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无损伤神经外科硬脑膜钩针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4044692 阅读:16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7-06 14:19
一种无损伤神经外科硬脑膜钩针,包括针体,所述针体为月牙形结构,针体的头部尖锐,针体的尾端连接拉持部;所述针体的内侧设有限位部,所述限位部为与针体弧形平行间隔设置的月牙形结构,限位部的头部圆钝,限位部的尾端与针体固定连接;所述限位部的头部与针体的头部之间的距离小于硬脑膜的厚度,所述限位部与针体之间的间距小于硬脑膜的厚度。在通过针体的头部对硬脑膜进行穿刺提拉时,一方面限位部的头部会对硬脑膜起到阻挡限位作用,避免针体的头部将硬脑膜刺破损伤下方的脑组织,另一方面由于限位部与针体之间的间距小于硬脑膜的厚度,穿刺后的部分硬脑膜会进入针体与限位部之间,可彻底避免硬脑膜被穿破,达到保护下方脑组织的目的。组织的目的。组织的目的。

A non-invasive neurosurgical dural Crochet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无损伤神经外科硬脑膜钩针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医疗器械,尤其涉及一种无损伤神经外科硬脑膜钩针。

技术介绍

[0002]传统神经外科手术切开硬脑膜时,一般使用尖刀在硬脑膜表面划开,脑组织在硬脑膜下方,神经外科医生根据手感使用一定力度切开硬脑膜,切开小口后用小止血钳夹住一侧开口,向上提拉硬脑膜,再以脑膜剪刀剪开硬脑膜,在操作过程中尖刀经常穿透硬脑膜而直接损伤脑组织,因此在临床过程中,医生一般会先用尾部穿线的缝合针悬吊硬脑膜,然后提拉缝合线,使硬脑膜局部提起,这样硬脑膜与脑组织存在一定间隙,然后再用尖刀在硬脑膜局部划开小口,以脑膜剪刀剪开硬脑膜,但因医生操作因素,缝合针仍可能穿透硬脑膜损伤脑组织,从而对患者造成非必要的伤害。
[0003]综上,在硬脑膜切开手术领域,上述问题已成为行业内亟需解决的技术难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专利技术为了弥补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了一种无损伤神经外科硬脑膜钩针,解决了以往操作过程中尖刀经常穿透硬脑膜而直接损伤脑组织的问题,解决了以往缝合针穿透硬脑膜损伤脑组织的问题。
[0005]本专利技术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0006]一种无损伤神经外科硬脑膜钩针,包括针体,所述针体为月牙形结构,针体的头部尖锐,针体的尾端连接拉持部;所述针体的内侧设有限位部,所述限位部为与针体弧形平行间隔设置的月牙形结构,限位部的头部圆钝,限位部的尾端与针体固定连接;所述限位部的头部与针体的头部之间的距离小于硬脑膜的厚度,所述限位部与针体之间的间距小于硬脑膜的厚度。
[0007]所述拉持部为圆柱形的长杆结构,长杆结构与针体的尾端固定连接。
[0008]所述长杆结构的长度为8

12cm。
[0009]所述拉持部为提拉线,提拉线的一端与针体的尾端固定连接。
[0010]所述提拉线的另一端与限位部的头部固定连接。
[0011]所述针体的尾端为局部凹陷的扁平结构。
[0012]所述限位部的横断面为扁平矩形。
[0013]所述限位部的头部包括弧形结构或球形结构。
[0014]本专利技术采用上述方案,具有以下优点:
[0015]通过设置月牙形结构的针体,同时在针体的内侧设置限位部,限位部为与针体弧形平行间隔设置的月牙形结构,限位部的头部与针体的头部之间的距离小于硬脑膜的厚度,在通过针体的头部对硬脑膜进行穿刺提拉时,一方面限位部的头部会对硬脑膜起到阻挡限位作用,避免针体的头部将硬脑膜刺破损伤下方的脑组织,另一方面由于限位部与针体之间的间距小于硬脑膜的厚度,穿刺后的部分硬脑膜会进入针体与限位部之间,可彻底
避免硬脑膜被穿破,达到保护下方脑组织的目的。
附图说明:
[0016]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0017]图2为本专利技术拉持部为提拉线的结构示意图。
[0018]图3为本专利技术拉持部为长杆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0019]图中,1、针体,2、限位部,3、长杆结构,4、提拉线。
具体实施方式:
[0020]为能清楚说明本方案的技术特点,下面通过具体实施方式,并结合其附图,对本专利技术进行详细阐述。
[0021]如图1

3所示,一种无损伤神经外科硬脑膜钩针,包括针体1,所述针体1为月牙形结构,针体1的头部尖锐,针体1的尾端连接拉持部;所述针体1的内侧设有限位部2,所述限位部2为与针体1弧形平行间隔设置的月牙形结构,限位部2的头部圆钝,限位部2的尾端与针体固定连接;所述限位部2的头部与针体1的头部之间的距离小于硬脑膜的厚度,所述限位部2与针体1之间的间距小于硬脑膜的厚度。
[0022]所述拉持部可以为圆柱形的长杆结构3,长杆结构3与针体1的尾端固定连接,所述长杆结构3的长度为8

12cm。
[0023]当拉持部采用长杆结构3时,医务人员可直接手持长杆结构3带动针体1及限位部2移动,先进行硬脑膜穿刺操作,穿刺完成后再直接通过长杆结构3进行硬脑膜提拉操作。
[0024]所述拉持部也可以为提拉线4,提拉线4的一端与针体1的尾端固定连接,所述提拉线4的另一端与限位部2的头部固定连接,当拉持部采用提拉线4时,针体1的尾端可设置为局部凹陷的扁平结构,持针器可夹持该部位,扁平结构可以保证针体1不易扭转及倾斜。
[0025]当拉持部采用提拉线4时,医务人员可采用持针器夹持针体1的尾端带动针体1及限位部2移动,先进行硬脑膜穿刺操作,穿刺完成后再通过提拉线4进行硬脑膜提拉操作。
[0026]所述限位部2的横断面为扁平矩形。
[0027]所述限位部2的头部包括弧形结构或球形结构,起到阻挡作用。
[0028]在通过针体1的头部对硬脑膜进行穿刺时,针体1的头部刺入硬脑膜一定深度后,一方面限位部2的头部会对硬脑膜起到阻挡限位作用,使针体1的头部无法继续向内刺入,避免针体1的头部将硬脑膜刺破损伤下方的脑组织,另一方面由于限位部2与针体1之间的间距小于硬脑膜的厚度,穿刺后的部分硬脑膜会进入针体1与限位部2之间,可彻底避免硬脑膜被穿破,达到保护下方脑组织的目的。
[0029]上述具体实施方式不能作为对本专利技术保护范围的限制,对于本
的技术人员来说,对本专利技术实施方式所做出的任何替代改进或变换均落在本专利技术的保护范围内。
[0030]本专利技术未详述之处,均为本
技术人员的公知技术。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无损伤神经外科硬脑膜钩针,其特征在于:包括针体,所述针体为月牙形结构,针体的头部尖锐,针体的尾端连接拉持部;所述针体的内侧设有限位部,所述限位部为与针体弧形平行间隔设置的月牙形结构,限位部的头部圆钝,限位部的尾端与针体固定连接;所述限位部的头部与针体的头部之间的距离小于硬脑膜的厚度,所述限位部与针体之间的间距小于硬脑膜的厚度。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无损伤神经外科硬脑膜钩针,其特征在于:所述拉持部为圆柱形的长杆结构,长杆结构与针体的尾端固定连接。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无损伤神经外科硬脑膜钩针,其特征在于:所述长杆结构的长度为8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博宇杨紫超庄晓桐
申请(专利权)人:苏州宇博医疗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