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适于长江流域油菜田直播棉花的栽培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4046777 阅读:11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7-06 14:49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适于长江流域油菜田直播棉花的栽培方法。通过本发明专利技术施肥、整地、品种选择、播种、田间培管、收获等栽培步骤,极大地缩短棉花生育期,解决了当前长江流域地区“棉油双直播”接茬适栽期短等问题;并使棉花生产用工减少至3-4个/亩,解决了长江流域棉花生产用工多等问题。本发明专利技术籽棉产量与目前长江流域其它地区相比无明显差异,适合在长江流域“棉花-油菜”两熟制地区推广应用。两熟制地区推广应用。

A cultivation method suitable for direct seeding cotton in rape fields in the Yangtze River Basin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适于长江流域油菜田直播棉花的栽培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属于棉花栽培
,具体涉及一种适于长江流域油菜田直播棉花的栽培方法。

技术介绍

[0002]在多熟种植是提高棉田复种指数,解决棉粮油争地矛盾,实现光热水地资源有效利用的重要手段。目前,长江流域地区棉田普遍实行棉油两熟制,并以套种(套栽)为主。然而,随着农村劳动力持续外流,完善以“棉花+油菜”生产全程轻简化、机械化为目标的“棉油双直播”栽培模式已成为长江流域地区棉花生产亟需解决的首要问题。
[0003]缩短棉花生育期是解决当前长江流域地区“棉油双直播”还存在接茬适栽期短,棉花(油菜)收获期抢收、抢播等农活集中,劳动力不足等问题的关键之一。因此,本专利技术根据近几年科学研究,提出一种适于长江流域油菜田直播棉花的栽培方法,通过提高种植密度(6.0万株/亩)、降低单株成铃(1-2个),极大缩短棉花生育期,实现棉花早熟、集中吐絮、机械收花和长江流域地区“棉花+油菜”生产全程轻简化、机械化。

技术实现思路

[0004]在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提供一种适于长江流域油菜田直播棉花的栽培方法。具体通过以下几个方面来实现:(1)施肥。5月上中旬油菜收获后,中等肥力以上地块每亩施折合纯N 10-12 kg、P2O
5 6-8 kg、K2O 10-12 kg的化肥;(2)整地。施肥后,利用机械完成翻耕、整地、开沟、起垄等工序,垄宽100 cm;(3)品种选择。选择适宜长江流域种植的大铃棉花品种;(4)播种。一般在5月下旬至6月上旬,选晴天机械直播;种植密度6.67万株/亩,以行距20 cm(1垄5行),株距5 cm为宜;播种后,使用无人机在棉田表面喷施除草剂,以防杂草;(5)田间培管。加强虫害预测预报,注意红蜘蛛等害虫防控;(6)收获。9月下旬至10月上旬及时机械采收。一般棉花开花48天后吐絮,如果吐絮期间有持续阴雨天气,可在开花40天后化学催熟,提前吐絮。
[0005]进一步,步骤(3)中棉花种子用量较大,建议选择常规棉品种。
[0006]进一步,步骤(3)中选择商品种或种子发芽率不低于80%的自留种。
[0007]本专利技术主要通过“密度+肥料”控制棉花的生育进程。由于种植密度高,苗期棉花为获取更多的光资源快速升高,并消耗土壤养分。随着土壤养分耗尽(株高60-100 cm),棉花停止营养生长并转换为生殖生长(省去整枝与打顶)。同时,由于棉株营养有限,每株仅能成铃1-2个,可在5天内完成集中吐絮,有利于机械采收;且叶片营养因转移到棉铃上而变黄,可降低棉田蚜虫、棉铃虫等害虫,减少虫害防治次数。
[0008]本专利技术种植密度提高到6.7万株/亩,收获密度不低于5.3万株/亩,以单株成铃1
个、单铃重5 g计算,籽棉产量可达到266.7 kg/亩,与目前长江流域地区相比无明显差异。
[0009]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优点及创新点:(1)种植密度提高到6.67万株/亩,收获密度不低于5.33万株/亩,远高于其它棉花栽培方法;(2)肥料在播种前一次性施入,与长江流域其它棉花栽培方法相比,减少了施肥次数(基肥、苗肥、蕾肥、花铃肥、盖顶肥)和用工,更利于机械化作业;(3)为控制棉花生育进程,加之油菜可以提高土壤肥力,本专利技术肥料施入量:每亩折合纯N 10-12 kg、P2O
5 6-8 kg、K2O 10-12 kg,低于其它棉花栽培方法;(4)品种选择以大铃为主,以提高单铃重和籽棉产量。与其它轻简栽培方法品种选择以早熟为主不同;(5)本专利技术棉花单株成铃仅1-2个,与其它栽培方法相比(单株成铃10-100个),单株成铃成铃更少,更容易集中成铃、吐絮和机械收花。同时棉花生育期更短,播种可推迟到5月下旬至6月上旬,采收能提前到9月下旬至10月上旬,与油菜接茬时间上更充足;(6)与其它棉花轻简栽培方法需要化学催熟来实现集中吐絮相比,本专利技术无强制要求;(7)本专利技术减少整枝、打顶等工序,减少虫害防治次数,且全程机械化作业,极大的减少棉花生产用工,亩用工减少至3-4个。远低于长江流域其它棉花栽培方法。
具体实施方式
[0010]现结合具体实施例,来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的阐述。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于解释本专利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专利技术。下述实施例中未注明具体条件的实验方法,按照常规方法和条件,或按照商品说明书选择。
[0011]实施例一本实施例的适于长江流域油菜田直播棉花的栽培方法。具体通过以下几个方面来实现:(1)施肥整地。5月上中旬油菜收获后,利用机械一次性完成施肥、翻耕、整地、开沟、起垄等工序,垄宽100 cm。中等肥力以上地块每亩施折合纯N 10-12kg、P2O
5 6-8 kg、K2O 10-12kg的化肥;(2)品种选择。选择适宜长江流域种植的大铃、常规棉花品种。种子发芽率不低于80%或符合棉花种子质量标准 (GB4407.1-2008)的规定;(3)播种。一般在5月下旬至6月上旬,选晴天机械直播。播种深度2.0-3.0 cm,种植密度6.67万株/亩,以行距20 cm(1垄5行),株距5 cm为宜。播种后,使用无人机在棉田表面喷施除草剂,以防杂草;(4)田间培管。加强虫害预测预报,注意红蜘蛛等害虫防控;(5)收获。9月下旬至10月上旬及时机械采收。一般棉花开花48天后吐絮,如果吐絮期间有持续阴雨天气,可在开花40天后化学催熟,提前吐絮。
[0012]针对本专利技术进行了大田试验,具体如下:2021年5月17日上午,常德市鼎城区湖南省棉花科学研究所茅湾基地,收获油菜;2021年5月22日上午,常德市鼎城区湖南省棉花科学研究所茅湾基地,利用机械一
次性完成施肥、翻耕、整地、开沟、起垄等工序,垄宽100 cm。每亩施肥量纯N、P2O5、K2O分别为10 kg、8 kg、10 kg;2021年5月31日上午,常德市鼎城区湖南省棉花科学研究所茅湾基地,机械直播,品种选择转基因抗虫、大铃、常规棉品种湘棉37,播种深度2.5 cm,行距20 cm(1垄5行),株距5 cm,种植密度6.67万株/亩,面积5亩,亩用种量6 kg/亩。播种后,使用无人机在棉田表面喷施除草剂(草甘膦),以防杂草;2021年7月19日上午,常德市鼎城区湖南省棉花科学研究所茅湾基地,使用无人机冶虫1次;2021年8月10日上午,常德市鼎城区湖南省棉花科学研究所茅湾基地,使用无人机冶虫1次;2021年8月29日上午,常德市鼎城区湖南省棉花科学研究所茅湾基地,使用无人机冶虫1次;2021年9月23日上午,常德市鼎城区湖南省棉花科学研究所茅湾基地,机械采收。收获籽棉273.2 kg/亩,比长江流域现有棉花栽培方法减产4.6%;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适于长江流域油菜田直播棉花的栽培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1)施肥:5月上中旬油菜收获后,中等肥力以上地块每亩施折合纯氮10-12kg、五氧化二磷6-8 kg、氧化钾10-12kg的化肥;(2)整地:施肥后,利用机械完成翻耕、整地、开沟、起垄等工序,垄宽100 cm;(3)品种选择:选择适宜长江流域种植的大铃棉花品种;(4)播种:一般在5月下旬至6月上旬,选晴天机械直播;种植密度6.67万株/亩,以行距20cm(1垄5行),株距5cm为宜;播种后,使用无人机在棉田表面喷...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匡政成陈浩东郭利双匡逢春李育强
申请(专利权)人:湖南省棉花科学研究所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