变电站蓄电池放电试验用的蓄电池小车及蓄电池小车组合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4051946 阅读:14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7-06 16:0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变电站蓄电池放电试验用的蓄电池小车及蓄电池小车组合,所述蓄电池小车包括容置蓄电池的车体,车体底面安装有滚轮,滚轮通过轮架安装于车体底部边框外侧,车体前后侧面的底部分别设置有可上下移动的插销,车体前后侧面的顶部分别设置插槽,插槽具有与插销底部形状适配的插口;车体顶部在左右两侧分别固定一把手,车体左右两侧在把手下方安装有单芯大电流接线端子母座,单芯大电流接线端子母座的一端穿过车体伸入车体内部,另一端位于车体外部。该蓄电池小车及组合提高蓄电池装卸车和搬运的效率,减少蓄电池就地组装接线的时间,提高效率;降低蓄电池就地组装接线过程中的安全隐患。过程中的安全隐患。过程中的安全隐患。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变电站蓄电池放电试验用的蓄电池小车及蓄电池小车组合


[0001]本技术涉及变电站蓄电池放电试验专用的蓄电池搬运设备
,尤其涉及变电站蓄电池放电试验用的蓄电池小车及蓄电池小车组合。

技术介绍

[0002]铅酸蓄电池组是目前变电站直流系统的核心部件,变电站维护人员需要定期开展蓄电池容量核对性放电试验,近年来公司对直流蓄电池组的运行维护要求越来越高。每次开展蓄电池放电试验前都需要将一组备用蓄电池组接入直流系统后方可开展试验,以保障直流系统不脱离蓄电池组运行。
[0003]而备用蓄电池组通常选用18个12V的铅酸蓄电池而成,以50AH容量的蓄电池为例,每个蓄电池重16kg,通常一个人一次只能搬运一个蓄电池,每次需要将蓄电池人工搬运装卸车、搬运上楼,并且进行就地组装接线,然后将蓄电池串联成组接入变电站直流系统,方可开展蓄电池充放电试验或者其他蓄电池改造工作。
[0004]上述蓄电池采用人工搬运费时费力。开展一次试验,从18个蓄电池从仓库搬运装车,到变电站搬运上楼,再到试验结束收工返回共需4趟搬运,每趟搬运均需要消耗18人*次的人工成本,总共需要耗费72人*次的人工成本。蓄电池就地组装接线费时费力。将18个蓄电池串联并接入变电站直流系统的单芯大电流接线端子母座,需要连接19根线,紧固38个螺丝,以紧固一个螺丝2分钟来计算,单单接线紧固螺丝过程就需要耗费76分钟。蓄电池组装接线过程中容易误碰、接错导致短路现象的发生。由于蓄电池数量多,试验接线较为繁琐,且蓄电池两端极柱均为裸露部分,在接线过程中容易出现接线错误、误碰等现象,导致蓄电池短路等事故的发生,存在较大安全隐患。

技术实现思路

[0005]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变电站蓄电池放电试验用的蓄电池小车及蓄电池小车组合,该蓄电池小车及组合减少了蓄电池搬运过程中耗费的人力和时间,提高蓄电池装卸车和搬运的效率;减少蓄电池就地组装接线的时间,提高效率;减少了接线过程中接错、误碰的次数,降低蓄电池就地组装接线过程中的安全隐患。
[0006]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0007]一种变电站蓄电池放电试验用的蓄电池小车,包括容置蓄电池的车体,车体底面安装有滚轮,滚轮通过轮架安装于车体底部边框外侧,车体前后侧面的底部分别设置有可上下移动的插销,车体前后侧面的顶部分别设置插槽,插槽具有与插销底部形状适配的插口;车体顶部在左右两侧分别固定一把手,车体左右两侧在把手下方安装有单芯大电流接线端子母座,单芯大电流接线端子母座的一端穿过车体伸入车体内部,另一端位于车体外部。
[0008]进一步的,所述车体底面安装有四个滚轮,其中一侧的两个滚轮为万向轮,另一侧的两个滚轮为定向轮。
[0009]进一步的,所述插销上下间隔开设有两卡槽,一卡板与卡槽卡配,插销插设在固定在车体底部的插板上。
[0010]进一步的,所述车体前侧和后侧的插销分别设置两个,车体前侧和后侧的插槽分别设置两个。
[0011]进一步的,所述车体前侧或者后侧在插销的上方位置开设有蓄电池安装口,蓄电池安装口上设置可封闭蓄电池安装口的侧封板。
[0012]进一步的,所述车体内部容置有多个蓄电池,相邻两蓄电池之间以及端部的蓄电池与对应端的单芯大电流接线端子母座分别通过连接线电连接。
[0013]一种变电站蓄电池放电试验用的蓄电池小车组合,包括多个车组,各车组分别包括上下叠放的两个上述的蓄电池小车,各车组上面小车的边框底面抵靠在下面小车的边框顶面上,并且上面小车的滚轮位于下面小车的车体外侧;各车组上面小车的插销插置在下面小车的插槽中;相邻两车组中的上面小车与上面小车、下面小车与下面小车的相邻侧的单芯大电流接线端子母座通过可拔插式大电流单芯电缆连接,位于一侧的车组上下两小车外侧的两单芯大电流接线端子母座接入直流系统,位于另一侧的车组上下两小车外侧的两单芯大电流接线端子母座通过可拔插式大电流单芯电缆连接。
[0014]本技术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0015]本技术解决了蓄电池人工搬运费时费力的问题,减少蓄电池搬运过程中耗费的人力和时间,提高蓄电池装卸车和搬运的效率;解决了蓄电池就地组装接线费时费力的问题,减少蓄电池就地组装接线的时间,提高效率;减少了接线过程中接错、误碰的次数,降低蓄电池就地组装接线过程中的安全隐患。
附图说明
[0016]图1为蓄电池小车的正面结构示意图;
[0017]图2为蓄电池小车的侧面结构示意图;
[0018]图3为蓄电池小车内部蓄电池布置的结构示意图;
[0019]图4为插销的分解结构示意图;
[0020]图5为蓄电池小车组合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1]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技术做进一步详细说明:
[0022]参见图1至图5,一种变电站蓄电池放电试验用的蓄电池小车,包括长方体状的容置蓄电池10的车体1,所述车体1由轻质且坚硬的金属材料制成。
[0023]所述车体1底面安装有四个滚轮2,其中一侧的两个滚轮2为万向轮21,另一侧的两个滚轮2为定向轮22,所述滚轮2通过轮架23安装于车体1底部边框外侧的位置,以便在上下叠放两个小车时,上面小车的边框底面抵靠在下面小车的边框顶面上,并且上面小车的滚轮2位于下面的小车的车体1外侧。
[0024]所述车体1前后侧面的底部分别设置有可上下移动的插销3,作为插销3的一种具体的实施方式,所述插销3上下间隔开设有两卡槽31,一卡板311与卡槽31卡配,所述插销3插设在固定在车体1底部的插板32上,通过上下移动插销3的位置并卡入卡板311,使得插板
32与卡板311配合固定插销3位置。本实施例中,所述车体1前侧和后侧的插销3分别设置两个。所述车体1前侧或者后侧在插销3的上方位置开设有蓄电池安装口,所述蓄电池安装口上设置可封闭蓄电池安装口的侧封板4,在安装蓄电池10时打开,蓄电池10安装完毕后,所述侧封板4通过螺丝固定在车体1侧面。所述车体1前后侧面的顶部分别设置插槽5,所述插槽5具有与插销3底部形状适配的插口。通过插销3的上下移动,将插销3底部插置在插槽5的插口中。
[0025]所述车体1顶部在左右两侧分别固定一把手6。所述车体1左右两侧在把手6下方安装有单芯大电流接线端子母座7,所述单芯大电流接线端子母座7的一端穿过车体1伸入车体1内部用以通过连接线101与蓄电池10电连接,另一端位于车体1外部用以与其他小车的单芯大电流接线端子母座7电连接。
[0026]所述车体1可装载多个通过连接线101电连接的蓄电池10,最好是三个容量50

75AH的蓄电池10以便于两人手动抬移,车体1前后装设的把手6便于两人将一个小车连同蓄电池10抬起,以便于搬运装卸车和上下楼梯。
[0027]以现有的蓄电池10容量核对性放电试验使用的十八个铅酸蓄电池10为例,每个小车可装载三个蓄电池10,十八个铅酸蓄电池10使用六个小车的安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变电站蓄电池放电试验用的蓄电池小车,其特征在于:包括容置蓄电池(10)的车体(1),车体(1)底面安装有滚轮(2),滚轮(2)通过轮架(23)安装于车体(1)底部边框外侧,车体(1)前后侧面的底部分别设置有可上下移动的插销(3),车体(1)前后侧面的顶部分别设置插槽(5),插槽(5)具有与插销(3)底部形状适配的插口;车体(1)顶部在左右两侧分别固定一把手(6),车体(1)左右两侧在把手(6)下方安装有单芯大电流接线端子母座(7),单芯大电流接线端子母座(7)的一端穿过车体(1)伸入车体(1)内部,另一端位于车体(1)外部。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变电站蓄电池放电试验用的蓄电池小车,其特征在于:所述车体(1)底面安装有四个滚轮(2),其中一侧的两个滚轮(2)为万向轮(21),另一侧的两个滚轮(2)为定向轮(22)。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变电站蓄电池放电试验用的蓄电池小车,其特征在于:所述插销(3)上下间隔开设有两卡槽(31),一卡板(311)与卡槽(31)卡配,插销(3)插设在固定在车体(1)底部的插板(32)上。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变电站蓄电池放电试验用的蓄电池小车,其特征在于:所述车体(1)前侧和后侧的插销(3)分别设置两个,车体(1)前侧...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赖煜文邱汉营郑典涵赖镜楠郑建钦刘琦游江超姜新祥池逢彩
申请(专利权)人:国网福建省电力有限公司龙岩市永定区供电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