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应用于光储直柔建筑的光储协同配置方法、设备及介质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可再生能源利用
,尤其涉及一种应用于光储直柔建筑的光储协同配置方法、设备及介质。
技术介绍
[0002]目前为了加快优化建筑用能结构,深化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光伏发电与建筑一体化逐渐得到应用,其主要涉及集光伏发电、储能、直流配电和柔性用电于一体的光储直柔建筑。
[0003]由于光伏发电出力存在不确定性和波动性,直接并入直流微网并上送至交流大电网,将会对电网安全运行产生影响,而通过对光储直柔建筑进行光储协同配置,可以提高可再生能源的利用率。
[0004]目前在对光储直柔建筑进行光储协同配置时,大多是根据经验或用电需求进行配置,容易选取高容量配置,从而导致容量的浪费,因此现有的光储协同配置方案并不能实现可再生资源的合理利用。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应用光储直柔建筑的光储协同配置方法,以解决对光储直柔建筑的光储进行协同配置。
[0006]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方面,提供了一种应用于光储直柔建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应用于光储直柔建筑的光储协同配置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获取光储直柔建筑的光伏出力曲线,其中,所述光伏出力曲线用于表示所述光储直柔建筑随时间变化的电量输出状况;确定用户指定的储能配置目标,所述储能配置目标包括最大程度消耗光伏或峰谷套利;根据所述储能配置目标选取负荷曲线,其中,所述负荷曲线用于表示所述光储直柔建筑随时间变化的电量消耗状况;根据所述光伏出力曲线和所述负荷曲线,对所述光储直柔建筑中光伏的储能容量以及储能充放电功率进行配置。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获取光储直柔建筑的光伏出力曲线,包括:获取所述光储直柔建筑的有效可用面积、单位光伏占用面积以及单位光伏容量;根据所述有效可用面积和所述单位光伏占用面积确定单位光伏的数量;根据所述单位光伏的数量和所述单位光伏容量,确定所述光储直柔建筑的安装容量;根据所述安装容量以及太阳辐照度值获取所述光伏出力曲线。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所述储能配置目标选取负荷曲线,包括:当所述储能配置目标为所述最大程度消耗光伏时,所述负荷曲线为第一负荷曲线,其中,所述第一负荷曲线为所述光储直柔建筑在日消耗电量小于预设阈值的典型日所收集的;当所述储能配置目标为所述峰谷套利时,所述负荷曲线为第二负荷曲线,其中,所述第二负荷曲线为所述光储直柔建筑在日消耗电量大于预设阈值的典型日所收集的。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所述光伏出力曲线和所述负荷曲线,对所述光储直柔建筑中光伏的储能容量以及储能充放电功率进行配置,包括:确定所述负荷曲线为与所述最大程度消耗光伏所匹配的所述第一负荷曲线;判断所述光伏出力曲线的峰值是否大于所述第一负荷曲线时,若是,则确定所述光储直柔建筑的输出电量大于消耗电量的剩余电量值,以及所述光伏出力曲线的峰值所匹配的光伏出力值,将所述剩余电量值作为所述光伏的储能容量,将所述匹配的光伏出力值作为所述光伏的储能充放电功率。否则,将所述光伏的储能容量以及所述光伏的储能充放电功率配置为零。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所述光伏出力曲线和所述负荷曲线,对所述光储直柔建筑中光伏的储能容量以及储能充放电功率进行配置,包括:确定所述负荷曲线为与所述峰谷套利所匹配的所述第二负荷曲线;根据所述光伏出力曲线和所述第二负荷曲线,对所述光储直柔建筑中光伏的储能容量以及储能充放电功率进行配置。6.根据权利...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罗旭恒,魏志文,丁奕,罗煜,冯华然,
申请(专利权)人:广东电网有限责任公司东莞供电局,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