质子交换膜水电解槽及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34034211 阅读:15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7-06 11:5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质子交换膜水电解槽及系统。电解槽包括膜电极、端板、正极流场组件及负极流场组件,至少一个端板上设置有用于排出气体和进出水的开孔,流场组件上均设置有与开孔相连通的导流孔,且流场组件沿远离膜电极的方向设置有扩散结构层、双极板、流道密封垫和流道板,双极板上设置有贯通槽,流道板上设置有贯通槽、浅槽以及连通窄槽,双极板和流道板之间设置有间隙,双极板的贯通槽、流道板的贯通槽、浅槽、连通窄槽、流道板及双极板之间的间隙互相连通而构成储水排气腔。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可以大大降低水电解槽的流场结构的加工难度,降低加工成本,有助于延长电解槽的使用寿命,实现水电解槽的无泵化运行。现水电解槽的无泵化运行。现水电解槽的无泵化运行。

Proton exchange membrane water electrolyzer and system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质子交换膜水电解槽及系统


[0001]本技术涉及电解水
,特别是涉及一种质子交换膜水电解槽及系统。

技术介绍

[0002]目前PEM(聚合物电解质膜,也叫质子交换膜)水电解制氢的瓶颈环节在于电解槽的寿命和成本。膜电极的寿命是决定电解槽寿命的主要原因。现有的膜电极寿命实际上受两个方面的制约,一个是催化剂的寿命,但催化剂的寿命在近年已有很大进展。另一个影响膜电极寿命的是电解槽的几何结构,特别是流场结构,不良的流场设计会导致膜电极出现缺水、过热等致命缺陷,从而使得膜电极过早失效。
[0003]传统PEM电解槽是由两块端板通过螺栓将钛双极板、钛毡集电器和涂布有催化剂的质子膜电极等部件多层堆叠串联后紧密的压在一起。通常在电解槽上部设置一个出水口,下部设置一个进水口,通过一个水泵来完成水的持续供给。双极板两侧或单侧需要雕刻复杂狭窄的流道(通常在1mm左右宽窄,深度0.3mm以上)。流道的做法目前有几种,一种是通过电火花加工蚀刻,另一种是利用雕铣机进行雕铣加工,另也有采用将0.05

0.8mm左右的钛箔通过冲压形成流道,然后在两侧焊接或胶接边框,以便密封并分隔两边的气体。但是前两种方法通常加工一片流场面积为100平方厘米的双极板就需要在高速CNC机床或电火花机上加工十几个小时,且也很难保证全面积上加工质量的一致性,更不用说大型电解槽上用的上千平方厘米的双极板了,其加工不但耗时,成品率也很难保证,加工成本极高。后一种冲压方法,由于钛的特性,太薄时冲压出的流道无法提供足够的支撑力,使用时造成流道坍塌,钛箔太厚时又无法冲压出平整且小间距(小于1mm)的深流道,其可实现性,以及双极板的电性能往往并不如意。
[0004]更致命的问题是,当电极面积很大时,由于流道深度不够(前述的窄而深的流道非常难加工),电解槽在以大电流密度(>1A
·
cm

2)运行时,生成的气流会挤占水道,从而造成局部,特别是造成电解槽上部缺水而导致过热,严重影响电解槽寿命。
[0005]专利CN 211556044 U中公布了一种电解槽及阳极电极板(即双极板)结构,其阳极电极板上留有2到100个条形槽,同时在阳极侧设置了导水板,其竖直使用的方式可能依旧会导致电解槽上部气体堆积而造成局部缺水。大型电解槽通常是多单元串联的,电极板同时起到提供流场和隔断两边气体的作用,同时多单元串联成一体时有严苛的密封要求,而该专利仅适用于单片电解槽时的情况,无法实现多单元的串联。且大型电解槽中阴极出氢侧的水路气路管理也极其重要,该专利显然并未对阴极侧加以改进。
[0006]因此发展出一种既能用于多级串联的,又能提供流畅流道的电解槽结构是非常关键的。同时,电解槽成本中,双极板约占48%,因此寻求一种新的流场结构并改善双极板的加工方式,以降低成本及提高可加工性非常重要。

技术实现思路

[0007]鉴于以上所述现有技术的缺点,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质子交换膜水电
解槽及系统,用于解决现有技术中的PEM电解槽双极板加工难度大,加工成本高,电解槽中存在水路气路不畅、缺水等流场难题及电解槽容易局部缺水过热,导致电解槽使用寿命缩短等问题。
[0008]为实现上述目的及其他相关目的,本技术提供一种质子交换膜水电解槽,包括膜电极、端板、正极流场组件及负极流场组件,所述正极流场组件和负极流场组件位于所述膜电极的相对两侧,所述端板分别位于所述正极流场组件和负极流场组件背离所述膜电极的一端,至少一个端板上设置有用于排出气体和进出水的开孔,所述正极流场组件和负极流场组件上均设置有与所述开孔相连通的导流孔,且正极流场组件和负极流场组件沿远离所述膜电极的方向设置有扩散结构层、双极板、流道密封垫和流道板,其中,所述双极板上设置有贯通槽,所述流道板上设置有贯通槽、非贯通的浅槽、以及用于将所述流道板的贯通槽及浅槽与导流孔相连通的连通窄槽,所述双极板和流道板之间设置有间隙,双极板的贯通槽、流道板的贯通槽、浅槽、连通窄槽、流道板及双极板之间的间隙互相连通而构成储水排气腔。
[0009]可选地,所述流道板的贯通槽和浅槽交叉设置且相互连通。
[0010]可选地,所述双极板的多个贯通槽构成梳齿结构,位于同一梳齿结构上的贯通槽相互连通。
[0011]可选地,位于同一梳齿结构上的贯通槽的齿宽为0.1

3mm,贯通槽的槽宽为0.5

5mm。
[0012]可选地,所述双极板的多个贯通槽相互连通且呈蛇形状分布。
[0013]可选地,所述扩散结构层包括集电器和集电器密封垫。
[0014]可选地,所述膜电极和负极流场组件之间还设置有膜电极补偿垫。
[0015]可选地,所述流道密封垫和流道板为非钛材质板,且所述流道板为刚性材料板。
[0016]可选地,所述质子交换膜水电解槽还包括用于防止端板污染水质的盲板,位于所述负极流场组件和端板之间。
[0017]可选地,所述质子交换膜水电解槽包括多个正极流场组件、负极流场组件和单元分隔板,正极流场组件和负极流场组件交替设置,构成多个相互串联的电解水单元,所述单元分隔板上设置有导流孔,单元分隔板不参与导电,相邻的电解水单元通过单元分隔板进行气体分隔。
[0018]可选地,所述质子交换膜水电解槽还包括导电片,各电解水单元的双极板向外延伸至与所述导电片实现电连接。
[0019]本技术还提供一种质子交换膜水电解系统,所述质子交换膜水电解系统包括水箱及如上述任一方案中所述的质子交换膜水电解槽,所述质子交换膜水电解槽以正极析氧面朝上的方式水平放置于所述水箱下方,且与所述水箱相连通。
[0020]如上所述,本技术的质子交换膜水电解槽及系统,具有以下有益效果:本技术通过改善的结构设计,可以大大降低水电解槽的流场结构的加工难度,降低加工成本,且可以显著提高电解槽中的水流通畅性,避免膜电极出现缺水过热现象,有助于延长电解槽的使用寿命,降低系统复杂度,实现大型质子交换膜水电解槽的无泵化运行。
附图说明
[0021]图1显示为本技术提供的质子交换膜水电解槽的例示性组装结构示意图。
[0022]图2显示为本技术提供的质子交换膜水电解槽的例示性爆炸图。
[0023]图3显示为本技术提供的质子交换膜水电解槽的使用状态示意图。
[0024]图4显示为本技术提供的质子交换膜水电解槽电解水过程中的流场示意图。
[0025]图5显示为本技术提供的质子交换膜水电解槽的双极板于一示例中的结构示意图。
[0026]图6显示为本技术提供的质子交换膜水电解槽的双极板于另一示例中的结构示意图。
[0027]图7和8显示为本技术提供的质子交换膜水电解槽的流道板于两个相对的侧面呈现出的例示性结构示意图。
[0028]图9显示为本技术提供的质子交换膜水电解槽于另一示例中的爆炸示意图。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质子交换膜水电解槽,其特征在于,包括膜电极、端板、正极流场组件及负极流场组件,所述正极流场组件和负极流场组件位于所述膜电极的相对两侧,所述端板分别位于所述正极流场组件和负极流场组件背离所述膜电极的一端,至少一个端板上设置有用于排出气体和进出水的开孔,所述正极流场组件和负极流场组件上均设置有与所述开孔相连通的导流孔,且正极流场组件和负极流场组件沿远离所述膜电极的方向设置有扩散结构层、双极板、流道密封垫和流道板,其中,所述双极板上设置有贯通槽,所述流道板上设置有贯通槽、非贯通的浅槽、以及用于将所述流道板的贯通槽及浅槽与导流孔相连通的连通窄槽,所述双极板和流道板之间设置有间隙,双极板的贯通槽、流道板的贯通槽、浅槽、连通窄槽、流道板及双极板之间的间隙互相连通而构成储水排气腔。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质子交换膜水电解槽,其特征在于,所述流道板的贯通槽和浅槽交叉设置且相互连通。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质子交换膜水电解槽,其特征在于,所述双极板的多个贯通槽构成梳齿结构,位于同一梳齿结构上的贯通槽相互连通。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质子交换膜水电解槽,其特征在于,位于同一梳齿结构上的贯通槽的齿宽为0.1

3mm,贯通槽的槽宽为0.5

5mm。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质子交换膜水电解槽,其特征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宗卫峰田丰
申请(专利权)人:氢鸿杭州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