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太阳能电池的刻线方法、太阳能电池以及光动能模组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光伏
,特别涉及太阳能电池的刻线方法、太阳能电池以及光动能模组。
技术介绍
[0002]随着物联网时代的到来,智能硬件与社会的结合越来越紧密,然而大部分智能硬件受限于储能电池的容量限制,续航不足带来了严重不便。以室内弱光进行发电给低功耗设备电池进行供电,被视为是一种可以高效延长续航的重要手段。目前的室内光伏技术主要为非晶硅电池,然而其效率低下。新型的室内光伏技术路线和新型的结构设计对于提高室内光伏的应用效果至关重要。
[0003]制作薄膜太阳能电池单元的流程通常包括基底选择、透明底电极制作、表面处理、液相涂覆制作薄膜、顶电极制作、清边刻蚀、检验测试、封装等一系列工序。
[0004]光伏组件正面有输出正极和输出负极,在输出正极和输出负极之间有多个小电池单元串联或并联。现有的光伏组件内小电池单元之间的连接区域一般采用边缘完全连接方式,连接区域面积较大,减小了有效受光面积,增加效率损失。如何减小电池片连接区域的面积,增加有效受光面积成为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太阳能电池的刻线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对基板上负极导电层进行第一次P1刻画线,将所述负极导电层分割成多个待依次串联的负极导电模块,其中,前一个负极导电模块上设有缺口,与其串联的后一个负极导电模块上设有与所述缺口形状相匹配且部分伸入所述缺口内的凸起,在第一块负极导电模块上预留负极接线位,在最后一块负极导电模块上切割出与其完全断开且与正极接线位相对的第一隔离块;对依次设于负极导电模块上的电子传输层、吸收层、空穴传输层进行第二次P2刻画线以使后一个负极导电模块露出,第二次刻画线的位置的正投影仅位于后一个负极导电模块的凸起部分内;对设于空穴传输层顶部的正极导电层进行第三次P3刻画线,在正极导电层上刻画出与负极导电模块一一正对应的正极导电模块,其中,正极导电模块还包括与后一个负极导电模块上的凸起相对应的正极导电层部分。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太阳能电池的刻线方法,其特征在于,第三次P3刻画线操作时,刻画线的高度小于正极导电层至电子传输层的高度。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太阳能电池的刻线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负极接线位的制作步骤为:在第一次P1刻画线完成后,在第一块负极导电模块上部分覆盖用于阻挡电子传输层、吸收层、空穴传输层、以及正极导电层覆盖在第一块负极导电模块上的阻隔板。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太阳能电池的刻线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负极接线位的制作步骤为:在第三次P3刻画线完成后,在与第一块负极导电模块相对应的正极导电模块上切割出与该正极导电模块完全断开的第二隔离块,并在所述第二隔离块上进行第四次P4刻...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楠林,王静波,庄李施,
申请(专利权)人:阳明量子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