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可适用不同人群的穴位用灸法治疗机器人及使用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针灸
,尤其涉及一种可适用不同人群的穴位用灸法治疗机器人及使用方法。
技术介绍
[0002]艾灸,将点燃的艾条,旋于施灸部位上,距离皮肤3厘米,平行往复左右移动或反复旋转,使皮肤有温热感而不至于灼痛;一般一根灸条可灸20
‑
30分钟;适用于风湿,神经麻痹以及广泛性皮肤病等,现如今的灸法治疗机器人虽然能够能确保将灸条对准施灸者的穴位进行悬灸,但是由于人们的皮肤表面并不是水平的,而且受治者也不可能在施灸过程中一动不动,再伴随着灸条的慢慢燃烧,使得灸条的点燃位置距离目标穴位也在变化,如此种种原因使得机器人在施灸过程中不得不经常过来对一些参数进行调整,大大降低了行医效率,因此就需要一种能够根据施灸过程的演变能够智能调整距离的新型智能灸法治疗机器人。
[0003]经检索中国专利公开号为CN108743370A公开的一种医用灸法治疗机器人,包括转台、串联基座、第三串联臂、第四串联臂、第五串联臂。六自由度主体加两自由度第一底盘和两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可适用不同人群的穴位用灸法治疗机器人,包括固定在灸法治疗机器人机械臂端部的驱动箱(1),所述驱动箱(1)的底端固定有固定平台(22),且固定平台(22)靠近一侧驱动箱(1)的一侧边缘处开有圆孔(23),固定平台(22)的下表面位于圆孔(23)的下方设置有固定筒(16),其特征在于,固定筒(16)的底端固定有开口向上呈桶状结构的竖直导管(8),且竖直导管(8)靠近圆孔(23)的一侧开有导向缺口(39),所述驱动箱(1)的内壁通过螺栓固定有减速电机(19),且减速电机(19)的输出轴顶端固定有传动杆(34),且传动杆(34)的底端设置有艾条推进机构(20),艾条推进机构(20)滑动连接在导向缺口(39)中,所述竖直导管(8)的底端设置有智能定距机构(21),且智能定距机构(21)的信号输出端连接有用来控制机械手下降和上升的位移伺服电机(40)。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可适用不同人群的穴位用灸法治疗机器人,其特征在于,所述竖直导管(8)的顶端固定有内径与传动杆(34)相适配的向心轴承,且传动杆(34)的底端固定有自锁螺杆(41),滑环块(5)的中间嵌装有与自锁螺杆(41)相适配的内螺纹管(33),滑环块(5)远离竖直导管(8)的一端设置有艾条夹持架构。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可适用不同人群的穴位用灸法治疗机器人,其特征在于,所述艾条夹持机构包括开设在滑环块(5)侧面靠近端部的滑槽,且滑槽的端部固定有C形滑条(35),所述C形滑条(35)的滑槽内滑动连接有塔型滑块(37),且塔型滑块(37)的两侧分别固定有拉簧弹簧(42)和拉杆(38),滑环块(5)远离槽底的一端固定有两个互相平行且开口朝向艾条本体(27)的定位夹爪(7),且塔型滑块(37)靠近定位夹爪(7)的一端固定有移动夹爪(6),定位夹爪(7)的内弧侧固定有若干轴心线互相平行的锥头(36)。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可适用不同人群的穴位用灸法治疗机器人,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筒(16)的外壁靠近艾条推进机构(20)的一侧开有切面,且切面上设置有除灰机构(28),除灰机构(28)包括嵌装在切面上的滑动轴承(2)以及转动连接在滑动轴承(2)中的传动轴(3),所述传动轴(3)的两端分别固定有皮带轮二(30)和六棱固定块,且驱动箱(1)的竖直内壁位于皮带轮二(30)的正上方设置有轴杆(25),轴杆(25)的外壁套接有皮带轮一(26),皮带轮一(26)和皮带轮二(30)的圆周外壁之间缠绕有同一根传送带(29),皮带轮一(26)的表面以及传动杆(34)的顶端分别设置有互相啮合的主动齿轮(24),两个主动齿轮(24)为互相啮合的锥形齿轮。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可适用不同人群的穴位用灸法治疗机器人,其特征在于,所述六棱柱块的外壁固定有可调伸缩杆(4),且可调伸缩杆(4)远离六棱柱块的一端插接有延伸杆(15),延伸杆(15)的端部固定有开口朝向六棱柱块的接料盒(14),延伸杆(15)的外壁位于接料盒(14)的盒口上方固定有档杆(13),档杆(13)的位置位于艾条本体(27)燃烧位置下方5毫米
‑
10毫米之间。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戴缙,任婷,林天龙,霍宏,王若愚,王洪旭,姜北,闫起,赵楠,贾洪涛,景伟超,刁旺平,
申请(专利权)人:黑龙江中医药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