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肖荣兴专利>正文

钢铲的加强筋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4047818 阅读:59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7-06 15:0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钢铲的加强筋结构,钢铲的底板(1)设有从前端向后端延伸的底板加强筋;钢铲后挡板(2)设有铲库(3),所述底板(1)加强筋设置有四条,从左至右依次为第一底板加强筋(5)、第二底板加强筋(6)、第三底板加强筋(7)和第四底板加强筋(8);第一底板加强筋(5)、第四底板加强筋(8)延伸至后挡板(2)上;第二底板加强筋(6)和第三底板加强筋(7)延伸至铲库(3)下端,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不仅板面强度高,底板至后挡板的折角处也得到加强,能有效避免折角断裂的情况,延长钢铲的使用寿命。延长钢铲的使用寿命。延长钢铲的使用寿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钢铲的加强筋结构


[0001]本技术属于农具
,具体是一种钢铲的加强筋结构。

技术介绍

[0002]用于挖土、铲物料的农具样式很多,常见形状为平板圆头铲、平板方头铲和尖铲,平板铲子能铲起的物料有限,所以在铲物料时多用深铲。一般采用钢板、铁板制作,材料若厚则重量大,使用时负担大,材料若薄则容易变形或断裂。现有技术为减轻铲子重量同时加强铲子钢度,在较薄的铲子上设计加强筋,加强筋一般为铲子板面上制作若干凸起的拱条形式出现,通过棱条防止底板或侧板在重物压力下弯曲变形。
[0003]深铲指铲斗较深的铲子,包括底板,底板两侧为侧挡板,底板后侧为后挡板,侧挡板、后挡板与底板呈明显的夹角。底板为主要承受物料重力的结构,为防止铲体变形,底板设计加强筋来加强板面钢度。底板整体钢度加强后,物料压力的作用后移,集中到了后挡板与底板的折角位置,造成折角位置容易断裂。
[0004]无论是深铲、还是平铲,常见的废弃铲子上断裂位置大部分发生在铲子上有弯折的位置,例如铲库下端,即铲库与底板的衔接处。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铲子折角位置容易断裂的问题。
[0006]本技术解决所述问题,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0007]一种钢铲的加强筋结构,钢铲的底板设有从前端向后端延伸的底板加强筋;钢铲后挡板设有铲库;所述底板加强筋设置有四条,从左至右依次为第一底板加强筋、第二底板加强筋、第三底板加强筋和第四底板加强筋;其中第一底板加强筋、第四底板加强筋延伸至后挡板上;第二底板加强筋和第三底板加强筋延伸至铲库下端。
[0008]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的本专利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其有益效果是:
[0009]本技术不仅板面强度高,底板至后挡板的折角处也得到加强,能有效避免折角断裂的情况,延长钢铲的使用寿命。
[0010]作为优选,本技术更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是:
[0011]第二底板加强筋和第三底板加强筋端部延伸至铲库两侧。此方案在铲库下端形成波浪形三股加强筋结构,提升折角抗裂能力。
[0012]第二底板加强筋和第三底板加强筋端部与铲库相接。此结构底板加强结构与后挡板加强结构连为一体,同样增加折角抗压能力。
[0013]铲库上部为与后挡板一体的面板弯曲而成,弯曲部与后挡板交界位置设有加强突肋。加强突肋避免弯曲部与后挡板交界处变形或断裂。
附图说明
[0014]图1 为本技术实施例一结构示意图;
[0015]图2为图1中A点折角位置截面形状示意图;
[0016]图3为图1中B点剖视结构图;
[0017]图4为本技术实施例二结构示意图;
[0018]图5 为本技术铲库加强突肋示意图;
[0019]图6为本技术铲库上部的下料形状示意图;
[0020]图7为本技术弯曲好的铲库上部示意图;
[0021]图8为本技术改进结构示意图;
[0022]图中:底板1、后挡板2、铲库3、折角位置4、第一底板加强筋5、第二底板加强筋6、第三底板加强筋7、第四底板加强筋8、铲库突肋9。
具体实施方式
[0023]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说明,目的仅在于更好地理解本
技术实现思路
,因此,所举之例并不限制本技术的保护范围。
[0024]本技术是对农用工具
‑‑
钢铲进行结构改造,尤其是深铲斗钢铲,具有底板1,底板1一侧为铲头,其它三侧向上弯曲形成挡板,后挡板2上设置铲库3用于安装铲柄。挡板(侧挡板+后挡板)与底板1之间呈明显的折角。钢铲在使用过程中,由于物料重力,底板1与后挡板2的弯折位置所受应力最大,容易断裂。而现有技术中仅对底板1板面进行加强明显不足以提高钢铲的使用寿命。
[0025]本技术提供的钢铲的加强筋结构为:钢铲后挡板2设有铲库3,铲库3在后挡板2上形成拱起的棱,不仅可用于固定铲柄,还能够加强后挡板2,起到避免后挡板3变形的作用。钢铲的底板1设有从前端向后端延伸的底板加强筋。所述底板加强筋设置有四条,从左至右依次为第一底板加强筋5、第二底板加强筋6、第三底板加强筋7和第四底板加强筋8。
[0026]实施例一:
[0027]参照图1、图2、图3所示,第一底板加强筋5、第四底板加强筋8延伸至后挡板2上;第一底板加强筋5、第四底板加强筋8是自底板1开始,经过折角位置4,连至后挡板2的整条加强筋,过折角位置4加强折角的强度。第二底板加强筋6和第三底板加强筋7端部延伸至铲库3下端两侧。第二底板加强筋6与第三底板加强筋7的加强作用与铲库3的加强作用相交,后挡板2与底板1的直线交界改造后变为波浪形立体交界结构。如图2所示,折角位置4断面为三个连续波浪形状,相当于此位置设置有三个加强筋,抗裂性能得到加强。
[0028]实施例二:
[0029]参照图4、图3所示,第一底板加强筋5、第四底板加强筋8延伸至后挡板2上。第一底板加强筋5、第四底板加强筋8可以经过折角位置4即止,也可以继续向上延伸从而加强后挡板2。此实施例中第二底板加强筋6和第三底板加强筋7端部聚拢并与铲库3相接。加强筋为三角形突起凸肋。此实例中间两条加强筋端部与铲库合为一体,在折角位置4之上形成后挡板2与底板1的直线桥接。使折角所受压力由联合的大加强凸肋分担,避免铲库3下端和折角位置4断裂。
[0030]参照图6,制作钢铲的钢板在下料时,设计出铲库的部分,切割好后对钢铲塑性,分别制出两侧挡板和后挡板。参照图7,预留出的铲库部分的面板向后弯曲,形成用于安装铲柄的筒,弯曲筒之下的铲库部分是将后挡板制成弧形,铲库3下端延伸至后挡板2下侧甚至
到底板1上。在制作过程中,弯曲筒与后挡板2连接交界处因压制会受损,变得薄弱,因此可以在铲库弯曲筒与后挡板2交界位置设有加强突肋9,参见图5。
[0031]进一步,为了进一步减轻铲头的重量,可以将铲子设计为镂空结构,如图8所示,去掉加强筋之外的部分,受力较小板面。镂空的钢铲可以铲较大物料,比如玉米、树枝、秸秆等,镂空可滤掉沙土、石子等不需要物体。
[0032]本技术提供的钢铲加强筋结构底板加强筋与铲库交叠衔接或直接相连,加强筋在折角位置上形成两板桥接,压力由加强筋承担,加强筋又为纵向三角拱形凸肋,抗压能力强。本方案不仅板面强度高,底板与后挡夹角和铲库下端都得到了有效保护,能有效避免钢铲断裂的情况,延长钢铲的使用寿命。
[0033]以上所述仅为本技术较佳可行的实施例而已,并非因此局限本技术的权利范围,凡运用本技术说明书及其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变化,均包含于本技术的权利范围之内。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钢铲的加强筋结构,钢铲的底板(1)设有从前端向后端延伸的底板加强筋;钢铲后挡板(2)设有铲库(3),其特征在于:所述底板(1)加强筋设置有四条,从左至右依次为第一底板加强筋(5)、第二底板加强筋(6)、第三底板加强筋(7)和第四底板加强筋(8);第一底板加强筋(5)、第四底板加强筋(8)延伸至后挡板(2)上;第二底板加强筋(6)和第三底板加强筋(7)延伸至铲库(3)下端。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钢铲的加强筋结构,其特...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肖荣兴
申请(专利权)人:肖荣兴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相关技术
    暂无相关专利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