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直流跨越耐张塔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4042890 阅读:18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7-06 13:5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直流跨越耐张塔,包括塔身和塔头,塔头由上至下依次设置有跨越线路地线横担、被跨越线路地线横担、跨越线路导线横担、被跨越线路导线横担;跨越线路地线横担和被跨越线路地线横担的延伸方向相互垂直;被跨越线路地线横担和跨越线路导线横担的延伸方向相互垂直;跨越线路导线横担和被跨越线路导线横担的延伸方向相互垂直;跨越线路地线设置于跨越线路地线横担两端;跨越线路导线设置于跨越线路导线横担两端;被跨越线路地线设置于被跨越线路地线横担两端;被跨越线路导线设置于被跨越线路导线横担的两端。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实现交叉跨越,减少了导地线的空间交叉风险,提高了运行可靠性。提高了运行可靠性。提高了运行可靠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直流跨越耐张塔


[0001]本技术属于架空输电线路杆塔
,具体涉及一种直流跨越耐张塔。

技术介绍

[0002]目前,输电线路跨越重要电力线路时,一般高电压等级或大输送容量的线路在上,低电压等级或小输送容量的线路在下,交叉跨越点一般为导、地线档中。一旦跨越线路发生掉串、导地线断线等事故,跨越线路导地线有可能掉落至被跨线路上,导致被跨线路停运和跳闸,从而造成电网失稳等重大电力事故。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技术的目的就是为了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存在的不足,提供一种直流跨越耐张塔,在同一杆塔上分层布置跨越线路和被跨线路的导、地线实现交叉跨越,减少了导地线的空间交叉风险,通过重点加强交叉跨越点,起到了提高运行可靠性的目标。
[0004]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直流跨越耐张塔,包括塔身和塔头,其特征在于:塔头由上至下依次设置有跨越线路地线横担、被跨越线路地线横担、跨越线路导线横担、被跨越线路导线横担;跨越线路地线横担和被跨越线路地线横担的延伸方向相互垂直;被跨越线路地线横担和跨越线路导线横担的延伸方向相互垂直;跨越线路导线横担和被跨越线路导线横担的延伸方向相互垂直;跨越线路地线设置于跨越线路地线横担两端;跨越线路导线设置于跨越线路导线横担两端;被跨越线路地线设置于被跨越线路地线横担两端;被跨越线路导线设置于被跨越线路导线横担的两端。
[0005]上述技术方案中,位于跨越线路横担同一挂点前侧的跨越线路导线和后侧的跨越线路导线通过第一硬跳线连接,所述第一硬跳线和跨越线路导线通过第一耐张串与跨越线路导线横担连接;所述第一硬跳线和第一耐张串位于被跨越线路导线的正上方。
[0006]上述技术方案中,位于被跨越线路横担同一挂点前侧的被跨越线路导线和后侧的被跨越线路导线通过第二硬跳线连接,所述第二硬跳线和跨越线路导线通过第二耐张串与跨越线路导线横担连接。
[0007]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第一硬跳线和第一耐张串位于被跨越线路地线的正下方。
[0008]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技术是通过将交叉跨越点由空间线间交叉改为固定耐张塔上交叉,采用必要的加强设计,实现了提高重要交叉跨越点运行可靠性的目标。本技术用于跨越重要电力线路的情况,有利于提高了线路安全可靠性,保障了被跨越重要设施正常运行,降低了安全风险。该技术适用性广,可广泛用于各种重要电力线路跨越点。此外,本技术结构简单明了,适合用于已建工程重要交叉跨越段,改造工程量少,易于实施。
附图说明
[0009]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
[0010]其中,1

跨越线路地线,2

跨越线路地线横担,3

被跨越线路地线,4

被跨越线路地线横担,5

跨越线路导线,6

跨越线路导线横担,7

第一耐张串,8

第一硬跳线,9

被跨越线路导线,10

被跨越线路导线横担,11

第二耐张串,12

第二硬跳线,13

塔头。
具体实施方式
[0011]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便于清楚地了解本技术,但它们不对本技术构成限定。
[0012]如图1所示,本技术一种直流跨越耐张塔,包括塔身和塔头12,塔头12由上至下依次设置有跨越线路地线横担2、被跨越线路地线横担4、跨越线路导线横担6、被跨越线路导线横担10;跨越线路地线横担2和被跨越线路地线横担4的延伸方向相互垂直;被跨越线路地线横担4和跨越线路导线横担6的延伸方向相互垂直;跨越线路导线横担6和被跨越线路导线横担10的延伸方向相互垂直;跨越线路地线1设置于跨越线路地线横担2两端;跨越线路导线5设置于跨越线路导线横担6两端;被跨越线路地线1设置于被跨越线路地线横担2两端;被跨越线路导线9设置于被跨越线路导线横担10的两端。其中,通过四个横担由上至下的相互90度的布置,避免跨越线路和被跨越线路的交叉。同时将跨越线路和被跨越线路的地线设置于两者导线的上方,进一步避免一方线路故障时影响另一方工作的可能性。
[0013]上述技术方案中,位于跨越线路横担6同一挂点前侧的跨越线路导线和后侧的跨越线路导线通过第一硬跳线8连接,所述第一硬跳线8和跨越线路导线通过第一耐张串7与跨越线路导线横担6连接;所述第一硬跳线8和第一耐张串7位于被跨越线路导线9的正上方。如果跨越线路发生断线或断串,不会发生跨越线路导线5掉落到被跨越导线上的情况,被跨越线路导线9接触到的是第一硬跳线8和第一耐张串7,避免影响被跨越线路的正常工作。
[0014]上述技术方案中,位于被跨越线路横担10同一挂点前侧的被跨越线路导线和后侧的被跨越线路导线通过第二硬跳线12连接,所述第二硬跳线12和跨越线路导线通过第二耐张串11与跨越线路导线横担10连接。
[0015]跨越线路横担同一挂点前侧或者后侧是指跨越线路延伸方向上的前侧或者后侧。被跨越线路横担同一挂点前侧或者后侧是指被跨越线路延伸方向上的前侧或者后侧。
[0016]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第一硬跳线8和第一耐张串7位于被跨越线路地线1的正下方。如果跨越线路地线1发生断线或断串,不会直接掉落到跨越线路导线5或者被跨越线路导线9上,跨越线路地线1只会接触被跨越线路地线3,避免影响被跨越线路的正常工作。如果被跨越线路地线3发生断线或断串,会掉落到跨越线路导线5的第一耐张串7上,不会直接落到跨越线路地线1上导致其短路,避免影响跨越线路的正常工作。
[0017]此外,本杆塔考虑四个方向终端模式,结构重要性系数取1.2,并考虑增加10mm验算覆冰工况进行杆塔计算。将交叉跨越点由空间线间交叉改为固定耐张塔上交叉,采用必要的加强设计,在杆塔受力荷载方面提高了,让杆塔变的更坚固充分提高了交叉跨越点的安全可靠性。
[0018]本说明书中未作详细描述的内容属于本领域专业技术人员公知的现有技术。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直流跨越耐张塔,包括塔身和塔头,其特征在于:塔头由上至下依次设置有跨越线路地线横担、被跨越线路地线横担、跨越线路导线横担、被跨越线路导线横担;跨越线路地线横担和被跨越线路地线横担的延伸方向相互垂直;被跨越线路地线横担和跨越线路导线横担的延伸方向相互垂直;跨越线路导线横担和被跨越线路导线横担的延伸方向相互垂直;跨越线路地线设置于跨越线路地线横担两端;跨越线路导线设置于跨越线路导线横担两端;被跨越线路地线设置于被跨越线路地线横担两端;被跨越线路导线设置于被跨越线路导线横担的两端。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直流跨越耐张塔,其特征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柏晓路王艳君吕健双洪爱军张瑚韩鹏飞周成均李健徐维毅吴高波岳浩罗楚军刘剑英夏峰刘思宁张冯硕廖星但京民汪如松崔戎舰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电力工程顾问集团中南电力设计院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