成部的厚度方向上贯通。4.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牙刷,其特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梯祐一朗堀越谅西村彦人
申请(专利权)人:狮王株式会社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