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瀑布式洗刷挂便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4038334 阅读:31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7-06 12:51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瀑布式洗刷挂便器,包括座圈面板和胆包,胆包设有便池、排污通道和冲水结构;冲水结构包括设于便池后端的进水腔,以及沿便池顶部周缘设置的第一导水道与第二导水道,第一导水道设于便池后端,其顶面设有第一布水孔;第二导水道连续设于便池两侧及前端,第二导水道一端的端面设有冲水孔,另一端的顶面设有第二布水孔;座圈面板设有伸入便池的导水挡圈;便池在第二导水道的两端均设有挡水板,挡水板与座圈面板设有预设距离;靠近冲水孔的挡水板与第二导水道之间形成有导水槽,导水槽位于排污口的侧后方。本发明专利技术的瀑布式洗刷挂便器能够达到360度瀑布式洗刷效果,洗刷无残留,且冲水结构不易藏污纳垢,冲洗效果好。冲洗效果好。冲洗效果好。

A waterfall type toilet for washing and hanging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瀑布式洗刷挂便器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卫浴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瀑布式洗刷挂便器。

技术介绍

[0002]现有冲落式挂便器冲水方式多为纯布水孔式和环抱对冲式。
[0003]纯布水孔式水流从坐圈内壁斜凹面上的布水孔内冲出,为增大洗刷面,坐圈整圈需要设置很多孔眼;环抱对冲式水流从坐圈后端左右的冲洗孔及中间的布水孔冲出,洗刷双水流,相较于纯布水孔式的孔眼少,但前端洗刷力度弱。这两种方式均存在布水孔和水道外露,易藏污纳垢,存在擦洗死角的缺陷。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瀑布式洗刷挂便器,能够达到360度瀑布式洗刷效果,洗刷无残留,且冲水结构不易藏污纳垢,冲洗效果好。
[0005]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瀑布式洗刷挂便器,包括座圈面板和胆包,所述胆包设有便池、排污通道和冲水结构,所述便池通过排污口与所述排污通道相通;
[0006]所述冲水结构包括设于所述便池后端的进水腔,以及沿所述便池顶部周缘设置的第一导水道与第二导水道,所述第一导水道设于所述便池后端,其顶面设有与所述进水腔相通的第一布水孔;所述第二导水道连续设于所述便池两侧及前端,所述第二导水道一端的端面设有与所述进水腔相通的冲水孔,另一端的顶面设有与所述进水腔相通的第二布水孔;
[0007]所述座圈面板覆盖所述第一导水道与第二导水道,且设有伸入所述便池的导水挡圈;
[0008]所述便池在第二导水道的两端均设有挡水板,所述挡水板与座圈面板设有预设距离;<br/>[0009]靠近所述冲水孔的挡水板与第二导水道之间形成有导水槽,所述导水槽位于所述排污口的侧后方。
[0010]作为上述方案的改进,所述第一导水道与第二导水道之间设有隔断,所述导水挡圈设有与所述隔断对应设置的挡水筋条,所述挡水筋条与所述隔断及便池内壁抵接。
[0011]作为上述方案的改进,所述第二导水道由后往前向下倾斜设置。
[0012]作为上述方案的改进,所述冲水孔设于所述第二导水道其中一端的端面;
[0013]所述便池设有螺旋洗刷面,所述螺旋洗刷面绕所述排污口设置,且最终落入所述排污口;
[0014]所述螺旋洗刷面自上而下的旋向与所述第二导水道自所述冲水孔绕所述便池的延伸方向相同。
[0015]作为上述方案的改进,所述便池的后壁面包括从上至下依次设置的弧面段和斜面
段,所述弧面段和斜面段相接的位置形成向外凸出的第一隆起部;
[0016]所述第一隆起部与所述螺旋洗刷面的外沿部部分重合。
[0017]作为上述方案的改进,所述排污通道包括沿排污方向依次设置的进污段、缓冲段和冲落段;
[0018]所述进污段的后壁面与前壁面均朝前向下倾斜设置,所述进污段的后壁面与所述斜面段相连,且所述进污段的后壁面落便点与水封面的距离不大于40mm。
[0019]作为上述方案的改进,所述便池的前壁面与所述进污段的前壁面相接的位置形成向外凸出的第二隆起部,所述第二隆起部与所述螺旋洗刷面的内沿部部分重合。
[0020]作为上述方案的改进,所述第一隆起部位于所述第二隆起部上方,且所述螺旋洗刷面的外沿部、所述第一隆起部、所述第二隆起部,以及所述螺旋洗刷面的内沿部依次连接形成平滑且连续的螺旋轮廓。
[0021]作为上述方案的改进,所述缓冲段的内壁平滑设置,且位于所述进污段后壁面正下方的缓冲段,其中轴线向后方抬升的坡度为0~30
°

[0022]作为上述方案的改进,还包括外壳,所述座圈面板、所述胆包和所述外壳分别经高压注浆成型,所述布水孔、所述冲水孔及所述导水道均在高压注浆成型过程中形成于所述胆包上;
[0023]所述胆包和所述外壳分别与所述座圈面板粘接。
[0024]实施本专利技术,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0025]本专利技术采用冲水孔与布水孔结合的冲水方式,从冲水孔喷出形成的三股水流、从第二布水孔喷出形成的两股水流,以及从第一布水孔喷出的水流,在导水挡圈的导流作用下达到360度瀑布式洗刷效果,实现对便池的全方位冲刷,确保洗刷无残留,冲洗均匀性好;
[0026]位于第一导水道顶面的第一布水孔,其喷出的水流通过导水挡圈将水导流到便池中;位于第二导水道的一端的冲水孔,在挡水板的引导下,喷出的水流分三股水流入便池,其中一股从挡水板顶端冲出,在导水挡圈的导流作用下流入便池;另外两股水流,一小部分经导水槽流出,大部分水流从导水槽上方的长弧形第二导水道流入便池;位于第二导水道另一端的第二布水孔,其喷出的水流分成两股流入便池,其中一股从挡水板冲出,在导水挡圈的导流作用下流入便池,另一股沿该侧的第二导水道流入便池;第二补水孔与挡水板、导水挡圈配合,使第二导水道全路径导水,达到无死角洗刷;
[0027]导水槽喷出的水流引导从第二导水道流入便池的水流加速形成旋涡洗刷,增强旋冲动能,提升冲洗效果;
[0028]导水道、冲水孔、布水孔均被伸入便池的导水挡圈覆盖,避免了孔眼和水道外露易藏污纳垢的缺陷;
[0029]螺旋洗刷面的旋向与第二导水道自冲水孔绕便池的延伸方向相同,从冲水孔喷出的水流,以及螺旋洗刷面将引导其他水流形成旋涡洗刷,增强水流冲力,利用旋冲的动能加大冲洗力度,提升冲洗效果,同时避免现有技术冲水时水流直接在排污口碰撞产生溅水的问题;
[0030]第二导水道与导水槽形成阶梯式结构导水,导水槽帮助引导从第二导水道流入便池的水流加速形成旋涡洗刷,进一步增强旋冲动能,提升冲洗力度和冲洗效果;
[0031]便池的后壁面设置成两段式,上部的弧面段能够有效减缓水流,进一步与旋冲水
流碰撞产生溅水,而斜面段与排污通道向前向下倾斜设置的进污段配合实现快速排污,实现排污迅速且避免溅水;
[0032]排污通道的缓冲段为坡度平缓的顺滑结构,一方面可以降低挂便器整体的高度,方便清洁安装后的挂便器的下部空间,另一方面加大了存水弯,提升了排污能力,便于污物的彻底排出;
[0033]便池后壁面的两段连接处形成的第一隆起部,便池前壁面与排污通道的进污前壁面连接处形成第二隆起部,螺旋洗刷面的外沿部、第一隆起部、第二隆起部,以及螺旋洗刷面的内沿部依次连接形成平滑且连续的螺旋轮廓,使整个旋冲过程平滑顺畅,排污迅速、彻底。
附图说明
[0034]图1是本专利技术瀑布式洗刷挂便器一实施例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0035]图2是图1的俯视图;
[0036]图3是图2的A

A截面结构示意图;
[0037]图4是胆包的俯视图;
[0038]图5是图4的B

B截面结构示意图;
[0039]图6是图4的C

C截面结构示意图;
[0040]图7是图2的座圈面板拆离后的示意图;
[0041]图8是图7的D

D截面结构示意图;
[0042]图9是座圈面板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瀑布式洗刷挂便器,其特征在于,包括座圈面板和胆包,所述胆包设有便池、排污通道和冲水结构,所述便池通过排污口与所述排污通道相通;所述冲水结构包括设于所述便池后端的进水腔,以及沿所述便池顶部周缘设置的第一导水道与第二导水道,所述第一导水道设于所述便池后端,其顶面设有与所述进水腔相通的第一布水孔;所述第二导水道连续设于所述便池两侧及前端,所述第二导水道一端的端面设有与所述进水腔相通的冲水孔,另一端的顶面设有与所述进水腔相通的第二布水孔;所述座圈面板覆盖所述第一导水道与第二导水道,且设有伸入所述便池的导水挡圈;所述便池在第二导水道的两端均设有挡水板,所述挡水板与座圈面板设有预设距离;靠近所述冲水孔的挡水板与第二导水道之间形成有导水槽,所述导水槽位于所述排污口的侧后方。2.如权利要求1所述瀑布式洗刷挂便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导水道与第二导水道之间设有隔断,所述导水挡圈设有与所述隔断对应设置的挡水筋条,所述挡水筋条与所述隔断及便池内壁抵接。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瀑布式洗刷挂便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导水道由后往前向下倾斜设置。4.如权利要求3所述瀑布式洗刷挂便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便池设有螺旋洗刷面,所述螺旋洗刷面绕所述排污口设置,且最终落入所述排污口;所述螺旋洗刷面自上而下的旋向与所述第二导水道自所述冲水孔绕所述便池的延伸方向相同。5.如权利要求4所述瀑布式洗刷挂便器,其特征在于,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谢炜江移山邓瑞坚鲁展望占炳清
申请(专利权)人:箭牌家居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