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BMS管理系统智能唤醒电路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34061499 阅读:21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7-06 19:3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BMS管理系统智能唤醒电路,包括充电唤醒电路、放电唤醒电路、电阻R3和场效应管Q3、Q5,外部电源或负载的正极P+通过接线端子J6与锂电池的电源正极B+相连,锂电池的电池负极B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BMS管理系统智能唤醒电路


[0001]本技术涉及一种BMS管理系统智能唤醒电路,属于唤醒电路


技术介绍

[0002]BMS管理系统应用范围比较广泛,大到大型储能系统、电动汽车等方面的应用,小到共享单车、共享自行车等方面的应用,在电池组不工作的时候,为了降低系统的工作电流,需要对其进行休眠处理,系统休眠后再次上电涉及唤醒电路,但目前市面上采用比较多的措施为多出一根信号线,用此信号线与电池组的正极B+短路来唤醒系统。

技术实现思路

[0003]为解决现有技术的不足,本技术提供一种BMS管理系统智能唤醒电路,采用纯硬件式进行智能唤醒,无需多接线,还可有效解决充电上电打火的问题。
[0004]本技术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0005]一种BMS管理系统智能唤醒电路,包括充电唤醒电路、放电唤醒电路、电阻R3和场效应管Q3、Q5,外部电源或负载的正极P+通过接线端子J6与锂电池的电源正极B+的接线端子J6相连,锂电池的电池负极B

通过接线端子J6与电阻R3的其中一端相连,电阻R3的另一端与场效应管Q3的源极相连,场效应管Q3的漏极与场效应管Q5的漏极相连,场效应管Q5的源极通过接线端子J4与外部电源或负载的负极P

相连,场效应管Q3以及场效应管Q5的栅极均与单片机驱动控制电路相连;充电唤醒电路、放电唤醒电路并联设置在场效应管Q5与接线端子J4之间并均与场效应管Q5的源极相连,充电唤醒电路、放电唤醒电路均与单片机相连用于发送充电唤醒信号、放电唤醒信号至单片机并通过单片机驱动控制电路控制场效应管Q3、Q5导通以建立循环回路。
[0006]优选的是,充电唤醒电路包括二极管D15、D16、D17,三级管Q16、Q24,电容C9、C10和电阻R92、R93、R94、R95、R96,二极管D17的负极与场效应管Q5的源极相连,二极管D17的正极分别与三级管Q16的发射极、电容C9的一极以及电阻R96的一端相连,三级管Q16的基极、电容C9的另一极以及电阻R96的另一端均与电阻R95的一端相连,电阻R95的另一端接地GND,三级管Q16的集电极与二极管D16的负极相连,二极管D16的正极与电阻R94的一端相连,电阻R94的另一端分别与三极管Q24的基极、电阻R93的一端以及电容C10的一极相连,三极管Q24的发射极、电阻R93的另一端以及电容C10的另一极均与BMS管理系统中的线性降压模块相连,线性降压模块通过VBAT给充电唤醒电路供电,三极管Q24的集电极与电阻R92的一端相连,电阻R92的另一端与二极管D15的正极相连,二极管D15的负极与单片机相连用于发送充电唤醒信号至单片机。
[0007]进一步的优选,放电唤醒电路包括二极管D9、D14、D19、D20、D21,三级管Q23、Q25和电阻R91、R96、R97、R99、R100、R101,二极管D19的正极与场效应管Q5的源极相连,二极管D19的负极与电阻R96的一端相连,电阻R96的另一端与电阻R100的一端相连,电阻R100的另一端分别与二极管D21的负极、三极管Q25的栅极相连,二极管D21的正极、三极管Q25的源极相
连并接地GND,三极管Q25的漏极分别与二极管D9的负极、电阻R97的一端以及电阻R99的一端相连,二极管D9的正极与电阻R101的一端相连,电阻R99的另一端与二极管D20的正极相连,二极管D20的负极与电阻R91的一端以及三极管Q23的栅极相连,电阻R91的另一端接地GND,三极管Q23的漏极与二极管D14的正极相连,二极管D14的负极与单片机相连用于发送放电唤醒信号至单片机,三极管Q23的源极、电阻R97另一端、电阻R101的另一端均与BMS管理系统中的线性降压模块相连,线性降压模块通过VBAT给放电唤醒电路供电。
[0008]进一步的优选,三极管Q24的集电极还与单片机相连用于向单片机发送充电检测信号。
[0009]进一步的优选,二极管D9的正极也与单片机相连用于向单片机发送放电检测信号。
[0010]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
[0011]采用包括充电唤醒电路、放电唤醒电路的纯硬件式唤醒电路对电池进行智能唤醒,无需额外增加信号线控制,可移植性高且成本低,还能有效解决电池充电上电打火的问题。
附图说明
[0012]图1为本技术的电路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3]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做具体的介绍。
[0014]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是一种BMS管理系统智能唤醒电路,包括充电唤醒电路、放电唤醒电路、电阻R3和场效应管Q3、Q5,外部电源或负载的正极P+通过接线端子J6与锂电池的电源正极B+的接线端子J6相连,两个接线端子J6之间通过保险丝连接形成连接线,锂电池的电池负极B

通过接线端子J6与电阻R3的其中一端相连,电阻R3的另一端与场效应管Q3的源极相连,场效应管Q3的漏极与场效应管Q5的漏极相连,场效应管Q5的源极通过接线端子J4与外部电源或负载的负极P

相连,场效应管Q3以及场效应管Q5的栅极均与单片机驱动控制电路相连;充电唤醒电路、放电唤醒电路并联设置在场效应管Q5与接线端子J4之间并均与场效应管Q5的源极相连,充电唤醒电路、放电唤醒电路均与单片机相连用于发送充电唤醒信号、放电唤醒信号至单片机并通过单片机驱动控制电路控制场效应管Q3、Q5导通以建立循环回路。
[0015]充电唤醒电路包括二极管D15、D16、D17,三级管Q16、Q24,电容C9、C10和电阻R92、R93、R94、R95、R96,二极管D17的负极与场效应管Q5的源极相连,二极管D17的正极分别与三级管Q16的发射极、电容C9的一极以及电阻R96的一端相连,三级管Q16的基极、电容C9的另一极以及电阻R96的另一端均与电阻R95的一端相连,电阻R95的另一端接地GND,三级管Q16的集电极与二极管D16的负极相连,二极管D16的正极与电阻R94的一端相连,电阻R94的另一端分别与三极管Q24的基极、电阻R93的一端以及电容C10的一极相连,三极管Q24的发射极、电阻R93的另一端以及电容C10的另一极均与BMS管理系统中的线性降压模块相连,线性降压模块通过VBAT给充电唤醒电路供电,三极管Q24的集电极与电阻R92的一端相连,电阻R92的另一端与二极管D15的正极相连,二极管D15的负极与单片机相连用于发送充电唤醒
信号至单片机。
[0016]放电唤醒电路包括二极管D9、D14、D19、D20、D21,三级管Q23、Q25和电阻R91、R96、R97、R99、R100、R101,二极管D19的正极与场效应管Q5的源极相连,二极管D19的负极与电阻R96的一端相连,电阻R96的另一端与电阻R100的一端相连,电阻R100的另一端分别与二极管D21的负极、三极管Q25的栅极相连,二极管D21的正极、三极管Q25的源极相连并接地GND,三极管Q25的漏极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BMS管理系统智能唤醒电路,包括充电唤醒电路、放电唤醒电路、电阻R3和场效应管Q3、Q5,其特征在于:外部电源或负载的正极P+通过接线端子J6与锂电池的电源正极B+的接线端子J6相连,锂电池的电池负极B

通过接线端子J6与所述电阻R3的其中一端相连,电阻R3的另一端与所述场效应管Q3的源极相连,场效应管Q3的漏极与所述场效应管Q5的漏极相连,场效应管Q5的源极通过接线端子J4与外部电源或负载的负极P

相连,场效应管Q3以及场效应管Q5的栅极均与单片机驱动控制电路相连;所述充电唤醒电路、放电唤醒电路并联设置在场效应管Q5与接线端子J4之间并均与场效应管Q5的源极相连,所述充电唤醒电路、放电唤醒电路均与单片机相连用于发送充电唤醒信号、放电唤醒信号至单片机并通过单片机驱动控制电路控制场效应管Q3、Q5导通以建立循环回路。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BMS管理系统智能唤醒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充电唤醒电路包括二极管D15、D16、D17,三级管Q16、Q24,电容C9、C10和电阻R92、R93、R94、R95、R96,所述二极管D17的负极与场效应管Q5的源极相连,二极管D17的正极分别与所述三级管Q16的发射极、所述电容C9的一极以及所述电阻R96的一端相连,三级管Q16的基极、电容C9的另一极以及电阻R96的另一端均与所述电阻R95的一端相连,电阻R95的另一端接地GND,三级管Q16的集电极与所述二极管D16的负极相连,二极管D16的正极与所述电阻R94的一端相连,电阻R94的另一端分别与所述三极管Q24的基极、所述电阻R93的一端以及所述电容C10的一极相连,三极管Q24的发射极、电阻R93的另一端以及电容C10的另一极均与BMS管理系统中...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宋林成余其明王碧张建华吴亚峰刘希伟陶利娟
申请(专利权)人:南京高晶光电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