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电机组沉降监测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4060590 阅读:11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7-06 19:1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风力发电机领域,具体公开了风电机组沉降监测结构,包括监测柱和反射器,监测柱布置在机组周围,监测柱包括柱本体、底座以及调节机构,柱本体内设置有水准测量仪和控制模块,柱本体的外壁上设置有激光传感器,反射器能够反射激光;调节机构设置在底座上,调节机构包括调节座和调节轴,调节轴阻尼转动设置在调节座上,调节轴与柱本体连接。调节轴上设有安装座,安装座的一端具有曲面,安装座的另一端为平面,安装座通过曲面与调节轴形成固定配合,柱本体可拆卸地固定在安装座上平面所在的一端。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解决实时风力发电机沉降监测精确度低、监测装置安装不够稳定、装拆不便的技术问题。装拆不便的技术问题。装拆不便的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风电机组沉降监测结构


[0001]本技术涉及风力发电机领域,具体公开了风电机组沉降监测结构。

技术介绍

[0002]风力发电是国家所提倡的可再生能源,风力发电机的机组常年受到风力影响,机组、基础等会发生不同程度的倾斜、沉降。
[0003]但是现有技术存在人工检测成本高、效率低、准确率低,且无法实时进行监测的问题。现有技术中的自动化监测装置都需要设置在机组上,可能会破坏机组的原本结构,且短时间内机组倾斜角度小,液体静力水准测量仪等设备精度不够,可能无法监测到倾斜沉降情况,而激光监测的相关设备则需要在机组周围进行设置,适用于陆地上的风力发电机机组监测。对于水上的风力发电机组,激光监测的设备可能会在水流作用下倾斜沉降、导致测量不准。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有鉴于此,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风电机组沉降监测结构,以解决实时风力发电机沉降监测精确度低、监测装置安装不够稳定、装拆不便的技术问题。
[0005]为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0006]风电机组沉降监测结构,包括监测柱和布置在机组上的反射器,所述监测柱沿机组的周向布置在机组周围,所述监测柱包括柱本体、底座以及调节机构,所述柱本体内设置有水准测量仪和控制模块,所述水准测量仪与控制模块电连接,所述柱本体的外壁上设置有激光传感器,所述激光传感器与控制模块电连接,所述反射器能够反射激光;所述调节机构设置在底座上,所述调节机构包括调节座和调节轴,所述调节轴阻尼转动设置在调节座上,所述调节轴与柱本体连接,所述调节座上设置有驱动电机,所述驱动电机的输出端与调节轴的一端连接,所述调节轴上设有安装座,安装座的一端具有曲面,安装座通过曲面与调节轴的外周面配合形成固定安装,安装座的另一端为平面,柱本体可拆卸地固定在安装座上平面所在的一端。
[0007]本方案中公开了监测柱和反射器,其中反射器固定设置在风电机组上,监测柱设置在水中,监测柱包括柱本体和调节机构,其中柱本体中设置有水准测量仪,由于柱本体的直径较小、质量相对风电机组较轻,所以其受到水流冲击时倾斜幅度大,采用水准测量仪能够精准地测量出其倾斜程度,然后水准测量仪则能够将信息反馈到控制模块中,再由控制模块来控制驱动电机旋转调节轴,调节轴与柱本体连接,所以驱动电机能够转动柱本体使其恢复到竖直状态,保证监测柱在进行风电机组倾斜沉降监测时,数据精准。安装座在生产时可以和调节轴一一成型,也可以在分体制造,通过曲面和调节轴的外周面形成紧密配合的安装结构,使得安装座的位置稳定,同时柱本体通过螺纹连接、卡扣连接等方式安装在安装座的平面上,便于校准,安装或拆卸都十分方便。
[0008]可选地,所述调节座上设置有转动孔,所述转动孔中设置有转轴孔,所述调节轴上
设置有转动轴,所述转动轴阻尼转动连接在转轴孔中。采用本方案,转动轴阻尼转动连接在转轴孔中,所以当柱本体受到水流冲击时,柱本体能够发生转动,以消耗水流冲击能量,避免监测柱的底座发生倾斜。
[0009]可选地,所述转动孔中设置有棘爪环,所述棘爪环包括环本体、第一棘爪、若干第二棘爪和第三棘爪,所述环本体上沿周向设置有第一安装槽、第二安装槽和第三安装槽,所述第一棘爪固定设置在第一安装槽中,所述第二棘爪转动设置在第二安装槽中,所述第三棘爪转动设置在第三安装槽中,所述第二棘爪与第二安装槽通过扭簧连接,所述第三棘爪与第三安装槽也通过扭簧连接;所述转动轴上设置有棘轮,所述棘轮上设置有一个棘齿,所述棘轮与棘爪环配合。采用本方案,通过扭簧连接的第二棘爪和第三棘爪具有恢复力,所以其能够消耗柱本体受到水流的冲击力,进一步避免监测柱的底座受到冲击而发生倾斜。第一棘爪固定设置在第一安装槽中,当调节轴上的棘轮与第一棘爪啮合时就无法继续转动,从而限制调节轴的转动角度,避免监测柱的柱本体倾斜到水面之下。
[0010]可选地,所述第三棘爪上设置有第一固定卡孔,所述第三安装槽中设置有第二固定卡孔,所述第一固定卡孔与第二固定卡孔对齐,所述转动孔中设置有驱动气缸,驱动气缸的输出端能够卡入到第一固定卡孔和第二固定卡孔中。采用本方案,柱本体长期受到水流作用,只依靠驱动电机复位还无法将柱本体固定,当监测柱需要起到监测作用时,启动驱动气缸,驱动气缸的输出端插入到第一固定卡孔和第二固定卡孔中,调节轴被固定在调节座上,柱本体就不会发生转动,监测数据收集完成后,再使驱动气缸复位,通过扭簧和阻尼转动连接的方式来消耗水流冲击能量。
[0011]可选地,所述驱动气缸和驱动电机均与控制模块电连接。控制模块能够控制驱动气缸和驱动电机。
[0012]本方案的工作原理及有益效果在于:
[0013]本方案中的监测结构包括有两个状态,未用于监测风电机组倾斜情况、用于监测风电机组倾斜情况两种,其中监测风电机组倾斜情况时,驱动气缸的输出端插入到第一固定卡孔和第二固定卡孔中,将柱本体固定在底座上,此时柱本体无法移动,且通过水准测量仪能够测量柱本体的倾斜情况,通过驱动电机能够调节柱本体的倾斜角度,保证柱本体能够处于竖直状态。未用于检测风电机组倾斜情况下,驱动气缸的输出端收回,水流冲击到柱本体上时能够使其倾斜,消耗冲击能量,以保证监测柱的底座不会受力倾斜沉降。
附图说明
[0014]图1为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0015]图2为底座、调节座内部和柱本体的结构示意图;
[0016]图3为调节轴的结构示意图;
[0017]图4为调节座和调节轴的结构示意图;
[0018]图5为调节座和调节轴的部分结构沿径向的纵向剖视图;
[0019]图6为第三棘爪的部分结构纵向剖视图;
[0020]图7为第一棘爪、第二棘爪、第三棘爪和棘爪环的结构示意图。
[0021]附图标记:风电机组1、反射器2、底座3、调节座4、调节轴5、柱本体6、水准测量仪7、激光传感器8、驱动电机9、转动孔10、安装空腔11、转动轴12、棘轮13、棘齿14、转轴孔15、棘
爪环16、第二棘爪17、第三棘爪18、第一固定卡孔19、第一棘爪20、驱动气缸21、第三安装槽22、第一安装槽23、第二安装槽24、扭簧25、第二固定卡孔26。
具体实施方式
[0022]在本实施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如出现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前”、“后”等,其所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此外,如出现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0023]下面结合说明书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说明。
[0024]实施例:
[0025]一种风电机组沉降监测结构,如图1所示,包括监测柱和布置在机组上的反射器2,监测柱沿机组的周向布置在机组周围。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风电机组沉降监测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监测柱和布置在机组上的反射器,所述监测柱沿机组的周向布置在机组周围,所述监测柱包括柱本体、底座以及调节机构,所述柱本体内设置有水准测量仪和控制模块,所述水准测量仪与控制模块电连接,所述柱本体的外壁上设置有激光传感器,所述激光传感器与控制模块电连接,所述反射器能够反射激光;所述调节机构设置在底座上,所述调节机构包括调节座和调节轴,所述调节轴阻尼转动设置在调节座上,所述调节轴与柱本体连接,所述调节座上设置有驱动电机,所述驱动电机的输出端与调节轴的一端连接;所述调节轴上设有安装座,安装座的一端具有曲面,安装座通过曲面与调节轴的外周面形成固定配合,安装座的另一端为平面,柱本体可拆卸地固定在安装座上平面所在的一端。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风电机组沉降监测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调节座上设置有转动孔,所述转动孔中设置有转轴孔,所述调节轴上设置有转动轴,所述转动轴阻尼转动连接在转轴孔中...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志伟卢震陈新斌冯欢陈伟平卢萌陈州浩朱岳应振华蒋晓峰范中洋胡群芳张倩莹吴赛尔厉晓伟杨帆
申请(专利权)人:国网浙江省电力有限公司磐安县供电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