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无接种活性污泥培养系统及方法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34041127 阅读:60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7-06 13:30
一种无接种活性污泥培养系统及方法,涉及污水处理技术领域,生物池出水口经管道与沉淀池底部进水口连接,沉淀池底部经污泥管与生物池进水口相连通,生物池上方设有鼓风机,鼓风机通过微孔曝气盘向生物池内曝气充氧,本发明专利技术通过在生物池中对原水注水活化、打底、投加碳源、补充污水、增值培养、污泥回流、培养驯化完成等步骤,产生微生物菌种并转化为活性污泥,克服了现有技术只能大量外购微生物菌种作为接种污泥的弊端,且培养时间短,从活化、打底、补充污水、增值培养至训化完成累计培养周期15天左右,提高菌种培养效率。本发明专利技术活性污泥质量优,去污力强,具有较高的经济效益和使用价值。值。值。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无接种活性污泥培养系统及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污水处理
,具体是一种无接种活性污泥培养系统及方法。

技术介绍

[0002]目前,在污水处理系统中常常用到活性污泥的生物处理技术,该技术的核心是依靠大量的微生物来降解污染物,在污水治理设施运行前,有必要对微生物菌种进行培养。通常传统的做法是外购其它污水处理厂的活性污泥投加到自己的生物池中,作为接种污泥培养微生物菌种,但培养的周期多为30天以上,且购买的接种污泥量越多,生物池污泥培养的周期相对就越短,给生产带来不便。
[0003]采用大量外购微生物菌种作为接种污泥的方法虽然简便易行,但存在诸多不足:

、购买接种污泥的费用太高,企业难以承受。通常每运输1.0吨接种污泥的直接费用会达到0.08

0.12万元,日处理1.0万m
³
的污水处理厂接种费用就需要80

120万元,给企业加重生产成本。

、接种污泥的属性要求高。由于每个污水处理厂的类型不同,建设目的、服务范围、处理水质不尽相同,其微生物菌种的种类、数量和属性也不一样。不同类型污水处理厂的微生物菌种不能混用。对外购接种污泥必须符合“同类型企业”、“同等水质”、“同等规模”的条件,否则外购污泥无法满足污水处理的需要。

、培养周期长。外购接种污泥进入“新环境”后需要适应当前设施的运行条件,有较长的适应过程,同时外购接种污泥因装卸、运输时间多超过6

8小时,菌种容易因缺氧、饥饿等状况而进入停止活动、自我休眠的状态,再使用时,激活时间长,培养周期慢,无法马上适应新环境的要求。
[0004]因此,外购活性污泥无法满足实际生产的需要,研究一种无接种活性污泥培养技术势在必行。

技术实现思路

[0005]为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无接种活性污泥培养系统及方法,无需投加或购买微生物菌种而自行快速培养出活性污泥,降低生产成本,满足生产需要。
[0006]为实现上述专利技术目的,本专利技术无接种活性污泥培养系统,包括生物池、沉淀池、鼓风机、营养投加设备;所述生物池设有进水口、出水口,生物池出水口经管道与沉淀池底部进水口连接,所述沉淀池底部经污泥管与生物池进水口相连通;所述生物池上方设有鼓风机,生物池池内底部设有微孔曝气盘,鼓风机通过微孔曝气盘向生物池内曝气充氧;所述生物池入口处还设有营养投加设备;所述沉淀池上方出水口与下道工序连接,沉淀池的污泥管设有截止阀。
[0007]进一步的,无接种活性污泥培养系统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注水活化,在生物池内注入半池污水,开启鼓风机并通过微孔曝气盘曝气充氧,维持池内溶解氧浓度2

4mg/L,生物池内污水充分曝气72小时后,检测生物池内水质的有机污染物浓度为100

200 mg/L时,进入步骤



、打底,鼓风机持续曝气,将氮肥和磷肥按5:1的质量比经营养投加设备投加到生物池内,其中,氮肥的投加量为当前生物池内水的体积
×
22mg/L,磷肥的投加量为氮肥投加量的1/5;所述氮肥为尿素、生物氮中的一种,磷肥为磷酸二铵、生物磷的一种;

、投加碳源,当生物池内有较多泡沫,且镜检出现游离性细菌和纤毛纲虫属微生物时,手工投加碳源至生物池内,碳源投加量为当前生物池内水的体积
×
22mg/L
×
6.0;所述碳源为葡萄糖、淀粉;

、补充污水,投加碳源24小时后,检测生物池内水质有机污染物含量,当有机污染物浓度低于300mg/L时,开始往生物池补充污水,污水注入量为当前生物池内水体积
×
(300

X1)
÷
X2 ,式中,X1:当前生物池内水的有机污染物浓度,X2:进水的有机污染物浓度;

、增值培养,当检测到生物池内水质有机污染物含量低于150mg/L时,加大往生物池送水量,提高活性污泥转化率,进污水的计算公式同步骤



、污泥回流,当生物池进满水,泥水自流进入后续沉淀池,开启截止阀,沉淀池的污泥经污泥管回流至生物池进水口;

、当检测到生物池内污泥浓度超过0.8g/L时,活性污泥菌种培养驯化完成,后续逐步加大系统进水量,当污泥浓度达到1.0

2.0g/L,活性污泥培养结束。
[0008]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无接种活性污泥培养系统及方法,通过在生物池中对原水注水活化、打底、投加碳源、补充污水、增值培养、污泥回流、培养驯化完成等步骤,产生微生物菌种并转化为活性污泥,克服了现有技术只能大量外购微生物菌种作为接种污泥的弊端,且培养时间短,从活化、打底至补充污水的时间仅需要7天时间,增值培养至训化完成的时间约7天时间,累计培养周期15天左右,时间上大大缩短,提高了菌种培养的效率。本专利技术活性污泥质量优,去污力强,具有较高的经济效益和使用价值。
附图说明
[0009]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简图。
[0010]图中,1、生物池,2、微孔曝气盘,3、沉淀池,4、截止阀,5、污泥管,6、鼓风机,7、营养投加设备。
具体实施方式
[0011]如图1所示,本专利技术一种无接种活性污泥培养系统,包括生物池1、沉淀池3、鼓风机6、营养投加设备7;所述生物池1设有进水口、出水口,生物池1出水口经管道与沉淀池3底部进水口连接,所述沉淀池3底部经污泥管5与生物池1进水口相连通;所述生物池1上方设有鼓风机6,生物池1池内底部设有微孔曝气盘2,鼓风机6通过微孔曝气盘2向生物池1内曝气充氧;所述生物池1入口处还设有营养投加设备7;所述沉淀池3上方出水口与下道工序连接,沉淀池3的污泥管5设有截止阀4。所述沉淀池3为辐流式沉淀池、平流式沉淀池、竖流式沉淀池中的一种。
[0012]优选的,一种无接种活性污泥培养系统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注水活化,在生物池1内注入半池污水,开启鼓风机6并通过微孔曝气盘2曝气充氧,利用曝气氧化作用,将污水中的部分有机物氧化,生成二氧化碳,同时污水中的部分大分子有机物会通过曝气的气浮效应浮出水面,并粘附在水面的泡沫上,减少水中的污染
物含量,改善水质;曝气氧化作用还可以将水中缺氧、厌氧型细菌排除掉,选择性保留好氧型菌种;维持池内溶解氧浓度2

4mg/L,生物池1内污水充分曝气72小时后,检测生物池内水质的有机污染物浓度为100

200 mg/L时,进入步骤



、打底,鼓风机6持续曝气,将氮肥和磷肥按5:1的质量比经营养投加设备7投加到生物池1内,其中,氮肥的投加量为当前生物池内水的体积
×
22mg/L,磷肥的投加量为氮肥投加量的1/5;所述氮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无接种活性污泥培养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生物池(1)、沉淀池(3)、鼓风机(6)、营养投加设备(7);所述生物池(1)设有进水口、出水口,生物池(1)出水口经管道与沉淀池(3)底部进水口连接,所述沉淀池(3)底部经污泥管(5)与生物池(1)进水口相连通;所述生物池(1)上方设有鼓风机(6),生物池(1)池内底部设有微孔曝气盘(2),鼓风机(6)通过微孔曝气盘(2)向生物池(1)内曝气充氧;所述生物池(1)入口处还设有营养投加设备(7);所述沉淀池(3)上方出水口与下道工序连接,沉淀池(3)的污泥管(5)设有截止阀(4)。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无接种活性污泥培养系统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注水活化,在生物池(1)内注入半池污水,开启鼓风机(6)并通过微孔曝气盘(2)曝气充氧,维持池内溶解氧浓度2

4mg/L,生物池(1)内污水充分曝气72小时后,检测生物池内水质的有机污染物浓度为100

200 mg/L时,进入步骤



、打底,鼓风机(6)持续曝气,将氮肥和磷肥按5:1的质量比经营养投加设备(7)投加到生物池(1)内,其中,氮肥的投加量为当前生物池内水的体积
×
22mg/L,磷肥的投加量为氮肥投加量的1/5;所述氮肥为尿素、生物氮中的一种,磷肥为磷酸二...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邱小山
申请(专利权)人:襄阳先创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