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淮阴工学院专利>正文

一种适用于实验室教科研的小型化自动育苗播种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4044382 阅读:13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7-06 14:15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适用于实验室教科研的小型化自动育苗播种机,包括机架、播种机构、基质覆盖机构、育苗盘、托盘、升降机构、推送机构及电控柜;所述播种机构包括播种斗、种盘及筛盘;所述播种斗连接于机架顶部,种盘位于筛盘的上方,种盘与筛盘可相对移动;所述基质覆盖机构包括基质容器及送料装置;所述基质容器连接于机架底部,送料装置连接于机架上;所述升降机构连接于机架的侧部,升降机构的一端连接有托板,升降机构驱动托板及托盘上下反向移动,育苗盘叠放于托板上;所述推送机构连接于机架侧部,推送机构推送育苗盘至筛盘底部或托盘上。本发明专利技术降低了劳动强度,节约教研时间;均匀播种,便于出苗后的管理,减小实验误差。减小实验误差。减小实验误差。

A miniaturized automatic seedling seeder suitable for laboratory teaching and scientific research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适用于实验室教科研的小型化自动育苗播种机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生物实验装置
,尤其涉及一种适用于实验室教科研的小型化自动育苗播种机。

技术介绍

[0002]通过先进的科学技术和管理手段,以提高农作物的产量,往往要进行一系列的育苗试验,以确保所研究或者推广的新产品在实际种植过程中切实可行。
[0003]目前在实验室内进行的发芽试验,绝大部分都是用镊子或其它工具进行人工数种并将种子逐个放入 育苗盘中。这种传统的播种方式速度较慢,工作强度大,工作效率较低;此外种子样品的间距在人为操作条件下无法精准的控制,不能保证种子整齐均匀发芽,进而增加实验误差。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适用于实验室教科研的小型化自动育苗播种机,降低劳动强度,节约教研时间;均匀播种,便于出苗后的管理,减小实验误差,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
[000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适用于实验室教科研的小型化自动育苗播种机,包括机架、播种机构、基质覆盖机构、育苗盘、托盘、升降机构、推送机构及电控柜;所述播种机构包括播种斗、种盘及筛盘;所述播种斗连接于机架顶部,种盘位于筛盘的上方,种盘与筛盘可相对移动,且种盘与筛盘在机架上可同步移动并经过播种斗的底部;所述基质覆盖机构包括基质容器及送料装置;所述基质容器连接于机架底部,送料装置连接于机架上,且送料装置在机架上方可移动,送料装置的底端连接于基座容器;所述升降机构连接于机架的侧部,升降机构的一端连接有托板,托盘连接于升降机构的另一端,升降机构驱动托板及托盘上下反向移动,育苗盘叠放于托板上;所述推送机构连接于机架侧部,推送机构推送育苗盘至筛盘底部或托盘上;所述电控柜连接于机架上。
[0006]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方案是,所述机架包括底板、立杆A、立杆B、立杆C及脚轮;所述底板下表面的四个拐角处连接有脚轮,立杆A、立杆B及立杆C连接于底板上,且立杆A、立杆B及立杆C均为左右对称设置的两个。
[0007]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方案是,所述立杆A及立杆B的顶端连接有第一滑道,播种斗连接于第一滑道的一端;所述播种斗的上方设有加料口,播种斗的底部呈锥台状并具有弹性,且播种斗底端设有若干个自动开合的播种口。
[0008]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方案是,所述种盘位于筛盘的上方,种盘上设有若干列与播种口上下对应的孔a,筛盘上设有若干列与播种口上下对应孔b,孔b的内径尺寸大于孔a的内径尺寸;所述筛盘上连接有第一气缸,种盘连接于第一气缸的输出端,孔a与孔b同心设置,或第一气缸驱动种盘移动以使孔a与孔b错开。
[0009]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方案是,所述立杆A与立杆B上部的外侧连接有U型架,U型架的内侧设有第二滑道;所述U型架的一端连接有第二气缸,筛盘的一端连接于第二气缸;所述筛盘与种盘位于立杆A与立杆B之间的播种区,或第二气缸驱动筛盘与种盘滑动至U型架内侧的待定区。
[0010]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方案是,所述送料装置为软管送料机,软管送料机通过软管连接于基质容器,基质容器连接于立杆A与立杆B之间的底端;所述软管送料机的上料斗滑动连接于第一滑道,且上料斗内设有温湿度控制器;所述立杆B的内侧连接有第三气缸,上料斗连接于第三气缸的一端,第三气缸驱动上料斗在第一滑道内移动。
[0011]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方案是,所述立杆A、立杆B、立杆C之间上部连接有横杆D,两个立杆C之间连接有横杆E;所述立杆B与立杆C的内侧设有第三滑道,托板的两端滑动连接于第三滑道,育苗盘的四周限制于立杆B与立杆C之间,最顶层的筛盘位于两个横杆D的内侧。
[0012]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方案是,所述推送机构包括第四气缸及第五气缸;所述第四气缸连接于横杆E的中心处,第五气缸连接于第四气缸两侧的横杆E上;所述第四气缸推送育苗盘至筛盘底部,第五气缸推动育苗盘至托盘上。
[0013]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方案是,所述升降机构包括步进电机、齿轮箱及两根丝杠;所述立杆A及立杆B外侧连接有两组轴承座,两根丝杠丝牙相反,且两根丝杠分别竖向转动连接轴承座;所述步进电机驱动连接于齿轮箱的动力输入端,齿轮箱连接于底部的轴承座之间,且齿轮箱的两个动力输出端分别驱动连接于两根丝杠,托盘及托板分别螺纹配合于两根丝杠。
[0014]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方案是,所述托盘的一端连接有推把。
[0015]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第一、本专利技术的适用于实验室教科研的小型化自动育苗播种机,降低劳动强度,节约教研时间;均匀播种,便于出苗后的管理,减小实验误差。
[0016]第二、本专利技术的适用于实验室教科研的小型化自动育苗播种机,节约种子,降低了实验的成本。
[0017]第三、本专利技术的适用于实验室教科研的小型化自动育苗播种机,播种后统一标准,便于记录改进。
[0018]第四、本专利技术的适用于实验室教科研的小型化自动育苗播种机,自动化作业,便于移动,不占用固定空间。
附图说明
[0019]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0020]图2为本专利技术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0021]图3为本专利技术的正视图。
[0022]图4为本专利技术的仰视图。
[0023]图5为本专利技术的种盘与筛盘的结构示意图。
[0024]图6为图5中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5]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进一步阐明本专利技术。
[0026]实施例1:如图1~3所示,一种适用于实验室教科研的小型化自动育苗播种机,包括机架1、播种机构2、基质覆盖机构3、育苗盘4、托盘5、升降机构6、推送机构7及电控柜8;所述播种机构2包括播种斗201、种盘202及筛盘203;所述播种斗201连接于机架1顶部,种盘202位于筛盘203的上方,种盘202与筛盘203可相对移动,且种盘202与筛盘203在机架1上可同步移动并经过播种斗201的底部;所述基质覆盖机构3包括基质容器301及送料装置;所述基质容器301连接于机架1底部,送料装置连接于机架1上,且送料装置在机架1上方可移动,送料装置的底端连接于基座容器;所述升降机构6连接于机架1的侧部,升降机构6的一端连接有托板401,托盘5连接于升降机构6的另一端,升降机构6驱动托板401及托盘5上下反向移动,育苗盘4叠放于托板401上;所述推送机构7连接于机架1侧部,推送机构7推送育苗盘4至筛盘203底部或托盘5上;所述电控柜8连接于机架1上。
[0027]其中,所述机架1包括底板101、立杆A102、立杆B103、立杆C104及脚轮105;所述底板101下表面的四个拐角处连接有脚轮105,立杆A102、立杆B103及立杆C104连接于底板101上,且立杆A102、立杆B103及立杆C104均为左右对称设置的两个。
[0028]其中,所述立杆A102及立杆B103的顶端连接有第一滑道106,播种斗201连接于第一滑道106的一端;所述播种斗201的上方设有加料口,播种斗201的底部呈锥台状并具有弹性,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适用于实验室教科研的小型化自动育苗播种机,其特征在于:包括机架(1)、播种机构(2)、基质覆盖机构(3)、育苗盘(4)、托盘(5)、升降机构(6)、推送机构(7)及电控柜(8);所述播种机构(2)包括播种斗(201)、种盘(202)及筛盘(203);所述播种斗(201)连接于机架(1)顶部,种盘(202)位于筛盘(203)的上方,种盘(202)与筛盘(203)可相对移动,且种盘(202)与筛盘(203)在机架(1)上可同步移动并经过播种斗(201)的底部;所述基质覆盖机构(3)包括基质容器(301)及送料装置;所述基质容器(301)连接于机架(1)底部,送料装置连接于机架(1)上,且送料装置在机架(1)上方可移动,送料装置的底端连接于基座容器;所述升降机构(6)连接于机架(1)的侧部,升降机构(6)的一端连接有托板(401),托盘(5)连接于升降机构(6)的另一端,升降机构(6)驱动托板(401)及托盘(5)上下反向移动,育苗盘(4)叠放于托板(401)上;所述推送机构(7)连接于机架(1)侧部,推送机构(7)推送育苗盘(4)至筛盘(203)底部或托盘(5)上;所述电控柜(8)连接于机架(1)上。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适用于实验室教科研的小型化自动育苗播种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机架(1)包括底板(101)、立杆A(102)、立杆B(103)、立杆C(104)及脚轮(105);所述底板(101)下表面的四个拐角处连接有脚轮(105),立杆A(102)、立杆B(103)及立杆C(104)连接于底板(101)上,且立杆A(102)、立杆B(103)及立杆C(104)均为左右对称设置的两个。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适用于实验室教科研的小型化自动育苗播种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立杆A(102)及立杆B(103)的顶端连接有第一滑道(106),播种斗(201)连接于第一滑道(106)的一端;所述播种斗(201)的上方设有加料口,播种斗(201)的底部呈锥台状并具有弹性,且播种斗(201)底端设有若干个自动开合的播种口。4.如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一种适用于实验室教科研的小型化自动育苗播种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种盘(202)位于筛盘(203)的上方,种盘(202)上设有若干列与播种口上下对应的孔a(204),筛盘(203)上设有若干列与播种口上下对应孔b(205),孔b(205)的内径尺寸大于孔a(204)的内径尺寸;所述筛盘(203)上连接有第一气缸(206),种盘(202)连接于第一气缸(206)的输出端,孔a(204)与孔b(205)同心设置,或第一气缸(206)驱动种盘(202)移动以使孔a(204)与孔b(205)错开。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适用于实验室教科研的小型化自动育苗播种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立杆A(102)与立杆B(103)上部的外侧连接有U型架(...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孙小川丁春林丁竞段伟科黄志楠
申请(专利权)人:淮阴工学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